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红色泸定舒画卷——泸定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甘孜日报    2021年10月27日

泸定县城美.jpg

泸定县城美景。 罗楚凯 摄

唱响长征.jpg

唱响长征精神。 游建中 摄

田畴生态浓.jpg

田畴生态浓。 贺志富 摄

河畔乡村美.jpg

河畔乡村美。 胡廷辉 摄

◎泸定县委宣传部

五年精进不寻常,日新月异慨而慷。

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泸定,却凝聚了太多的过往与回忆、光荣与梦想、成就与辉煌。五年,是困难与突破交织的五年,是变革与重构相融的五年,是飞速发展、化茧成蝶的五年,是充满激情、实现梦想的五年。

五年来,泸定县委在中央和省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州系列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委重大决策部署,抢抓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州委“康泸新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坚定县委“1336”工作思路,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年,不只是一段记忆,更是一切有关成长的印迹。五年来,泸定县委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保持定力、科学决策,展示新思路、新气象,彰显大手笔、大情怀,在大渡河畔奏响一曲气势磅礴的时代壮歌。

红色精神润本色 赓续血脉铭初心

惊涛拍岸、铁索桥横,激烈的炮火、冲锋的英雄。86年前,飞夺泸定桥,22名红军勇士奋勇向前,铸就共和国的脊梁。

风和日丽、誓言铮铮,追寻历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86年后的甘孜州东大门,泸定干群学党史、铭党恩、勤作为、思奋进。

一个地方,因一段历史而被人铭记;一种精神,因一抹红色而历久弥新。

“泸定是一座红色的城市,我们一定要赓续红色血脉、接受红色洗礼、传承红色精神,为建设美丽繁荣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泸定注入源源动力。”党史学习教育中,泸定县委书记宋晓军掷地有声。

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精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长征精神润红城,春风化雨润心田;公仆使命铭初心,革命传统永相传。

夯实政治基础,筑牢政治忠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更深入、联系群众更紧密、以上率下更突出、民主政治更团结,开展政策理论宣传宣讲6000余场次,创建“学习强国”学习组织88个,注册学员5900余人,位居全州前列;提炼和发扬“信念坚定、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泸定精神,梳理10项“急难愁盼”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民生问题600余件,持续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强化意识形态,筑牢思想防线。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机制考核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意识形态“2+3”责任落实体系,落实“督查+考核+述责+纪检巡察”4项问效机制,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建强基层组织,净化政治生态。坚持以党建引发展、促稳定、改民生,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基层治理架构全面健全、基层治理骨干得到锻造;抓好全州县域政治生态修复试点县相关工作,推进“重塑泸定政治生态”暨“作风建设五年攻坚”行动;落实“两个责任”、深化巡视巡察、重拳惩贪治腐,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发展力量得到蓄积,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脱贫攻坚战、水电移民、依法治县等“硬仗”汇聚磅礴力量……

历史沉淀、精神汇聚,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信仰、一份力量,定格成泸定的鲜红本色,引领着新时代泸定人朝着革命先烈指引的方向坚定向前。

绿色生态厚底色 高质发展树雄心

一汪碧水,倒映蓝天白云,让人看得入神,几尾游鱼嬉戏,涟漪泛起,才把大家拉入现实。10月25日,百余名游客在泸定县烹坝镇大渡河边呼吸着清新空气、徜徉大自然。

泸定吸引世人,因大美风景,也因优良生态。

世受自然哺育的泸定人,历来爱山惜水。泸定县贯彻落实省委“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成渝后花园·康养加休闲”的总定位,全力打响“红城绿谷、康养泸定”新品牌,持续打好打赢“八大战役”,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保蓝天。加强对施工场所扬尘污染监督执法,强力推进城区油烟污染整治,空气优良天数达100%,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标考核长期位列全省前茅。

守碧水。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大渡河出入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投入1.77亿元,完成6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依法关停小水电13座,整改48座。

绿山林。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成功创建贡嘎东湖省级湿地公园,投资1.32亿元实施生态植被恢复和城乡绿化工程,绿化国省干道沿线112公里,完成城乡庭院及节点绿化800亩,增加绿地4万平米;全县林草覆盖率达75.53%,自然保护地、生态红线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67.2%、50.59%。

护净土。依法关停砂石料场15家,完成36个农用地点位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持续做好7个矿山企业重金属调查工作。

重创建。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州级生态村45个,杵坭村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国家森林乡村”;高质量办结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信访件,全面整改销号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定保持为“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质量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州第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久久为功终见成效。生态筑底,高质发展,泸定树雄心立壮志,发展生态产业,“生态+”加出多重效应。

“生态+农业”。构建大渡河流域百公里绿色产业带,实施“三个五万亩”特色生态农业规划,形成六大生态农业体系;以省委“10+3”农业产业体系为导向,大力推进大渡河流域百公里绿色产业带建设,特色农林产业面积达23.6万亩,成功创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建成高标准农田2.97万亩。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14个,15类产品入选“圣洁甘孜”特色农产品专区,8类产品获准注册“四川扶贫”公益商标。累计培育农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508个。

“生态+旅游”。深挖“红+绿”旅游资源,牛背山景区进入内部测试阶段,长征文化国家公园泸定桥景区示范段一期项目基本完工,成功创建杵坭樱桃谷等3个3A级景区,“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沐阳”的四季旅游产品逐步形成。泸定县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荣获“全国避暑旅游十强城市”“国家旅游年度臻选康养旅游目的地”“首批全省全域研学试点县”等殊荣,泸定桥景区被纳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911.60万人次(含海螺沟),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201.09亿元(含海螺沟)。

“生态+工业”。以集约化、标准化为导向,突出农特产品加工、“工业+旅游+商贸服务”功能定位,培育工业企业63家,规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1.94亿元,外贸出口10808万元。以生态能源、优势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

厚植绿色,擦亮底色。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用实际行动诠释永续发展的真谛,大美泸定以秀丽身姿聚焦世人目光。

脱贫攻坚有“成色” 乡村振兴强信心

“共产党,真是好;脱贫攻坚抓得牢。新时代,蓝图描;精准扶贫站位高。党委领,干部包;意志坚决不动摇。贫困户,全摘帽;小康路上不能少……”10月26日,听说县党代会即将召开,泸定县烹坝镇固包村75岁的村民马德福高兴地唱着《精准扶贫》“顺口溜”表示庆祝。

说变化,感党恩。固包村曾是“山高坡陡,道路蜿蜒曲折;人穷志短,生活没有盼头”的落后面貌。开展精准扶贫,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在扶贫干部的帮扶和贫困群众的奋发自强下,固包村在2016年整村脱贫。如今,固包村人均收入过万,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马德福和乡亲们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富日子,正迈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固包村的嬗变是泸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泸定,众多“固包村”、众多“马德福”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质脱贫,“含金量”高,“成色”十足。2014年,泸定县精准识别贫困村4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43户、10493人,贫困发生率为15.6%,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念兹在兹,唯此为大”,泸定举全县之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整合投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14.14亿元,精准实施扶贫项目,贫困发生率从15.6%彻底“清零”。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讲述着有温度的泸定故事,蕴藏着泸定县委带领泸定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动故事。2018年8月,泸定以脱贫攻坚群众认可度99.16的优异成绩,经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全省第二批和全州首个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县份。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日子在后头”。作为甘孜州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康泸新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泸定县坚决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迈出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铿锵步伐,乡村振兴迸发活力。

整治人居环境。整合投资1.6亿元,统筹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厕污共治”3629户,建成旅游厕所41座,开放共享厕所170座,全县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53.8%,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5个示范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5%。

坚持梯次推进。聚焦泸定元素、泸定特色、泸定特点,形成乡村振兴“1+5”规划体系,梯次推进3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注重示范试点。储备项目181个,整合投入资金1.8亿元,完成155个项目建设,成功打造冷碛镇“醉美樱桃谷、幸福桃花渡”等6张名片;成功创建州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州级乡村振兴乡镇3个、示范村23个……

百尺竿头更进步,中流击水唱大风。信心更强、干劲更足、前景更美。泸定县聚力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造“成渝后花园”,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旖旎画卷在大渡河畔徐徐舒展。

惠民利民呈“亮色”增厚福祉暖民心

10月22日,走进今年新搬迁的泸桥镇幼儿园,儿童们正在崭新的教室里欢快游戏。虽是初冬时节,这里却是热气腾腾,清脆悦耳的歌声笑声回响在幼儿园上空。

“新幼儿园条件很好,孩子在这里读书很开心,我们也很放心。”幼儿家长雷玉瑶翘起大拇指连声说“好”。

“要不是韦主任,我们这些老人在疫情期间就真的没法生活下去了,关键时候党员干部是主心骨。”10月24日,泸定县泸桥镇沙坝社区居民余思德说起社区主任韦晓燕在疫情期间对自己的帮助,双眼噙泪。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际,更见公仆情怀。新冠肆虐,危及群众生命安全,泸定做到“快”反应、“严”打头、“细”贯穿,实现全县“零感染”目标,确保了甘孜“东大门”疫情“零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泸定县坚持人民至上,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统筹考虑、同步推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雅康高速建成通车,川藏铁路(泸定段)顺利开工,雅康高速连接线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泸石旅游快速通道、荥泸路一期工程完成改造,泸石高速建设有序推进,投资5.92亿元实施农村交通项目277个,“畅通内外、连接城乡、覆盖全域”的一体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全覆盖。光纤宽带行政村通达率100%,城区5G信号全覆盖。3.2万名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实施城乡提升项目106个,旧城改造有力推进,拆除违建21万余平方米,新城开发加速实施,22个项目入驻新城,四川民院泸定校区开工建设,建成省级特色小镇1个,州级最美乡镇2个、最美村寨4个,城镇化率达47%。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累计投入教育项目资金2.8亿元,泸定中学、贡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等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在全州率先开展“县管校聘”各项工作,进一步优化全县29所学校的编制结构和教师队伍,实现人、编、岗的三个转变。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和“双线包保”工作机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辍学,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稳步提升。兑现乡村教师补助1290余万元,兑现一线退休教师奖金356万元。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开展送医药卫生下乡活动,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全县无甲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医保覆盖人群7.5万人,城乡医疗保险、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覆盖率达97%、100%,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

社会保障不断优化。进一步完善就业、社保、民政救济、残疾人“量服”制度体系,全县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养老保险覆盖4.86万人;社会关爱、慈善事业大力发展,残联、妇联、团委工作不断加强,关心关爱下一代工作、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服务提升,荣获“四川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县”殊荣。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乡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覆盖率均达100%,2个综合文化站被评为省级示范点,1个农家书屋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及汉藏文化图书流动服务点。

安定团结不断夯实。抓实水电移民,泸定电站、大岗山电站“形象收官”,硬梁包电站移民安置稳步推进,移民后扶政策全面落实,移民群众收入持续增长;推进依法治县,高位推进市域治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增强群众安全感;增强民族团结,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有序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泸定县广大党员干部以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获得认可,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五年来,泸定县获得一项项高含金量的荣誉,交出“荣耀答卷”:“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工作十强县”“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省级绿化模范县”“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这些荣誉映照着辉煌的成就,更昭示着光明的未来。

未来可为,未来已来。昨日泸定,以辉煌的成就载入史册;今日泸定,正在泸定人民手中绘就最新最美的画卷;明日泸定,必将梦圆大兴起宏图。

泸定明天更美好!


  • 上一篇:丹巴苹果“美人脆”为啥一个要卖17元
  • 下一篇:乡城县然乌乡打造农产品专业化营销服务平台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7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