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4年04月16日
“哒哒……”4月10日,正是理塘高原农区春播时节,中木拉乡八洛村村民真它的2亩多青稞地,他开着播种机一个小时就轻松搞定。
八洛村海拔3600多米,过去农业生产还是“二牛抬杠”的传统耕作模式。提起牦牛耕地,真它连声说就是一个字:累。一天耕不了几亩地,拉了一天犁,牛饿了,吆喝一天,人的嗓子都冒烟了。全村农民互相帮忙,种青稞都要花半个多月。
近年来,随着农村小型农机具在高原推广,真它家买了台耕地拖拉机,尝到甜头的他,用国家的政策补贴、自己花850元又买了一台播种机。今年春播时,妻子一边往播种机里倒青稞良种,一边不忘拌进药剂,真它在地里开着播种机只需来回“溜达”几十圈,一家人就收工回家了。他笑着说:“现在农闲时间越来越多,准备先打一段时间工后再上山挖虫草。秋收时用收割机,也不用拿起镰刀弯腰收割了。”
中木拉乡乡长杨卫东说:“往年春播要花好几天,还担心下雨,今年全乡4780亩青稞地一天就播完了。”据理塘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扎西泽仁介绍:“随着农村小型农机具的推广,在上、中、下木拉三乡不但结束了千百年来耕种“二牛抬杠”的历史,还实现了耕、播、收全机械化,大大减小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减小了因天气给播种带来的不利影响,节省的时间还可以找其它副业来做。”(叶强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