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文明乡风润九龙

甘孜日报    2021年11月02日

图为村民们.jpg

图为村民们载歌载舞感党恩。

◎喜群 丁真尼玛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九龙县地处高山峡谷地带,长期以来,藏汉彝三个民族同胞相濡以沫,形成了独特的藏彝文化走廊,大家守望相助、心手相牵,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九龙县以乡风文明为抓手,破除陈规陋习,整治高价彩礼、搬家收受大量礼金、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涵养文明家风,探索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文明乡风

让九龙村寨美起来

10月27日,何德云带着记者向他家走去,在通往他家的联户路上,偶尔能见到一些牛粪,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生活垃圾是清理干净了,但牲畜粪便却让村“两委”有些焦头烂额,不让牲畜出圈是不可能的,为了彻底整治村道上牛粪遍地的问题,村干部将报告递交到了镇上。镇上报县有关部门批准后,拿出10万元资金,由合作社统一帮村民寄养牲畜,不仅解决了村道上牲畜粪便严重影响村容的老大难问题,而且还能为庄稼提供无污染的农家肥。

走进何德云家里的院坝,菊花满院,花香四溢,何德云的老母亲正在给花卉浇水,妻子抱着孩子,见到有客人来,妻子将孩子递给母亲,打开一个精致的茶叶盒,从里面取出了一小袋茶叶,给记者一行逐一用玻璃茶杯泡茶。

“你的茶是早上泡的,我重新给你泡一杯。”妻子对何德云说,你在外面挣钱不容易,回来不要抱怨我对你不闻不问。

“你也没有闲着嘛,你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要出去挣钱。”何德云接过妻子递过来的茶杯,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就不要当着客人的面相互吹捧了。

“你们家里谁当家?”记者见到夫妻二人打趣,采访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其实,我们也不存在谁当家,这几年,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我们通过在外打工,调整产业结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有了钱就需要理财,只要钱用在刀刃上,用在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上,谁当家都一样。”何德云说,过去,家里穷的时候,谁当家都头疼,一家人吃不饱啊。

“我们两口子都不打牌,看到别人把血汗钱输在牌桌上,我们很心疼。”何德云的妻子告诉记者,她们夫妻二人曾约法三章,其中就有双方都不沾赌的约定。

“一个家庭的家风很重要。”在何德云看来,好家风是乡风文明的基础。一个家庭总会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而烦恼,但只要遇到烦心事,退后一步自然宽,夫妻之间需要的是包容和呵护。

在何德云的记忆里,2000年以前的华丘村是一个不通公路、不通自来水,只有晚上才有电的穷山村。

“我们到县城只有几公里,但到村上不通公路,我从公路上背50斤的东西到村上要花一个小时。”何德云说,运输难、出行难,村民穷得叮当响,想修建像样的住房都如同做白日梦。

2000年以后,通村公路建成,村民告别了运输难;农网改造,一年四季都能用上放心电;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甘甜的山泉水引到家家户户,村民再也不用背水喝;五改三建,村民家家户户实现了人畜分居,有卫生间、洗澡间和太阳能热水器。

“当年,村里条件差,整个村里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瓦板房,黑漆漆的一大片,没有丝毫美观可言。”何德云说,物质基础决定精神面貌,连温饱都恼火,吃水要背,根本没有条件洗澡。没有联户路,就谈不上什么村道整洁。

何德云当了多年的村组干部,和其他村民一样,10多年前,他家享受到了2.5万元的风貌改造资金,也正是因为有了风貌改造,村里房屋的建筑才实现了“整齐划一”,色彩格调完全统一的美丽山村横卧在青山绿水间。“全面消除贫困后,村里有钱的人家多起来。”何德云指着一栋乳白色的别墅告诉记者,高大时尚的别墅,几年前在华丘村是不可能看到的。

移风易俗

涵养良好家风民风

乡村振兴,不仅要生活富裕,还要乡风文明。何德云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村里存在脏乱差现象,稀泥巴路、到处是牲畜粪便,不要说游客,就连我们也无从下脚,后来,每家每户有了一定的积蓄,想怎么扩建就怎么扩建,随地搭钢棚,村子显得杂乱无序。

华丘村距离县城只有3公里,占尽区位优势。“县上帮我们村栽种了观赏樱花树和200多亩的白芍,一到花期,来村里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为我们发展旅游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何德云说,民居风貌统一、村容干净整洁、村民素质提高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进下,村民意识到乱搭乱建不仅侵占国家土地资源,还严重影响了村子的形象,因此,村民们自觉拆除违建,让村子美起来,游客逐渐多起来。

在汤古镇汤古村,洛绒甲布辞掉了在成都某公司的工作,回到家里采集虫草和松茸,今年已挣了1.7万元,他理解的乡风文明就是一家有困难,全村人都来帮助,他认为村民都做到了这一点,无论婚丧嫁娶还是农忙季节,村里人有力出力,不分彼此。汤古村主要以藏族村民为主,但也有部分彝族村民,相处几十年,藏族和彝族群众相互通婚,彝族群众学会了说藏语,喝酥油茶。乡村治理、文明乡村建设,移风易俗,村民不再为高额彩礼所困,清清爽爽的邻里关系,让大家相处得像一家人。

九龙县文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在九龙彝族聚居区,索要彩礼、分坨坨肉(指宰杀牛的头数)的现象比较严重,盲目攀比,有的农户举债办婚礼、搬家请客等,一度成为群众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农户因此致贫。

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九龙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创建第四届、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通过文明新风进万家、制定村规民约等,大力宣传破除陋习,有效遏制了搬家请客、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把群众从沉重的“礼尚往来”中解放出来,齐心协力谋发展,一心一意奔小康,全县上下心齐气顺、和融共进谋发展。

近年来,九龙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纵深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教活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探索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加大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的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大农村法治宣教力度,完善农村法治服务,提升群众法治素质。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向乡村延伸覆盖,强化农村社会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努力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




  • 上一篇:康定市商贸惠民促销走进农牧区
  • 下一篇:白玉县“阳光问廉”硬核来袭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76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