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流浪汉的幸福“蜕变”

甘孜日报    2022年07月18日

扎西郎加正.jpg

扎西郎加正在园区工作。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石渠县正科乡曲德村的扎西郎加每天早上收拾完家务后,和爱人西绕一道来到在家门口附近的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上班。

地处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区交界的石渠县正科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石渠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始建于2018年4月,运营公司为石渠太阳部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近日,记者在智能冬暖式大棚和连栋式大棚里看到,绿色的青椒、黄色的番茄、紫色的茄子等各种应季蔬菜已经成熟,正被工人分批采摘后推向市场。

扎西郎加在库房上班,每天的任务就是按照蔬菜品质分拣装箱上车。作为园区的正式员工,扎西郎加每个月有5000元的工资收入,他的爱人做清洁卫生,一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

无土栽培种植蔬菜每亩年产量在8000公斤左右,大棚产量更高,这让扎西郎加大开眼界。“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和老婆会成为园区正式员工,每个月按时领工资。”扎西郎加一脸喜色。园区2017年开建的时候,扎西郎加就开着拖拉机过来打工,每天可以挣200元。园区建成后,不仅让他家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过上了小康生活。

扎西郎加的童年遭遇是不幸的,父母早亡,他没有念书,四处流浪。到了结婚的年龄,他到曲德村当了上门女婿。当时,他的身上仅有300元钱。“我们连住房也没有,借住在岳父家里。”回忆往事,扎西郎加黯然神伤。过去的苦日子不堪回首。“几辈人住在土坯房里,出门一脚泥,一眼望到头!”扎西郎加提及过往的苦日子,总结为几个“没”,“没钱、没技术、没未来,可能娃娃长大后也和自己一样,放一辈子的牛。”穷则思变,扎西郎加一心谋划着将来有一天能够有一栋自己的住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扎西郎加和西绕在村集体开办的养猪场当饲养员,两个人一月仅2000元的收入,只能解决日常生活开支。扎西郎加虽然没有文化,但头脑聪明,他学会了开车。拖拉机、小汽车、挖挖机、装载机等他都会开。一技在手,就业不愁。在农业园区上班4年,扎西郎加积攒了40多万元。去年,他利用积蓄,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修建了一栋新房。在扎西郎加新居旁,入户道路干净整洁、独栋小院整齐划一、绿草鲜花点缀其间,到处都是新生活的气息。

扎西郎加患有严重的腰椎病,不能干重活。由于没有钱医治,他吃尽了苦头。2020年,他去成都通过手术治好了腰椎病,花销4万多元,通过医保报销后,自己只负担了数千元。“我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不仅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我的孩子在学校读书,一天三顿饭都是免费的,我和爱人在园区上班,还要管伙食,家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开支。”扎西郎加乐呵呵地说,园区还给他们买了养老保险。

发展生态农业,让扎西郎加看到了希望。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保底分红比例5%,截止今年,已经兑现分红378万余元。园区承诺优先保证聘用附近的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园区务工,解决了286人就业。工资收入在3000元—4500元/月,本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已支付土地流转费400万元。

扎西郎加高兴地说,以前,村民只能吃土豆、萝卜和白菜,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园区产的各种蔬菜还销售到相邻的青海、西藏部分地区,石渠成了远近闻名的高原蔬菜产地,石渠县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成省级四星级园区。

扎西郎加有9亩土地,为不影响他和爱人在园区上班,在农忙季节,他就请人帮忙。“我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都不需要花钱,但上大学就需要花钱了,我要把他们读大学的钱攒足,他们赶上了好时代,一定比我们这一辈强。”扎西郎加开心地说,县上办的农业生态园,让他们一家有了新房,他也买了小汽车,日子越来越好,他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 上一篇:喜迎党的二十大 民族团结进万家
  • 下一篇:果蔬飘香产业兴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8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