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5月05日
老两口在新居插上五星红旗。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文/图
【乡村名片】
1935年10月,红军攻占丹巴后,主力红军为实施《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沿小金河东进,留下红五军驻防丹巴,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南下红军的中转基地。“铁流后卫”红五军驻防丹巴期间,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积极帮助藏族群众生产,红军的主张和模范行动受到了丹巴各族人民的拥护,在红军的帮助下,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儿童团、少先队、女花队,组建了游击队和藏民独立师。1936年7月,红五军与红三十一师等部队组成右纵队北上,离开丹巴境内。红五军政治部旧址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前身是巴旺土司下属头人的一座组合要隘碉,要隘碉共15层,房屋主体4层,有多条地道,院中有为红军提供水源的蓄水池,屋内现有革命文物展陈约120件,完整呈现了藏汉民族为中国革命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
作为甲居景区的核心地区,丹巴县甲居镇甲居二村保存着良好的传统藏寨风貌,嘉绒藏族石砌技艺、刺绣技艺、酿酒技艺、锅庄舞在该村得到很好的传承,有着“中国最美乡村”之美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一定知名度,并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和四川春季出游10个重点村落名单。
浓稠的鸟鸣唤醒露水丰盈的早晨。4月27日早上7点,丹巴县甲居镇甲居二村,一座“U”字形小楼前,刘孚和陈淑珍在晨光中种花打草,忙得不亦乐乎。
67岁的刘孚和陈淑珍是辽宁省抚顺市人,今年3月27日正式“安家”丹巴,今天正好是安家一月纪念日。
年轻时当工人成标兵、中年创业卖建材聚财富、退休后带孙辈享受天伦之乐,现在孙女上大学了,老两口也空闲下来,想好好安排下自己的老年生活。两人一直有个“乡村梦”,想找个村庄过上惬意的乡村生活。
“孝顺的儿子帮我们实现了这个梦想。”两位老人42岁的儿子刘冬烨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开民宿,经营着一家旅行社,他十分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对孙辈的照料,为实现父母的愿望,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经过“比选”,把“落脚点”定在丹巴县甲居镇甲居二村。
“2017年,我们来过甲居,觉得这里风景好、环境好、空气好、气候好,儿子一说这里,我们立刻一拍即合。选择甲居,我们一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刘孚一连几个“好”,道出了对甲居藏寨的喜爱。
地点确定了,刘冬烨立刻找房东租房。租的是甲居二村村民满仟的房子,一个70平方米老房子,租金一年5000元,租期15年。租下房子,刘冬烨立刻进行改造,老房子一楼简单处理做仓库,二楼拆除改造做生活区。经过两个月的改造,一个安逸舒适的家展现在眼前:原来泥土的地面平整好做硬化处理、石头墙的内侧贴上木板、正面的墙拆除安上落地玻璃窗、就地取材用原木制作餐台、客厅装上木柴取暖的壁炉、卫生间安装现代的卫浴洁具,既有丹巴甲居民居的特色,也有现代生活的气息,房屋一建好,立刻引来周围老乡参观,都翘着大拇指说:“这房子好巴适!”
3月27日,刘孚夫妇搬进新居,将两面五星红旗插在了屋顶。陈淑珍告诉记者,夫妻俩有退休工资7000余元,生活开支绰绰有余。她说:“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们热爱伟大的祖国、感谢伟大的党,正是因为身在中国、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才能从东北来到丹巴,才有今天的快乐生活。”
在甲居藏寨的生活,陈淑珍最多的感受是“快乐”。其实,未来丹巴之前,两位老人是心存担忧的,从东北到川西、从抚顺到丹巴,人生地不熟,害怕不适应,没想到一“落地”却是“无缝对接”。
刚一到村,村党支部书记曾明富就上门服务,为他们办理了暂住证,并对老两口说:“从现在起,你们就是我们甲居二村村民了,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以后有啥难事,给我们说。”
57岁的房东满仟与陈淑珍成了好姐妹,为她家送来花籽和菜苗,还手把手教她织布,告诉她藏寨的稀奇事、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带着老两口四处串门,一周不到,整个甲居藏寨都知道二村来了东北老大哥老大姐。两人也结识了不少小兄弟小阿妹,日子一下丰富多彩起来。
“这里空气太好了,每天早晨起来先呼吸新鲜空气‘洗洗肺’,然后种种菜、栽栽花,与周围老乡唠嗑唠嗑(聊天),学学织布、学学藏语,生活过得充实且快乐。虽然没来几天,却好像有在这里生活了很久的感觉。”虽然定居才一月,这汉族夫妇俩俨然已是“老村民”,嘴里时不时冒出几句藏语还真有地道的“丹巴味”。
丹巴生活,充满喜乐。老两口以“喜妈喜爸”的昵称,把自己生活日常录下来制作成短视频,在抖音上“显摆”起来,惹得网友好生羡慕。“东北的亲戚朋友和全国各地不认识的网友都在咨询,想来丹巴过‘神仙生活’。”
陈淑珍说:“我们十分热爱家乡抚顺,但客观地说,抚顺气温低,冬天气温零下三四十度,生活条件不太适宜老年人居住。丹巴有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气候、良好的水质,我们把这作为第二故乡。我们的租期是15年,我要在这里永远续租,生活一个15年、两个15年及更多的15年。”
采访即将结束之时,房东满仟来邀请老两口参加村里的晚会学跳锅庄。刘孚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在这里,感受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藏汉一家亲的温暖。
两位老人兴高采烈地准备着,看来,“喜妈喜爸”不只是演好“东北二人转”,更要跳好“民族大锅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