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疫苗接种,安心更暖心!”——探访康定市民族医院疫苗接种点的一日工作

甘孜日报    2021年08月09日

图为陈勇.JPG

图为陈勇正在进行疫苗接种预检登记。

◎本网见习记者 周燕 文/图

消毒、抽液、注射……同样的动作在一天内重复了近百遍,看似简单却又枯燥的动作,是康定市民族医院疫苗接种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在这里,医护人员连续奋战,每天连续工作9小时以上,日接种量最多时可达1400剂次。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社会防疫屏障的建立作出积极贡献。接种工作还在继续,他们将按照“应接尽接”“应快尽快”的原则,加速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助力构筑免疫“长城”。

“冲刺”的一天,顾不上喝口水

“快到了?我马上下楼!”星期六上午,在康定市民族医院院长办公室里,院长刘军接完电话,便飞奔下楼。10分钟后,一辆载着新冠病毒疫苗的冷链物流车缓缓驶来。刘军踮脚翘首顺着车辆望过去,那是他从昨天盼到今天的“宝贝”。这个周末,刘军在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连轴转半年后,仍旧选择在岗位上度过。

“我们医院从去年12月29日启动了针对18岁至65岁人群进行疫苗接种,今年8月2日,启动了12岁到17岁人群的疫苗接种。”刘军向记者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接种人数每天都在上升,最高的一天达到了1400人。”

“我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快速洗漱后出门。”刘军每天都会提前至少1小时到医院,清点准备当日接种的疫苗,确保早上8点半准时“开打”。同时,他还要和疫苗接种的医护人员一同参加每日的晨会,一遍遍强调当日的注意事项,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高效。

疫苗需保持2℃——8℃的温度,每日开展接种工作前,刘军会安排接种员从专门存放疫苗的冰箱里取出所需的疫苗。

“为了预防停电、冰箱出现故障等情况,我们配备了发电机、备用冰箱,还安排了专人24小时在疫苗存放区值班。”刘军告诉记者,“每天下午6点过,在最后一批留观人员安全离开后,医护人员的工作依然没有结束,我们还要对接种点进行全方位消毒,将医疗垃圾处理转运,并做好疫苗核对和一天的总结工作。”

在医院,刘军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8月6日早上8点半,刘军开始在接种门诊门外值守,同时还要负责协调接种进度和排队秩序。

“请出示健康码、扫描场所码,排队要保持一米的距离,一个红色圆圈站一个人。”“大家登记完不要在原地逗留,接种完成去留观区留观半个小时。”“现场留观期间有任何不适,大家可以找急救的工作人员。”每一天,拿着大喇叭的刘军都要引导大家有序接种疫苗,洪亮的嗓音在医院内回响。

中午12点许,门诊里接种的“人潮”暂时减少。为了方便群众接种,接种点中午不休息,刘军和医护人员们会分两批吃饭,基本也都是10至15分钟解决后,继续投入“战斗”。

下午1点,刘军又换了个“战场”,到临时接种点现场负责登记、提供咨询服务。下午5点半,仍有不少人前来接种疫苗,接种点要继续接种并开放至所有受种者留观完成。

“确保每一位受种者完成接种留观并安全离开,接种点才能结束工作。”刘军说。

每天疫苗接种任务完成后,刘军同疫苗接种小组的医务人员一起还会继续整理当天接种的数据,每天接种量、疫苗剩余量、第二天接种量都会在他笔记本里找到相对应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全力应对明日的疫苗接种工作。

忙碌的一天下来,刘军经常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跟记者交谈时,他的声音略微嘶哑。

忙碌的一天,让接种工作有温度

8月2日,康定市民族医院启动12—17岁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每天,不到8点,前来接种疫苗的群众就排起了长队。为减少群众的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医护人员会提前到达接种点做准备。桌面消毒、准备注射工具、分发疫苗……候诊区、接种区、留观区、疑似异常反应处置区等区域的医护人员早已迅速就位,各司其职。

盛夏的清晨透着丝丝凉意,陈勇匆匆吃完了早餐,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陈勇是康定市民族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但从去年12月医院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后,他又有了新的身份,成为一名忙碌的疫苗接种预检登记人员。

早上8点钟,陈勇来到医院,做好场地消毒等工作;8点半,一天的疫苗接种工作正式开启,穿好白大褂,戴好口罩,再准备好血压器等,陈勇坐在桌前等待第一位前来登记接种疫苗的人。

在接种点,记者看到各功能区严格划分,设有预检登记区、接种区和留观区等,现场标识指引流程清晰,现场秩序井然。接种人员陆陆续续进入医院,出示预约凭证,进行测温、扫码核验,依次排队进入预检区。

“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有没有过敏史?”“是不是父母陪同前来的?”反复核对信息后,陈勇拿出血压器测量血压。

“因为这一周是我们医院为12—17岁青少年第一次疫苗接种,要求青少年必须要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接种,如果父母不在身边的,由爷爷、奶奶或者亲属带来的话,必须要有家长签署的委托书。”陈勇告诉记者,青少年需先完成信息录入,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情况询问,确认无禁忌症后前往接种室完成接种,之后在留观室进行30分钟观察,完成疫苗接种。

据介绍,康定市民族医院实行“排号制+预约制”的方式开展接种疫苗工作。可以在四川天府健康通上进行线上预约,也可以现场到康定市民族医院排队领号。

不到11点,接种人员逐渐多起来,人手不够的时候,陈勇还加入对接种者指引、答疑的队伍。刚帮着引导完间隔一米排队等候,他又被围着咨询能否接种的问题。在询问完受种者病史、确认身体状况后,陈勇耐心而迅速地给出了准确回答。5分钟的时间,他又围着疫苗注射点转了一圈。从接种人员信息录入到讲解叮嘱,从测量血压到现场纪律维护,一天下来,陈勇几乎一刻没有停歇。

下午6点,结束了一天的疫苗接种登记等工作,看着陆续离开的接种人员,陈勇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展现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陈勇说。

细心的一天,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最近开始为12—17岁的青少年接种,我们的工作也开启了‘白加黑’模式。”8月6日上午12点,在康定市民族医院,刚刚被同事替换下来的疫苗接种工作人员徐丹告诉记者,从早晨8点开始,她已持续在岗4个小时。

在现场记者看到,接种区的医护人员正在核对每名接种者的身份信息,细心地为大家接种疫苗。

“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反复核对信息后,徐丹拿出疫苗准备接种,消毒、抽液,在注射前她再次确认了对方信息,“会有一点疼,稍后用棉签按住针口,避免出血。”她叮嘱道,“三周之后约第二针,6小时内针口不要沾水,这周都不要吃海鲜,也不要喝酒,留观半小时后再走……”

对待每位接种者,徐丹都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对方,在她看来,这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接种者人身安全的负责。“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所以我宁可多问几遍,也不能遗漏任何细节。”她说,平均一天下来,这样的话要重复数百次,甚至上千次,而这样的工作已经持续几个月。

临近中午12点,和同事换班后,徐丹匆匆吃口午饭,就回来接替同事继续接种,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才结束一天的接种工作。

“近期接种量较大,平均日接种量有1200剂次。”徐丹说,为了保证接种工作正常运转,她们轮流吃午饭,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

“每当看到门口等待接种的队伍时,就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只手帮他们尽快打完。”徐丹说,“不能辜负大家对我们的信任。”

徐丹的一天,也是康定市民族医院每一名接种员的一天。“核对病例和患者信息,包括注射疫苗的全过程,一点岔子都不能出。” 每日从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医院的接种员们就调整好状态,打起十二分精神,高度集中注意力。

如此周到的服务,离不开前期充分的准备,更离不开接种员们敬业的精神。从最初接到任务时的“有点小兴奋”,到如今熟练地操作,医院的接种员已经逐渐习惯了每日的接种工作。

这,就是疫苗接种点医护人员的一天。他们用担当诠释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全力守护人民健康!



  • 上一篇:交通“大换脸” 群众笑开颜
  • 下一篇:搬出生活新气象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7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