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月我州经济形势分析
■ 记者 宋志勇
“你看看,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和城市里差不多?这辈子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指着太阳能路灯和近十平方米的卫生间,年过花甲的乡城县沙贡乡达根村贡都泽仁邓珠大爷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是今年启动实施的美丽新村建设,除了使达根村面貌得到改善,群众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自从通过“四小工程”将自来水引进农户庭院,装上太阳能,用上“锅盖”后,群众的观念逐步得到转变,生活开始发生悄然变化。而如今,到了夜晚,在路灯下散步休闲的村民逐渐增多,再也不是以前晚间出行需手电筒的日子。
今年1至8月,我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注重落实上下功夫、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协调,实现了经济社会向好发展。
上半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9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6.82亿元,下降0.5%;第三产业增加值33.77亿元,增长7%。
今年以来,我州GDP增速由一季度0.2%回升到上半年3.5%,但仍处低位运行,较去年同期增速回落7.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升1.3个百分点。
欣喜的是我州电网建设呈现出投资成倍增长态势。1至8月,我州“电力天路”和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完成投资69.17亿元,同比增长226.5%,完成年度投资计划92.2%。
9月又传来喜讯,又一条电力天路——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将于今年11月投产。
川藏联网工程所涉及的我州和昌都地区是全国水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地区的可开发水电装机总量之和超过8000万千瓦,相当于4个三峡工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能源资源富集区,却是目前全国缺电最严重的地区。
“甘孜地区每个县都是孤网运行,加上藏区地广人稀,一个县的面积往往超过内地的一个市,而人口却只有几万人,这就给水电建设出了难题。人口少,用电负荷就小,水电站装机大了电用不了。但建小了,供电半径又受影响。
而且水电站有丰枯变化,到冬季水电出力小甚至不出力时,整个小网就无电可用。所以,虽然甘孜、昌都都建了不少水电站,解决了‘用上电’问题,但‘用好电’一直没有实现。”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介绍说,只有实现与主电网联网,才能彻底解决水电丰枯水期变化和光伏电站的间歇性难题。也只有与主电网互联,才能让康巴藏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找到用武之地,让这一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藏区的经济发展,这也正是投入巨资建设川藏联网工程的初衷。
1至8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九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凉山州和阿坝州8.8个百分点和13.9个百分点。完成省全年省目标465亿元的62.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96亿元,同比增长13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6.86亿元,同比增长4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8.39亿元,同比下降17.0%。
发展需要开拓,发展需要创造,发展之路无平坦,唯遇逆境勇向前,我州的发展才会有起色,才会有新希望。然而,从我州前8月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仍然令人担忧。旅游作为我州优先发展产业,也是第三产业。可对于一个旅游资源禀赐的大州来说,第三产业依然呈下滑趋势,虽然近年来,全州旅游发展加快,但仍存在创建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申报方案、重大旅游项目推进缓慢,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差,并受州内外交通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全州入境游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的问题。
记者从2014年我州全域旅游规划培训班得知,从今年到2016年,我州将用三年的时间为全域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我州编写了《甘孜州全域旅游规划》,并形成“1+4+N”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同时,以“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为契机,大力培养和充实旅游第一线管理人才,力争到2016年全域旅游一线管理人员比2010年增加三分之一。
据州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9亿元,同比下降10.9%,降幅较上半年缩小1.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4.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9.21亿元,增长16.6%,增幅较上半年回升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8亿元,增长12.7%,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
从提供的数据看,工业回落明显,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相对较少。
因此,无论是喜还是忧,全州上下都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注重科学规划,加紧落实,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将项目落实到人、到地,奋力推进全州经济向好向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