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理塘90后小伙在数字农业基地开拖拉机 年收入是4年前的6倍

甘孜日报    2021年04月21日

“直销”港澳的理塘萝卜。

◎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

进入农历三月,各地春耕依然如火如荼。

4月15日,理塘县的藏族90后农民珍它,正在当地的一个农业基地开着德国克拉斯重型拖拉机在翻土,为5月的播种提前做着准备。

记者了解到,珍它所在的是阿里巴巴建设的其中一个数字农业基地,位于海拔4014米的理塘县康呷村,已种植面积达6600亩,是目前阿里在国内海拔最高的数字农业基地。

珍它告诉记者,2020年他赚了7万多元,是4年前年收入的6倍。数据显示,2020年该数字农业基地已带动当地400多户藏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余元。而同期,理塘县农牧民的年收入是1.3万元。

理塘县委副书记次登达瓦表示,理塘的农业需要升级,发展数字农业是大势所趋。未来会加大数字农业的投入,把“天空之城”建设成数字农业高地。

致富 拔萝卜 每人每天200元

即使到了4月中旬,理塘夜间气温仍在零下。收入提高后,珍它买了一辆小汽车,告别了过去骑摩托车上下班被冻得冷飕飕的日子。

珍它曾经是贫困户,以前在家种青稞年收入几千元。

“来基地上班以前,我的收入主要靠打零工和挖虫草,现在我在基地开拖拉机,到了采收季还是采收班的带班组长”,珍它说,现在在基地的收入不错,把老婆也接过来了,一起在基地上班。

珍它的老板杨帆告诉记者,收入增长后,珍它自信了。“珍它致富的路径在理塘而言是全新的,数字农业基地出现以前,他没有这份工作”。

杨帆,是与阿里共建数字农业基地的合伙人,也是理塘县康藏阳光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他介绍说,在数字农业基地,员工的收入不等,比如拔萝卜,每个人每天200元;装卸的话,一天600到700元。“目前基地亩产8300元左右,已带动周边村落400余户发展果蔬种植,长年基地上班的农户有180人左右。”

升级 萝卜单价 增长了600%

记者了解到,理塘县康呷村数字农业基地是在2019年建成的,出产黄瓜、萝卜、夏季草莓、高原小番茄等农作物。

在基地建成以前,杨帆的农产品,主要提供给批发市场,部分向粤港澳供应。自2019年数字农业基地建成以后,他的农产品开始陆续在盒马等新零售平台上架。

“以前的萝卜都是按斤卖,批发市场一斤3毛钱。如今基地数字化升级后,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推动我们种植克重750g,满足三口之家吃一天的萝卜。这样种出来的萝卜,省去了批发环节,折算成斤是两块多钱一斤,600%的增长。”杨帆说。

杨帆提及的萝卜,2020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据了解,去年基地实现了萝卜从种植、采收、分级、包装全程自动化。“今年的春耕这两天就开始了,目前在翻土,预计5月25号开始播种。今年重点单品还是萝卜和草莓,会在去年基础上扩种。”

“高原的蔬菜其实对高端客户来说是有需求的“,杨帆介绍说,理塘高海拔的农产品和平地农产品是有区别的,优势是维生素C高(比平原地区高出50%)、糖份高,安全健康、基本不打农药。“除了供货给盒马,目前还供货给百果园、文兴行等渠道。”

对话基地负责人

数字农业让农民种田越来越轻松

记者:你怎么理解数字农业?

杨帆:我自己虽然是老板,但是也是一个农民,什么活我都可以干。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数字农业让农民种田越来越轻松,乡村振兴的路径也越来越清晰。

第一,数字农业基地建成后,赚到钱我敢投入了,基地的现代化机械、数字农业系统、品种的开发,都是真金白银投的,一台拖拉机,就是几十万;

第二,我认为我找到方向了,通过建设数字农业基地、建设产地仓,打通了产供销。创业需要找到模式,我坚信这是中国农业的方向;

第三,与以前批发市场,我不知道谁在吃我的菜不同,现在我知道消费者的需求了,我要种出好的农产品,给他们好吃的萝卜、番茄、草莓。

记者:数字化具体体现在农业哪些方面?

杨帆:我认为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数字化订单,我们可以通过用户需求来做生产,就是以需定产;第二是智慧大屏,上面可以将种植、日常管理、采收可视化,用数据化指导农事;第三,生产标准化。从种植到播种、施肥到采收,全程机械化。机械化的底座是数字化,品种的选育、种植的间距、肥料配比,均有数字化指导。今年春耕期间预计会有20台先进设备,包含德国克拉斯重型拖拉机、迪尔拖拉机、肥料抛洒机、精密播种机等。第四是,产品最初的分选,从大小、克重、外观都可以进行数字化管理。

记者:对于数字农业基地,今年还有什么规划?

杨帆:今年是我与阿里合作第三年,今年我想从销售侧转向供给侧,从源头解决农业“卡脖子难题”,从“管产品”全面升级为“管全产业链”,推动品种培优(萝卜)、品质提升(夏季草莓)、品牌打造(极地果蔬)和标准化生产(萝卜)。我想这应该是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和团队的使命与价值。

数字化升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抓手

专家:有利于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农业产业工人的就地转化

目前,阿里正在全国建设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同时已经孵化出超过120个盒马村:引导农民按订单组织生产、按标准种植养殖;帮助各地打造数字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和农产品溯源体系。

可以看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数字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她表示,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通过数字化升级手段,赋能农业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是带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脱贫,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抓手。

“从生产端看,通过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和遥感技术,在墒情、苗情、病虫害、产量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可以实现生长环境和作物本体的实时数据采集、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陈端还认为,从流通端看,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电商化、品牌化形成品牌溢价,打造类似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等区域“极致单品”,并以品牌效能拉动订单式农业生产,实现产销一条龙的无缝对接。这对我国幅员广袤的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县域经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科技赋能打造发展新动能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同时,陈端还表示,数字农业基地模式作为助力农村产业振兴的一种路径探索,能把销售渠道端的优势与基地在供应链端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前中后台彼此支撑的生态型价值网络。“因而可以吸纳更多受教育程度不算高的初等劳动力就业创业,有利于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农业产业工人的就地转化。”

此外,陈端也对数字农业基地的建设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认为,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除了产业振兴外还包括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维度。受历史和现实种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教育和观念结构,距离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和乡村全方位振兴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期待数字农业基地的建设,除了在产业层面对数字农业全链路赋能外,企业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秉持社会责任意识,在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方面投入更大力度,强化政企协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 上一篇:甘孜县打造高标准农田助力乡村振兴
  • 下一篇:泸定县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体验活动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70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