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10月30日
◎宁蕖
10月,炉霍县充古乡阿都农场,几台大型收割机在青稞田里来回穿梭。农场的4000亩土地今年收获青稞80万公斤,平均亩产200公斤,打破了当地的纪录。
增收动力来自一场“共富试验”——近年来,充古乡在阿都村、青卡村和各汝村以党建引领,实施了一场“三村合一”土地改革,探索增产增收路径。
谁来种地?
“充古的地块分散,耕地质量也不高。”充古乡党委负责人向阳告诉记者,前些年,种地收入低,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挣钱。“谁来种地”成为困扰基层干部的一道难题。
去年,充古乡组织基层干部到炉霍县虾拉沱镇虾拉沱村学习,数台机械不一会儿就耕播了一大块土地,让他们眼前一亮,开始讨论引进第三方企业和大型机械的可能。
但机械化耕种又面临新问题:充古乡耕地的“分散”,不仅体现在空间分布上,还体现在产权归属上——全乡耕地面积总共只有7020.71亩,还分散在9个村。
“空间分布碎片化,可以通过田垄、道路改造来解决。但以村为单位整合耕地规模太小,收益不高,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向阳说,充古乡选择耕地相对集中的阿都村、青卡村和各汝村作为试点,一场“三村合一”的改革拉开帷幕。
谁来带头?
将农户承包地、集体土地整合流转,说来简单,刚开始实施却困难重重。
这3个村共有155户,部分群众持观望态度,还有人提出异议。但耕地交错,有一户不配合,整合工作就无法开展。
就在这时,青卡村党员唐克挺身而出:“支部这个决策是为了全村的利益。我作为党员第一个支持,也希望大家支持。”
一个个党员带头,一组组党员志愿服务队入户宣讲,一对一面对面沟通,群众的顾虑渐渐打消。2022年,3个村的村民大会一致通过了“三村合一”的决议。
将撂荒地、田边地坎等划归村集体,减少垄沟、生产路、闲置地等无效面积……经过调整,三个村共整合出4000亩耕地,“比原有耕地多出了1620亩!”向阳说。
谁来统筹?
“小田变大田”后,很快便有企业前来接洽。但4000亩土地分属于3个村,如何保障村民间的利益公平?
在充古乡党委的指导下,三个村联合组建合作社,设立充古乡共同富裕试点办公室,依托组织保障搭建起统筹平台。4月15日,经全体村民选举,联合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
“农户以确权亩数入股,与联合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联合合作社再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全程机械化种植协议。”向阳说,农户每亩每年可以获得500元的托管费,还能在联合合作社统筹下务工、分红;联合合作社向第三方公司支付服务费,公司每年每亩地返还给联合合作社200公斤青稞。在此基础上,增产的收益由联合合作社与公司共享。
阿都农场就这样运转起来。“我现在能安心外出打工了。”青卡村村民更确生龙说,他女儿在县城读书,妻子陪读,土地托管后,有托管、分红收益,耕地也不会撂荒,他可以去县城一边打工挣钱,一边陪伴照顾妻女了。
“除了充古乡外,近年来,炉霍还通过组织推动、政策驱动、引领带动,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深入推进俄色、青稞、牦牛三大产业‘革命’,打造炉霍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化模式。”炉霍县委组织部相关人员说。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