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农墨重彩织丰景——甘孜县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甘孜日报    2022年07月26日

甘孜县青稞.jpg

甘孜县青稞现代农业园进行机械化收割。

马铃薯.jpg

马铃薯丰收了。

◎本网记者 谢臣仁/文 刘丙科/图

雅砻河畔,沃野千里,青稞灌浆、土豆花谢、豌豆满荚,春种夏长、丰收在望。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行走在甘孜县,那一片片充满希望的优质作物、那一个个不断崛起的涉农企业、那一张张洋溢幸福的明媚笑容,都让人真切感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给这片热土带来的蓬勃生机和强劲活力。

近年来,甘孜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青稞飘香“新粮仓”

时值盛夏,甘孜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地块平整、道路笔直、沟渠畅通、麦浪翻滚,青稞完成抽穗、扬花,然后进入灌浆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现代农业发展盛景正徐徐展开。

甘孜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位于甘孜县康巴大道,园区以青裸为主导产业,涉及县境内16个乡镇,核心区包括拖坝乡、仁果乡、南多乡等3个乡镇,总面积351.05万亩,耕地20.08万亩,其中青稞播种面积9.77万亩,去年产量达2.5万吨。

甘孜县哦呀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建设企业,是“种植大户”,董事长鄢昌林看着青稞长势,满心欢喜:“看这长势,无论是质量和产量上都要比去年好,这给我们极大的信心,在考虑明年是否再扩大种植面积。”

企业在大展宏图,农户在精耕细种。甘孜县呷拉乡自公底村村民益西拉姆在自家青稞地里寻找杂生的燕麦,将其一一拔除,不一会儿就汇成一堆。拔除燕麦,是为了即将收割的青稞更加纯净,以便卖个好价钱。

可在以往,益西拉姆却没有这样的积极性,一切变化源于甘孜青稞产业科学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应。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青稞是甘孜的“政治粮”“稳定粮”。甘孜县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甘孜州第一,青稞年产量长期保持在2万吨以上,是全省涉藏地区青稞生产基地县之一,素有“康北粮仓”之美称。

是“政治粮”“稳定粮”,更要是“增收粮”“致富粮”,这是老百姓美好的愿望。但由于缺乏科学种植、缺乏深加工企业,青稞产量低、附加值低、销售渠道受制约,每家每户都存有七八千斤到四五万斤不等的余粮,但余粮卖不出好价钱,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农户种“懒庄稼”,只管“望天收成”。

破瓶颈、除痛点,甘孜县打出一套组合拳——第一招:建设甘孜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2020年,首次在我国高原地区实现了青稞生产全程机械化,园区种植采取良种、良法、良制、良地、良机“五良”建设,每亩产量向300公斤迈进,大幅度提高青稞产量。第二招:针对炒面、糌粑这些最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无法支撑青稞产业的壮大发展,引进青稞深加工企业上海贝玛食品有限公司,建设集川藏地域特产、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科技培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青稞文化园——甘孜县格萨尔青稞产业园,不断挖掘青稞的内在价值、提高青稞附加值、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

“我们进驻后,青稞收购价从原来的1.6元每斤提高到2.2元每斤,农户的种植和出售意愿随之增强。”甘孜县格萨尔青稞产业园运营方上海贝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利介绍,因为提高了收购价格,群众种植青稞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园区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益西拉姆家有10亩耕地,以往青稞价格低,余粮就装在家里13个木柜里。现在,青稞价格高了,她每年除了口粮外,每年3万斤余粮全部卖给甘孜县格萨尔青稞产业园,收入6万多元,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从1.6元提到2.2元,提高幅度近40%,谈何容易?底气何来?而当走进甘孜县格萨尔青稞产业园,就找到了答案。7月24日,被香味吸引进甘孜县青稞文化产业园,在整洁密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只见一粒粒饱满的青稞进入生产线,伴随着浓郁的炒青稞香味,经过炒制、配料、打粉、成型、烘烤等工序,五种口味的青稞饼干生产出来,巧克力、坚果、亚麻籽、原味……散发着浓郁的粮食芬芳。

一块小小的青稞饼干,走出了甘孜县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上海贝玛食品有限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来,坚持“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战略,实行“收购+加工+存储+展览”为一体的模式,建成一条完整的青稞产业生态链与康北青稞文化展示区。目前园区总投入4.5亿元,完成基础建设5万多平方米,建成标准化生产线3条,畅销全国的青稞饼干、青稞爆米花、青稞面等青稞产品达100余种,收购农副产品达8000余万元,支付当地农民工工资达7000余万元,直接惠及当地群众达2万余人。

产业园不仅在青稞种植上带动农户增收增产,更是直接吸纳当地人员实现就业。公司目前员工163名,全部来自甘孜县,大专以上学历占全体员工的60%、建档立卡脱贫户16人。仁果乡八村村民扎西严扎告诉记者:“2018年产业园刚建起,我就在这里当内包装机器操作员,每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收入比以前高了,生活也更稳定了。”

治理痛点变亮点、打破瓶颈谋发展,青稞现代农业园区和格萨尔青稞产业园的建立,让青稞成为“增收粮”“致富粮”,刷新了“康北粮仓”的新高度。

“薯光”普照“金疙瘩”

伸手拔起一株马铃薯,只见藤蔓上结出很多小小的类似番茄样的“小果子”,煞是好看。7月24日,在甘孜县拖坝乡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技术员马继拿着刚拔出的马铃薯颔首微笑,满有把握地说:“今年,这沃土5号亩产1万斤不是问题。”

断定亩产1万斤,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有科学依据和事实佐证。去年,甘孜县哦呀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拖坝乡竹溪村、拖坝村、楚洛村、扶贫移民新村建设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种植基地3150亩,引进黄心226及228、冀张薯12号、希森6号、V7等马铃薯新品种,平均产量达到7000斤/亩。特别是冀张薯12号最高产量达到了14000斤/亩,创甘孜县马铃薯亩产新高,而单个薯块重量也在100克至500克之间。

今年,甘孜县哦呀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扩大种植4400亩优质马铃薯,在去年种植品种基础上,引进马铃薯优良品种沃土5号种植,预计亩产能达到1万斤以上。

“亩产1万斤,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以往一亩地产上3000斤就‘顶天’了。以往一个土豆就一两斤,现在随便挖一个都是三四斤,最大的一个有六七斤。这些土豆不但个头大、每亩收得多,‘长相’漂亮、味道也好、价格也高,真是‘土疙瘩’变成了‘金疙瘩’。”拖坝乡楚洛村村民康珠说起马铃薯的“惊人增长”,感叹不已。

“土疙瘩”变身“金疙瘩”,变身之法何来?

甘孜县年光照时间250天以上,土地湿润、早晚温差大,阳光充足,特别适合马铃薯长,马铃薯一直是甘孜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以往种的是“老品种”、种法是“老把式”,马铃薯产量低、价值低、销售难。为提高农牧民的马铃薯种植效益,加快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步伐,甘孜县引进龙头企业甘孜县哦呀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不断总结种植经验,引进优良薯种,改进和优选先进适用的农用机具,播种、施肥、灌溉、管理、收获等全程生产环节都实现机械化。同时,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既可以使马铃薯精准获得水分、养分和精准施药实现高产,又可以通过均衡供应水分和养分控制薯形,提升马铃薯的商品性。机械化耕种事倍功半、新技术应用效益倍增,促使“土疙瘩”变身“金疙瘩”。

除了探索一套适宜甘孜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新技术外,还通过构建“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新模式,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推动“企业做基地,百姓增收益”。

拖坝乡竹溪村村民德西告诉记者:“我们把土地租给公司建基地有租金,我们可以在家门口打工一天工资收入100元,光打工这一项就能增收不少。有些能干的还实行承包制,从公司里承包地块来管理,挣得更多。”

甘孜县哦呀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鄢昌林介绍,新型发展模式实现了村民就业打工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承包管理有“酬金”,切实保障当地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去年企业共支付流转费157.5万元、优质种薯分红折合现金共计63万元、支付小工费200余万元,惠及四个村351户1669人,人均增收2519.5元。今年4400亩马铃薯和3000亩青稞所支付给村民的“三金”将增加100万元左右。下一步,将继续探索由企业供良种、保技术、下订单的新模式,加快发展万亩马铃薯产业基地,打造马铃薯产业“特”“优”发展之路,真正成为甘孜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薯光产业”。

民以食为天,食以“绿”为安。优良马铃薯个头大、病害少、产量高,倍受市场青睐。鄢昌林介绍,甘孜县从源头把好农产品质量关,不断优化农产品经营体系。现在甘孜县青稞和马铃薯都拿到了国家环保部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下一步将获得正式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这为青稞和马铃薯的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其格透露,甘孜县已建成3万亩马铃薯产业基地,产量达2000万斤,该县将充分利用“有机认证”这一身份,进一步做大基地,建立马铃薯产业园区、进一步做强产业;将精心打造马铃薯深加工链条,抓住中粮集团对口援建甘孜县这个契机,力争成为中粮集团薯片生产的马铃薯原料“供应商”,通过“借船出海”,提升甘孜马铃薯知名度、提高甘孜县马铃薯附加值,让甘孜县马铃薯“薯光”普照。

“农业+”出“特效”来

7月24日,刚到中午十二点半,“秀琼凉粉店”几大盆凉粉就已售罄,几名慕名而来的游客只好悻悻而去。老板秀琼骄傲地说:“不是我吹,我们甘孜县的‘麻豌豆’做出来的凉粉就是巴适。”

“甘孜县麻豌豆”是甘孜的一个农特产品品牌,现已发展到2万亩规模,据说,甘孜州70%的凉粉原料都是“甘孜县麻豌豆”。

相对于小小麻豌豆而言,“甘孜青稞”“甘孜马铃薯”的良种品牌效应就更是响当当。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农作物产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良种的培育。甘孜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先后获得“四川省绿色健康放心食品单位”“四川省质量品牌信誉3A单位”“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川星级园区”等荣誉,是甘孜县甚至甘孜州的“金字招牌”。在这块“金字招牌”的统揽下,甘孜县建成全州最大的良种示范基地——青稞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和马铃薯繁育示范基地。据鄢昌林介绍,甘孜县已建成3000亩青稞良种核心基地、2万亩青稞良种扩繁基地,有康青7号、康青9号、藏青2000、黑六棱(康青11号)四个优良品种,年提供青稞良种350万斤、实现产值1500万元。建成4400亩马铃薯良种基地,有冀张薯12号、希森6号、V7、黑宝石、沃土5号、七彩马铃薯等马铃薯新品种,年提供马铃薯良种1000万斤、实现产值1000万元。这些青稞良种和马铃薯良种除了销售至我州各县(市),还销售到临近的阿坝州和青海省玉树地区、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以“优、特、新”打响了甘孜县的“良种品牌”,为甘孜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在高原上竟能看到千姿百态的热带花草果木,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可这种惊喜和意外在甘孜县就发生了。7月24日,走进甘孜县孔萨农庄的“热带风情馆”,感觉空气温热湿润,看见热带植物苍翠欲滴,花卉争芳斗艳万紫千红,置身其中若身临南国。“热带风情馆”是甘孜县在对口援建单位中粮集团的帮扶下,投入265万元建成的特色“植物馆”。馆内种植着香蕉、芒果树、椰子树等热带树木和花卉观赏植物,可供一年四季观赏。当地群众与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感受热带风光,领略科学技术带来的新型农业。

“热带风情馆”只是孔萨农庄的一部分。孔萨农庄是甘孜县高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位于甘孜县拖坝乡四村东侧,紧邻国道317线,距离甘孜县城9公里,占地1100亩,配套孔萨官寨、人工湖泊、游客中心、锅庄广场、步游道等基础设施。项目融入甘孜土司文化,以孔萨故事为历史背景,以末代女土司德钦汪姆和班禅的卫队长孔萨益多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开创性地结合了“农、文、旅”等主题元素,以大棚农作物为依托,结合现有青稞田园、山地、水系等现状自然地理条件,旨在打造休闲、娱乐、餐饮、农耕体验为一体的藏式农庄。

“孔萨农庄通过‘农业+’,实现农旅融合,惠及拖坝乡8个村150户农户,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助推器’。”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郭华兵很自豪地说,这样的特色农庄在全州是“独一份”。

“看不出来这菜是青稞做的吧?告诉你,这些汤品、凉菜、热菜,全是用青稞作原料做的。”7月23日,一桌“青稞宴”惊艳了众人。“青稞宴”的烹饪者、甘孜县青稞文化产业园运营公司上海贝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吴建华介绍,公司开发的青稞系列产品倍受市场青睐,“青稞宴”已经完成研发,下一步将进行生产线量产销售。“青稞宴”将再一次擦亮甘孜“格萨甲波(格萨尔王)”文化品牌,为甘孜县青稞产业带来发展“盛宴”。

田畴织锦绣,沃野绘新景。甘孜县委副书记杨军成说:“甘孜县农业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在总结现代农业发展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甘孜县委在农业发展上有大格局、出大思路、做大文章,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强力推进农村发展、全力实现农民增收,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规模发展、联合发展、共享发展,真正让老百姓有着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击鼓又催征,逐梦再出发。让现代农业更优、农业产业更强、农民口袋更富,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在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这份考卷上,今天,甘孜县的广袤土地正织就“丰景”、璀璨绽放;明天,甘孜县将在广阔的发展之路追逐梦想、放飞希望。




  • 上一篇:畜势腾飞奏牧歌
  • 下一篇:石渠县生态修复工作纪实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8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