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袁飞 宋志勇文/图
“刚到瓦西村什么都不会,原来想村上工作很轻松,感觉应该是好耍的单位,可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想法实在可笑。”四年前,她走进瓦西村时,当地群众说:“这个小女娃,自身又有残疾,看来啥事都不能做。”四年后,县上准备调她走,可当地群众却联名上书,一定要把她留下,她就是道孚县八美镇瓦西村的村委会主任四郎拉姆。
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
作为道孚县八美镇本地人,电大毕业的四郎拉姆于2009年10月考到道孚县八美镇工作。就在当年,全州开始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作为纯牧业的瓦西村,村民对此事并不了解,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四郎拉姆,熟悉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相关政策,她主动挨家挨户的宣传、解读相关政策,还宣传退牧还草、“两保”等相关政策,让老百姓知道,党和国家对农牧民群众的关心关爱。
其实,四郎拉姆刚到八美参加工作时,起初在日美村工作,在工作中,她发挥了自身特长——懂“双语”。要知道,在我州懂藏语又懂汉语的村干部特别少。
她刚到瓦西村时,却发生了一件让村民们记忆犹新的事情。那年,年满16岁的小女孩降央白姆突然得了精神病,为医治好这位女孩,四郎拉姆不仅带头捐助,还发动群众捐款。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共为降央白姆捐款5700多元,虽然数目不多,但这些是村民的心。如今,降央白姆在成都华西医院接受治疗后已康复。
四郎拉姆说:“刚到村上工作,村民都用怀疑的目光注视着我,我看到了他们的不信任。但我从来不放弃,因为这里的群众需要我,需要懂本地语言的村干部,为他们解读相关政策,让老百姓知道党的惠民政策。”原先老百姓对政策不了解,有很多牢骚,也产生过误会,但通过这几年,特别是全州开展群众工作后,结对认亲让群众与干部的距离拉近了,言语让相互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人残心不残
29岁的四郎拉姆虽然走路有点不方便,但她为群众服务的速度并不慢。
9岁那年,因家里修房子,大人们都在忙碌着,自己在木头上玩耍时不小心摔伤了脚,当时怕家里人知道,就这样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落下了病根。“那时,大人们都把我当儿子养。”四郎拉姆微笑着说。
虽然有些残疾,但四郎拉姆在每天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牧民家中,了解牧民所思、所想、所盼,并把党的相关政策送到老百姓家中,行走速度虽有些慢,但她总是能跟上。“既然当上了村官,就要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不然既对不起党的培养,更对不起老百姓。”四郎拉姆笑着说。
选村官就是看平时的工作怎么样?“在换届选举中,村干部都要主动上门为村民宣传相关政策,并说明选举办法,但在老百姓心目中,四郎拉姆就是他们的最佳人选。”同时考进八美镇工作,现是瓦西村支部书记助理的吉春丽这样说道。
只有读书娃娃才有出路
原来这里的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村干部工作有难度。“参加工作那年,瓦西村入学率很低,只有8名学生在课堂。”四郎拉姆说。如今,瓦西村有多少人多少户,每家每户的户主是谁,四郎拉姆都叫得出。
为了解群众不愿意送娃娃读书的原因,吃透老百姓的心事,四郎拉姆主动请缨。当时,为了动员孩子读书,四郎拉姆与村干部一起,每天坚持到7户村民家串门,通过摆龙门阵、拉家常,了解群众心事。通过了解,该村属农牧区,路途远是上学难的根本问题,但村民们都希望孩子能读书。
“村民还是很想让孩子上学的,感觉能在村上工作,自己有面子,很荣耀。”四郎拉姆说,目前该村有58名学生,期间有3名学生考上了省藏文学校,其中一名在全州考试中名列第二。党委政府为这3名学生发放了4000元的补贴。
村干部与村民走近了,村民知道村干部做实事了。在四郎拉姆心中,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她永不放弃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