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色达乡村公路有了“保健师”

《甘孜日报》    2014年07月09日


扎邛村通村公路。
  ■ 见习记者 陈斌 文/图
  7月,记者走进色达县亚龙乡。阳光照耀下,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泥结碎石路映人眼帘,“尘土飞扬”和“坑洼泥泞”成为历史中的记忆,昔日出行观天色,今朝“玉带”穿村过。色达农村公路建设完成一条条惠民路的修建,走出了“出行难,致富更难”的困境。
  亚龙乡扎邛村地处山区。过去,道路坑洼,村民出行难,运送物资很不方便。
  去年,借助全县实施的“通达工程”,村里建好一条6.2公里的泥结碎石路。便利的泥结碎石路一建好就成了村民心中的“宝贝疙瘩”。
  “以前,我们一出门就走泥巴路。现在,路修好了,养护好了,大家出行方便了。”望着村头宽敞平整的路面,走了几十年泥泞山路的村民达波深有感触。
  谈到通村公路的好处,达波打开了话匣子:“自从修了这条路,村里需要些什么东西,给县城的小卖部一个电话,东西直接送到家门口;各家各户买摩托车的也多了,大家出行更方便了。不仅如此,来村里收酸奶子和酥油的商贩比以前多多了。现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将农畜产品卖上个好价钱!”
  通村公路改善的不仅是出行条件,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中展示了“路通民富”、“路通百业兴”的效应。为了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色达县按照“镇道镇养护、村道村养护、县政府补贴”的原则,积极落实养护补助基金,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制度,通过专业养护、村民承包养护等方式加强日常养护,逐步实现“有路必养”。
  “公路不养护,三年、五年就坏了,养护好了,十年、二十年都可以用。为了养护好公路,除了上级部门的补贴资金外,我们村里还通过‘一事一议’筹集养护经费,组织养护人员,全力保障道路畅通。”负责村里道路养护工作的扎邛村村民达波告诉记者,村道养护每公里每年县里有300元的补助;全村200多人,每人每年收取5元养护费;每年村里能筹集到1000多元用于村道养护。为避免出现公路管养不到位,“前面修、后面烂,三年修、两年坏”的局面,我们还积极鼓励村里低保人员和家庭困难人员参与公路的日常养护,并以集体收益作为报酬,从而使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公路管理和养护成为常态。他表示,得益于县上实行的“通达工程”,村里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条路,我们没有养护好,自己都过意不去。
  “受财力限制,扎邛村目前的通村公路仅仅是泥结碎石路,虽然比不上水泥路,但已经比以前的机耕道好多了,为了保持道路畅通,在养护上我们可是很下了一番功夫。”村支部书记龚热自豪地告诉记者,由于养护到位,村里的碎石路自去年建成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通行情况,天晴落雨都能保证村民顺利出行,也能保障各种农畜产品的输出。
  俗话说,道路“三分建、七分养”。近年来,农村公路修好后,色达县在农村公路养护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建立了公路交由当地受益群众养护的模式,切实解决农村公路重建轻养问题,尽量把困难户劳动力纳入到养护队伍中,帮助其脱贫致富,取得较好的成效。
  • 上一篇:巴塘县独角龙村文明创建出实招
  • 下一篇:海拔4720米的“马背法庭”构建和谐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