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春天里的乡村对话

《甘孜日报》    2014年04月16日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性格直爽的白玉县河坡乡根呷村农民实话实说;不用回避,不用躲闪,心平气和的乡干部耐心释疑解惑。“包袱”一个个解开,问题一个个答复,鲜活的群众工作犹如春风拂面,赢得阵阵掌声与喝彩。4月10日傍晚时分,在根呷村地戈组村民泽登家的客厅里,乡长阿伟正在与八位村民拉家常、话民生。
   “请大家畅所欲言,你们在发展、民生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能办的我们马上办,没有条件的我们创造条件办,需要配合的我们协调办,暂时没有政策的我们向上反映争取办。”乡政府乡长阿伟话音一落,立即引发各位村民的响应。
   “我想问一件事,看乡上有没有办法帮我们。”56岁的老村民泽登第一个发言,灯光下的泽登显然有些激动:“我们村的自来水工程是25年前通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的,水渠距我们组上将近两公里。由于蓄水池位置较低、容量较小、水压不足,特别是夏天水渠经常被垮下的土石堵塞、冬天河面结冰而导致经常停水。饮水问题是我们的最大困难,大家都盼望能早日吃上方便水、安全水和干净水。”
   “我来回答你提出的饮水问题”,阿伟心平气和地解答道:“你提出的问题,乡党委、政府已经考虑到了,并与县水务局进行了多次衔接。争取项目有一个过程,在这期间,我们要尽快组织村民对现有水渠进行维修,确保村民的饮水困难能够得到一定缓解。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抓紧时间把问题解决好。”
   “我们河坡民族手工艺很有名气,但现在销路存在问题,不敢大量生产。看乡上能不能帮我们找条出路?”村长四郎彭措开门见山地询问道。阿伟满面笑容地说:“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县上正打算在城区规划建设河坡民族手工艺一条街,从全乡16个村中挑选一批能工巧匠,集中进行生产加工和产品展销。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我们要加大推进力度,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
   “我曾经在人家的蔬菜大棚里打过四年工,掌握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现在,我在村上租了两亩地散种蔬菜并就地销售,但收入比起大棚种植差很多。如果建一个200平方米左右的大棚,每年收入至少是两三万。看乡上能不能帮我建一个大棚蔬菜种植示范点,我一定会毫无保留地把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杨海云的发言立即引起了村民的呼应,大学生村官四郎清措赶忙补充道:“你看人家金沙乡八吉村,家家户户都建有一个百把平方米的大棚,每年光是卖菜就能增收一两万元,我们应该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经验。”
     ……
    夜幕渐浓,踊跃的发言气氛依然不减,不断升温的交流现场,让一个个民生话题浮出了水面:希望能把通村路修宽一点;能不能给各家各户发一个垃圾桶;是否可以争取开通乡上到县城的客运班车;能不能把电的问题尽快解决好;能不能为我们村上安装太阳能路灯……畅所欲言的交流,推心置腹的回答,深深地温暖了在场村民的心。
   院墙边老树迎春吐绿,赠曲河畔村民信心更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顺发告诉记者,“眼下正值春耕生产,乡干部利用村民劳作之余,主动‘家访’,征询群众意见建议,并通过这种‘零距离’的贴心交流,真正让干部准确掌握百姓的所思、所盼、所怨,这对改进干部作风、贴近基层群众、增强工作主动性非常有好处。既然群众非常乐意接受这种方式,我们就应该大力推广。”(记者 田杰)
 
 
 
  • 上一篇:泸定成立首家乡村旅游协会
  • 下一篇:理塘:“二牛抬杠”变“铁牛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