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4年05月07日
沿国道317线公路顺江而下,距德格县城约12公里的山脚下,坐落着一个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龚垭村。
4月的高原,春意正浓。当记者来到该村时,只见村内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别墅”十分耀眼,道路整洁,环境优美,党员活动中心、医务室、警务室、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在劳作之余或读书看报,或打乒乓球,或在广场上跳舞……勾勒出一幅幅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和谐画卷。
■ 记者 杨杰
因地制宜调产业
日子过得甜如蜜
村所在地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全村128户人家,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强农惠民政策惠及下,该村摒弃“等、靠、要”的观念和传统耕作方式,利用区位优势,引进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科学种植,让该村成为县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典范;并因地制宜发展了水果、生猪、药材、畜产品等生态产业,相继成立了以党员带头的龚垭村中藏药材种植协会、蔬菜协会、运输协会,涌现出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大力发展“支部+协会+农户”的新型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水果、蔬菜、药材和畜产品“四点一线”的生态农业网络,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村里还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加入外出务工队伍,从事手工艺、建筑、服务等行业。
在村口,我们走进了四郎泽仁的家,他正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忙碌着,听说我们是来了解现在村民生产生活状况时,四郎泽仁急切的:“现在国家给我们的政策真是太好了,种地、养牛给补助,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现金直接打卡上;小孩上学不仅分文不交,而且还要包吃包住;生病住院能报销,大病医疗有救助,……,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现在大家都在一门心思想致富。我现在就想把自己的蔬菜大棚再扩大点,县上要是有什么好政策可要先照顾我们村啊。”
据龚垭乡党委书记周雪松介绍,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围绕调产业做文章,想办法、拓门路让老百姓增收致富。记得前些年刚准备在龚垭村引导村民发展运输业时。当乡上说出了想法后,全村群众均不认可,大家表示,我们一不会技术,二不懂经营,搞运输投资又大搞砸了咋办?太冒险了! 面对不理解,班子成员改变了策略,率先集资作示范。他们筹资6万元买了一辆面包车和一台拖拉机,率先搞起了运输,没到半年便收回投资,还挣了不少钱。村民们看到成功了,便纷纷投资搞运输。全村20户集资30多万元,集中购买了20多台拖拉机和部分面包车,运输业终于搞起来了。通过集中培训后,运输户开始了各自经营,但新问题出现了。由于没有统一经营,形成众人抢生意的局面。有门路的“吃”得安逸,没有门路的“饿”得恼火。一时怨声四起。他们深知,不走统一经营、规模经营路子,运输户在总体上致富是很困难的。
成立运输协会,负责联系业务,合理进行分工。经过协会的规范管理和科学运营,几个月下来,运输户总收入达40多万元,不但回收了成本,还大赚了一把,大家脸上笑开了花。更关键的是,通过这些工程,运输协会以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信誉,在县上树起了一面旗帜,运输户们再也不愁没生意了。
除了运输业,乡、村两级党委、政府还带动大家搞蔬菜、中藏药材种植,形成多种经营局面。目前,全村耕地面积405亩,蔬菜大棚种植户25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走在了全县各村前列。
环境优美靓家园
文化生活真丰富
“现在,我们村是院里有花,墙外是绿。家家绿色环绕,户户花草相连……大家打开窗户看青山,走出家门进公园,你说好不好?”村民措巴姆对记者说,过去的龚垭村,垃圾、柴草遍地,牛舍猪舍臭气熏天,如今的龚垭村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环境越来越美,村民们笑脸盈盈,因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有滋味了。
逐渐富裕起来的龚垭村,为了给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也就是从这时起该村开始注重村容村貌建设。记者在该村看到,整齐的房前是平整干净的水泥路,街面没有柴草垛和禽舍,路面上几乎见不到杂物。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垃圾都定点存放,集中清运,并不定期开展集体打扫卫生活动。现在大家都养成了很好的卫生习惯,村子美了,村民都自觉维护环境。据介绍,龚垭村把建设生态家园写在了村规民约中,在全体村民中开展人人当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当好环境保护的保洁员,当好环境保护的监督员活动。
环境优美了,大家把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拓宽增收渠道上。记者在该村农家书屋看到,书架上摆满了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类书籍等报刊杂志。很多村民在静静地翻阅着书籍。正在阅读大黄种植实用技术的扎西拉姆认真地告诉记者: “我今年准备试种大黄,听农牧科技术局的技术员说,种这个比现在种的蔬菜还来钱,所以就想试一下。试种第一年,农牧科技局还为每试种户提供每亩300元的试种风险金,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还有什么担心的呢?”扎西拉姆信心十足地说,“为了试种好今年的大黄,我提前来查阅下书,好让我在种植过程中少走‘弯路’”。她还深有体会地说:“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和口袋一起富了,才是真正富了,农民现在最缺的就是知识,这个农家书屋让全村的大人孩子有了学知识的地方!”
自从村里有了图书,村里读书、看报的人多了,小村庄的文化气息浓了,农家书屋成了村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阵地。村民其麦多吉说:“现在我们村的人都爱往这儿凑,看看报、翻翻书,了解一下科技信息,琢磨着致富门道。”他说他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曾得意于兜兜里虽然“子儿”不多,但好歹还有吃穿。没承想,这两年看了书屋这些书本子,才知道自己离一个好农民差十万八千里,还得好好学。
在搞好生产生活的同时,龚垭村不忘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充实村民的脑袋。为了倡导文明,弘扬正气,他们在村里开展了“五好家庭”、“科技致富能手”等评比活动,形成了人人争优秀、户户争文明的良好风气。
“赌博的少了,酗酒的少了,游手好闲的少了,打打闹闹的少了;治安好了,邻里关系好了,村容村貌好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多了,致富门路宽了,富裕起来的多了。”村民泽仁多吉概括了文明新风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村民的法律素质、道德观念,如今村里讲文明、争先进的氛围浓厚,全村已连续多年无刑事治安案件。”龚垭乡副乡长辛国彬向记者介绍到,为了加快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提高农民素质,该村每年都会利用农闲时节,聘请专家对村民进行种植、养殖和各种技能培训;组织文艺活动,让村民参与进来……龚垭村处处彰显和谐文化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