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泸定“育籽员”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

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23日

“育籽员”为安置点群众发放消毒用品。

◎本网记者 周燕 文/图

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发生6.8级地震。面对地震,泸定县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当好抗震救灾的宣传员、示范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丰富内涵 。

地震发生后,无论白天还是晚上,走过泸定桥广场临时安置点,都会看见一群戴着口罩的“育籽员”和志愿者,他们是由社区干部、退休老党员、青年志愿者、全职妇女等自发组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石榴籽工作队”。

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但面对灾情都挺身而出,自觉加入抗震救灾队伍中,凝聚起了各族民众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他们主动化身成为灾区群众的“服务员”,坚守在安置点,或协调受灾群众诉求、或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上厕所、或组织受灾群众做核酸检测。

“阿爷,你要上厕所就喊我,不想用坐便器,我就背你去公厕。”“孃孃,我来给你测一下体温……”这些平常举动,一直坚守在泸定桥广场临时安置点的张浩每天都会重复。

张浩是一名“90后”汉族小伙,他是一名“育籽员”,也是一名青年志愿者。无论是哪个身份,都驱使他义无反顾走向抗震救灾第一线,用行动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

地震发生后,当听到招募志愿者的集结号,张浩在“小家”与“大家”之间做出选择,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作为一名年轻人,我要在关键时候站出来,56个民族是一家,我不能看到家人受苦,我要尽自己一份力帮助他们。”张浩说。

“我们‘石榴籽工作室’根据‘育籽员’的年龄、职业等分类,让年轻人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受伤人员,让医生宣讲疫情防控小知识等。”泸桥镇北段社区“石榴籽工作室”负责人龚建平告诉记者,泸定桥广场临时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多为老人、小孩、孕妇和轻伤患者。

9月15日,在泸定桥广场临时安置点旁,得妥镇湾东村村民肖琴坐上了去往石棉县的大巴。上车前,她挺着大肚子,紧紧握着龚建平的手,早已热泪盈眶,嘴里不住地说:“卡莎莎,卡莎莎(彝语,谢谢之意)……”

肖琴告诉记者,自己在安置点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育籽员”还为她没有出生的宝宝准备了很多衣物。因为地震,手机、钱包都没有找到,这次去石棉母亲家的车费都是龚建平支付的,她舍不得这群可爱的人。

“‘育籽员’、志愿者、社区干部他们每天都会来看望我们,真的特别谢谢他们,陪我们度过了最难的日子。我孙子的奶粉、玩具、鞋子等等,也都是这些好心人送来的。”得妥镇紫雅场村村民郝贵红告诉记者,现在她自己一个人带孙子,老伴儿也去当志愿者了,“我们也想出一份力,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地震发生后,泸定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石榴籽工作中心”和“石榴籽工作室”闻令而动、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开展灾情排查。“育籽员”走进抗震救灾一线,参与集中安置点工作,充分彰显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抗震救灾心连心。


  • 上一篇: “9·5”泸定6.8级地震失联15天的甘宇被找到
  • 下一篇:理塘县木拉镇“石榴籽”服务队助农秋收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8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