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4年06月04日
■ 孙学花
青青的草原,悠闲的牛羊,错落有致的特色藏房,牧民接待游客的忙碌……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牧区风景图。近日,笔者行走在康定县瓦泽乡营官村优雅、美丽的乡间小路上,亲身感受到了该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营官村地处“318”国道线两边,有84户人,十几年前的营官村是一个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的偏远小山村,几户破旧的藏房,崎岖不平的羊场小路,牧民完全以放牧、种地为生,糌粑和清茶就是该村群众主要的饮食。如今的营关村实现了由放牧、打工、种种地为生向旅游产业、副业、农牧业相结合的综合经济发展新模式的转变,村民的收入较以前翻倍增加,旅游平均每户年收入达20余万元。
“目前,我们村80户人从事民居旅游接待行业,旅游接待成为致富的重要途径。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旅游接待的面,扩大规模,打响牌子。”营官村的村支书邓珠分享着该村的致富梦想。营官村的旅游发展机遇缘于现任村支书邓珠。1996年5月,邓珠建议哥哥在自己房子边,扩修了两间房子,里面摆放了简单的几架床,并提供一些钢炉供烧茶取暖用,接待外来游客。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艰苦,连续几年收入都不容乐观。情绪低落的邓珠想放弃这个行业,正当他一筹莫展时,1998年6月,一位副州长到此调研时,得知邓珠的情况后,这位领导鼓励他一定不仅要继续干下去,而且要干好。领导的鼓励让邓珠信心百倍,一头扎进了他的创业中,就那一年他就建起了“康巴第一藏家庄”。在邓珠的引领下,全村也就此踏上了旅游致富的道路。
自从旅游业成为全村主要的致富项目后,当地村民有个共同点就是都能说会道,介绍起家乡的美丽、特色藏餐、民土风情时都有条不紊的。“我们村子的村民都可以当导游,对旅游接待工作都有两把刷子。村子上定期开展旅游接待服务工作培训,效果很好,接待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村民扎西说。为提高旅游接待质量,该村特别重视对村民的学习培训,定期给村民开展乡、村级旅游接待服务培训活动,选派代表参加省、州的学习培训活动,引入先进的理念。同时,村民经常和游客一起交流旅游方面的内容,游客把内地的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分享给该村村民,村民把当地民族特色文化、食品、风情介绍给游客,从中找出一些汉藏文化的交融点,形成具现代和藏族特色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康定县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统领,将新村建设项目、旅游接待村打造有机结合,整合资源,凸显特色,如今的营官村已变成文明、和谐、具牧区代表性的美丽幸福新村:从整个村容到每户人家,都是干干净净的,村民们对游客们也特别尊重,讲礼貌。“初到这个地方,就感觉这里的人们很纯朴、善良,热情、大方。我们在欣赏美丽的牧区风景的同时也品尝到了当地纯天然食品,这是在大城市根本无法奢望的。”一名来自广州的游客感言到。“我们搞旅游接待,从服务质量的提高、美食特色展现上下功夫,实行‘节俭旅游’,以往,搞完接待后,剩下的食品很多,觉得很浪费,现在不同了,食品的质量比以前提高了,而且剩余的东西很少,不是东西越多越好,追求质量应该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服务方式得到大多游客的喜欢和赞赏。”邓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