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07月10日
鞠萍一行和道孚少年儿童共同学做花馍馍
鞠萍一行和道孚少年儿童一起学做花馍馍。
◎本网实习记者 罗文婕 文/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和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开展一周年之际,7月4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栏目组走进道孚县嘎依热民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主持人鞠萍一行和当地少年儿童,在勒珠翁姆等3位老人的指导下,一起学做象征着民族团结的花馍馍。
“我们这个花馍馍可不一般,它是我们各民族之间深入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物体现。”节目录制前,道孚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将花馍馍的来源娓娓道来。据介绍,花馍馍起源于陕西,在茶马互市鼎盛时期,大批陕西商人通过茶马古道来到川西高原经商,不少商人就地成家立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农耕文化,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汉族的传统习俗。花馍馍就是当时的陕西商人为缓解思乡之情,就地取材做成的“藏式月饼”。
“花馍馍是怎样就地取材的?”带着疑问,鞠萍看向了勒珠翁姆老人。
“做花馍馍一定要用我们本地新收的麦子磨成的面粉……”勒珠翁姆老人从揉面开始介绍原材料。大家逐步了解到,制作花馍馍不仅一定要用新磨的本地面粉,内馅儿也是当地特有的酥油、糌粑、奶渣等材料加上红糖或白糖搅和而成,甚至是印花模具也是传统月饼模具改良而来。
知道了花馍馍背后的故事,大家兴趣盎然,在老人们手把手的指导下,迫不及待地开始DIY。揉面、和馅、压花、贴叶、炕制、点红……由于大家的奇思妙想,做出的花馍馍也形态各异。鞠萍和老人们挨个帮忙调整美化最后的造型,节目录制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近一个小时的认真学习,大家逐渐熟练制作技巧,制作成各种花边的花馍馍整齐地摆放在案板上,待全部制作完成后放到电饼铛中。勒珠翁姆告诉大家,以前做馍馍都是在钢炉上用平底锅,极不好掌握火候,被烫伤是常事。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便捷的电器,现在用电饼铛做馍馍,又快又方便。
在大家等待美食的间隙,勒珠翁姆告诉大家,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花馍馍不仅只在中秋节制作,家中来了重要的客人,主人也会制作花馍馍招待客人,表达对客人的美好祝愿。
十多分钟后打开电饼铛,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做好后的花馍馍外形呈圆形,像是一个“同心圆”,“同心圆”上装饰着象征喜庆吉祥的点红和绿缨,叫人垂涎。顾不得烫手烫嘴,大家一人拿起一个张口就啃,“好吃”“太香了”等夸赞声此起彼伏。
7月5日一大早,栏目组带着提前做好的花馍馍走进道孚县某驻军部队,与可敬可爱的解放军官兵们共同联欢。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红军是咱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联欢中,鞠萍、金豆、徐柳、杨怡和近50名当地少年儿童轮番上阵,为解放军官兵们献上了《我想做国旗上的那颗星》《相信自己》《五彩云霞》《一路生花》《为了谁》等精彩的节目。表演过程中还不时邀请官兵上台助阵互动,现场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为表达对栏目组的欢迎,官兵们也精心演唱了《强军战歌》,铿锵有力的歌声,唱出了全体官兵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不懈奋斗的决心意志。
节目演出间隙,当地群众和少年儿童手捧装满花馍馍和新鲜水果的食盒送到官兵手中,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馍馍、聊家常、话未来,其乐融融,一幅“民族团结一家亲、军民团结鱼水情”的画面跃然眼前。
两天的活动让主持人金豆感触颇深,他说:“做花馍馍让我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了文化繁荣发展。而送花馍馍进军营让我看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感人场景。这些都让我对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我对甘孜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