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12月05日
为落实后续帮扶政策,改变群众传统的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南戈村依托318国道热门旅游线路,因地制宜,引导移民群众从事旅游服务,目前村里已有42户开设民宿。 巴塘县水利局 供图
◎四川水利
11月23日,巴塘县苏哇龙乡南戈村中心广场上,众人伴随着婉转、轻快的弦胡声翩翩起舞,远处,雪山巍峨,溪水潺潺,人和景共同构成了一幅纯净、祥和的画面。
“自从搬到这里,我们上学、看病、上班,都方便多了。”村民阿伯说。
据了解,原来的南戈村距离县城有72公里,距乡镇3公里,村辖区内只有1所村小,地处偏远,老百姓主要收入也只能靠一年两季的农作物。
2015年,水电移民项目给南戈村带来了改变,“目前,南戈村安置点移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从搬迁前的0.8万元,提升至现在的1.6万元,收入翻了一番。”南戈村党支部书记阿西说。
南戈村的和美景象,是甘孜全州水电移民工作的缩影,自2005年起,甘孜州泸定、长河坝、两河口等一批大型水电站陆续启动建设,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工作也应运而生,十多年来,甘孜州紧紧咬住“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目标,交出了一张又一张让移民群众满意的“工作答卷”,全州上下呈现出“库区稳、移民安、同奔康”的良好景象。
党建引领 开启新村新生活
走进南戈水电移民新村,一幢幢温馨别致的藏式小屋在湛蓝天空下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黄色院墙、绛红装饰,浓郁的民族风情引来不少游客拿出手机拍照。
“在刚开展房屋分配的时候,因为有些房子地理位置不是很好,老百姓特别担心分到这些房子,对选房子有很多顾虑。”回忆起当初搬新家时的一幕,村里的党员代表阿昂很感慨,“怎样才能将房子分下去,当时我们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叫‘我是党员我先让,我是党员我先上’,拿我们藏族的谚语来说 ‘口说如水泡,实践如真金’,检验党员的时刻就在这些工作中。”
就这样,村里4套地理位置不是特别好的房子,都被党员认领,“其他的都是由老百姓高高兴兴自己选的。”
分好了房子,在统规自建房屋时,分歧又出现了——“为了今后发展民宿,村两委要求所有二楼的房间要有单独的卫生间,但之前老百姓也没有接触过民宿,对开民宿积极性不高,不愿改、不想开、不敢开,我们就要求党员先上,先搞试点。”阿昂告诉笔者。
在党员带头示范下,第一年,每个试点户都增收了5万元左右,“通过这种示范,前面反对或不愿意搞民宿的老百姓,现在都在积极主动参与,目前村里已有42户在搞民宿,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此外,南戈村还按照“村民自愿入股、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募集资金,建设了3000多平方米村集体产业用房,用于对外出租、开设超市等业务。2022年集体产业用房收入约53万元,除开后续的维保费用,人均分红777元。
“后扶”项目 让移民“安居”又“乐业”
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电子围栏、车牌识别......走进康定市章古河坝移民安置点,一个个智慧小区管理系统,让人如同走进了大城市中的现代化小区。
“才搬过来的时候,我们小区的人员比较混杂,车辆进出也不是很方便。”安置点居民高德宏告诉笔者,“没想到住了十几年了,小区还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2023年,为加强移民安置点规范管理、改善居住环境,康定市积极争取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企业支持,投入600余万元,建成了7个安置点的智慧安防工程。
“目前我们已完成人脸、车牌等信息采集工作,做到了1户1档,1人1档,1车1档,实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康定市水利局总经济师廖建平告诉笔者。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培育移民增收致富产业,近年来,甘孜州高度重视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除了“安居”外,“乐业”也是后期扶持工作的重点——在泸定县烹坝镇沙湾村一间活动室内,一场“指尖藏绣培训”正在进行,“学会了藏绣,我在家就能挣钱了。”村民贾生艳告诉笔者。
据了解,沙湾村是大渡河水电站的移民安置村,为了让村民们在此安居乐业,当地不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还成立了“藏绣基地”,以“订单加工”的形式,拓宽了居家灵活就业的渠道。
“现在,我们已争取了20万的藏绣产业培育资金,用于购买绣花设备,培训绣娘。”烹坝镇副镇长王昇告诉笔者。
同沙湾村一样,在全州,“后扶资金”的加大投入,有力改善了库区和安置区移民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产业发展条件。
截至2022年,全州后扶、惠民资金累计达65585.21万元,其中直发直补7186.5万元、后扶项目19187万元、惠民补助39211.71万元,为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增加移民群众的收入、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贡献了力量。
随着移民后扶工作的扎实推进,一幅幅产业优、移民乐、库区美的和谐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