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德威村民的致富经

《甘孜日报》    2014年05月13日


务工人员在管理大棚蔬菜。

村民在观摩蔬菜大棚。

记者 马建华 文/图

蔬菜大棚外凉风习习,蔬菜大棚内高温难耐,但蔬菜大棚内却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村民们看到大棚内一两尺长的茄子,一排排茄子整齐划一,大开眼界,不由得发出啧啧赞叹,纷纷向公司技术人员讨教先进的种植经验。

这是5月7日记者在泸定县德威乡磨子沟村由甘孜州盛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的蔬菜大棚里看到的一幕。

德威乡党委书记康霞告诉记者,尽管该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但由于村民没有接受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村民增收致富难。

2012年底,泸定县整合扶贫两资产业项目,投资298万元,其中村民投工投劳折资98万元,启动实施了无公害有机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工程。

这个工程投资虽然不算大,但对我们村来讲,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光靠两资项目资金,要新建7公里的田间道路和10公里的灌溉渠,显然缺口很大。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启动了村民‘一事一议’制度,让群众心甘情愿地投工投劳,解决了资金缺口的问题。”村长李正章说,如果没有两资项目的支持,没有村民自觉自愿的投工投劳,就没有今天这样规模宏大的蔬菜大棚。

我们山东寿光蔬菜公司是2012年泸定县引进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我们经营管理了7个钢架大棚蔬菜,其余6个由村民自行管理。”盛煌公司负责人看到有如此多的村民慕名参观培训,心情很高兴,和记者侃侃而谈。“做大做强和追求效益最大化,是每个公司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我们还是想把先进的种植技术教给村民们,希望通过技术指导,让他们尽快富裕起来。”

长得绿油油的蔬菜,真是逗人爱,要是我能够掌握这些先进的种植技术,我就不出去打工了,我也整一个蔬菜大棚,在家门口就能够挣大钱。”村民王基贵用手指卡长势良好的茄子,激动地说。

盛煌公司来这里开展蔬菜大棚建设以后,每亩每年按照1500元的标准支付了村民的土地流转租金。我是外地嫁到这里来的,没有土地,他们雇佣我来务工,每个月按照1800元支付我的工资,每个月还可以休息两天。”正在大棚里摘水果番茄的村民陈国蓉知足地说。

去年10月,我们公司和村民签订了分红协议,按照协议,我们拿出产值的1%和农户分红。这样的话,农户每亩还有600元左右的分红收入。农户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与公司共担风险,公司要拿出10%的产值作为农户的报酬。去年,参与农户人均收入增收2000元。更重要的是务工农户还可以尽快掌握我们的种植技术。”盛煌公司负责人接过话茬说道。

我们的水果番茄已经上市了,在泸定市场上,每市斤可以卖到8元。公司老板说,一个不足两亩的蔬菜大棚,就水果番茄一项的产值就可以达到15万元。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陈国蓉笑容满面地摘水果番茄,心里盘算着,等学到了技术、挣到了钱,自己也能够开一个蔬菜大棚。

蔬菜大棚是高投入,但也是高产出的产业。“我们引进技术含量高的蔬菜种植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模式,让公司起到带头引领示范的作用,鼓励农户自建新型钢架大棚,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产业,目前,周边农户种植有机蔬菜面积达到了400亩。”康霞说。

杨利平是咱威村的支部书记,他放弃在冷碛镇生意红火的摩托车行,通过盛煌公司的技术指导,他投资30万元建设了7个普通蔬菜大棚,请了一名工人帮助管理。“我的错季蔬菜已经见到效益了,四季豆批发价每市斤就是4.5元。青椒、茄子也即将上市。如果按照传统种植,这些蔬菜起码要等到7、8月份。”杨利平高兴地说,多亏了盛煌公司的技术指导,有什么不懂的,他可以随时过来请教。公司从种苗到管理都会向他提供全程服务。

由于资金原因,我没有搞钢架大棚,但普通蔬菜大棚和露天种植的蔬菜产值相比,至少要翻三倍,传统种植的亩产值在5千元左右,蔬菜大棚至少在一万五以上。我相信,通过盛煌公司的指导,我种植高端蔬菜,收益一定会更高。”杨利平信心满满。

康霞说,为做大德威乡无公害有机蔬菜的品牌效应,德威乡规划未来几年,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600亩(占全乡土地面积的一半),蔬菜大棚达到60个。

据泸定县农办负责人介绍,该县将大力发展水果黄瓜、水果番茄、海椒、茼蒿、伊丽莎白甜瓜、茄子、丝瓜等错季节农产品基地,打造“蔬菜大棚+农家乐”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让农民学会用智慧赚钱,用科技赚钱。目前,该县正在加紧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将申报“有机蔬菜”,努力将“德威无公害有机蔬菜”品牌推向内地高端市场。

  • 上一篇:稻城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下一篇:刘福兰甘当母亲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