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农牧“共舞” 绘就新时代好风景

甘孜日报    2024年09月26日

理塘县甲洼镇玛吉阿米花园农庄智慧农业无土栽培馆内,工人正忙着给番茄苗绑蔓、整枝、打杈等。

1982年12月9日的《甘孜报》。

◎甘孜日报记者 冯丽娜 文/图

丹巴县实行联产到劳,玉米产量增五成;德格县推行生产责任制,各类牲畜增加近七千头;乡城县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粮食总产量创下新纪录……翻开1982年的《甘孜报》,泛黄的纸上一篇篇新闻报道,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我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举措,犹如一股强劲的动力源泉,自此,全州农牧业逐步踏上发展征程,如今正以昂扬蓬勃之势,奋力谱写崭新的辉煌篇章。

在广袤无垠的甘孜大地上,农牧产业如繁花般绚烂绽放。近年来,我州积极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凭借创新举措与有力的政策支持,奏响了农牧业全面繁荣的乐章。

农牧产业 绽放璀璨光彩

在理塘县甲洼镇玛吉阿米花园农庄智慧农业无土栽培馆内,果蔬苗整齐排列,生机勃勃。玛吉阿米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丁义介绍道:“当室外气温较高时,大棚高压喷雾会自动启动,增湿降温,为果蔬创造更优的生长环境。”这里,智能传感器精准输送水肥,自动调整配比,高压喷雾适时启动,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温度、光照、湿度等精心监测和调节,宛如一座微型科技城堡,确保果蔬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我州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牧场中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牲畜健康,有力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在康定市鱼通镇雄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猪繁殖科技示范基地,厂房整齐排列,现代化科技养殖场景令人瞩目。这里采用智能养殖设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精准饲喂、环境控制和健康监测。

基地负责人尤连康表示:“基地的大数据系统能根据生猪生长阶段及时调整优化饲料等,猪舍的温度湿度控制、喂料喂水等环节均实现自动化运行,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为生猪提供更优环境。”

每头猪都有“身份证”,综合管理平台记录从仔猪断奶到出栏的每一道流程,便于问题溯源。同时,基地配套建设粪水分级处理系统,实现“绿色”“生态”养殖,还将粪污二次利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金秋时节,德格县浪多乡生巴村的青稞田里,现代化收割机来回穿梭,忙碌的村民们有的驾驶着满载青稞的车辆往返于田间与晒场,有的手持农具细心翻晒青稞,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曾经的荒地,在县、乡及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如今已成为充满希望的青稞种植基地。浪多乡通过创新治理方式,对撂荒地进行系统治理,打造青稞种植和加工基地,实施“种售青稞+设备租赁”模式,激活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村民带来更多便利和信心。

9月18日,丹巴县甲居镇聂拉村的“美人脆”苹果基地热闹非凡,支部书记格西忙得不可开交,一边热情招呼前来的客商,一边介绍:“这几天不单单是浙江金华的客商,还有来自山东、江苏南京、陕西的客商来选果、看果,苹果还在树上就已被全部预订完了。”

“美人脆”苹果作为我州首获欧盟认证的水果,以其糖度高、果味浓、口感脆、果形美、耐储藏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各地客商纷纷前来预订,丹巴县通过构建多元化销售渠道,让“美人脆”苹果飞向全国各地。

浙江金华市农合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拓展部经理吕亚方说:“目前已经装车8万余斤运往浙江金华,后续还会在当地收购优质‘美人脆’苹果10万余斤。”

近年来,丹巴县按照甘孜州打造“有机之州”的工作部署,秉持“一年搭平台、两年建品控、三年育龙头”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美人脆”苹果产业,构建起集生产、科研、新业态发展于一体的“美人脆”苹果全产业链体系。如今,以“美人脆”苹果为主导的种植基地已有38个,覆盖10个乡镇40余个村,种植面积达8250亩,每亩收入可达2.5万—3万元。“美人脆”苹果成为农业增产、农户增收的强劲动力与驱动引擎。

据丹巴县农牧农村科技局高级农艺师刘新丽介绍,去年丹巴全县“美人脆”苹果产量为80万斤左右,销售额超600余万元;预计今年产量将超160万斤,产值将超1200万元。

如今,我州农牧产业全面开花,在丰收的画卷中绽放璀璨光彩,展现出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牦牛产业 集群发展潜力大

从种植经济作物到养殖特色畜禽,从零星的尝试到规模化的发展,我州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近日,记者从州农牧农村局获悉,自2022年起,我州全力推动牦牛集群全产业链开发与全价值链提升,成效显著。2023年,该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总产值高达64.42亿元,较建设前增幅达25.18%。

我州作为四川最大的草原牧区,在2022年之前,牦牛存栏量便占据全省的41.07%。但由于传统养殖方式存在诸多风险,如:品种退化、草料供给不足以及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2022年,《四川省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2022年产业集群项目。此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涵盖我州10个县,计划投入11.23亿元。此后,“打造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被置于未来五年全州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位置。

自项目启动建设以来,我州针对制约集群建设发展的难题,将“院校州”科技合作作为牦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聚焦良种、饲草、养殖等关键环节,持续提升科技“含金量”,使牦牛养殖这一传统畜牧业逐步迈向现代化。

在九龙县牦牛良种繁育场的广袤草地上,一头头体型硕大、毛发黝黑的牦牛随处可见。这里作为全州唯一的国家级牦牛资源保种场,已建成九龙牦牛主题综合体验园、九龙县牦牛产业科普示范基地等多元业态,堪称全州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据悉,我州拥有众多珍稀优良的牦牛品种,其中九龙牦牛、昌台牦牛、亚丁牦牛等已成功列入国家遗传资源名录。但在过去的分散养殖过程中,牦牛长期自群繁殖,导致生产性能逐渐下降。

为有效保存牦牛优良基因,早在2018年,我州便联合西南民族大学的专家,启动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九龙牦牛保护与利用九龙牦牛系谱基因测序项目”。州草业中心高级畜牧师郭键介绍道:“通过基因测序,我们明晰了‘九龙牦牛’祖孙三代的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指标,为它们编制了一份‘家谱’。清晰的系谱图,为我们的品系培育等工作筑牢了坚实基础。”

此外,九龙县还与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搭建起科技转化平台,对全县农牧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品牌示范推广等工作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州已建成九龙牦牛国家级保种场1个、昌台牦牛和亚丁牦牛州级保种场2个、牦牛良种扩繁场5个。通过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加大良种推广应用力度,全州现有存栏种牛3988头,2023年推广良种牦牛2835头。

品牌引领 市场前景广阔

甘孜县牦牛肉荣耀入选“国字号”名录,乡城县藏猪、雅江松茸等7个产品跻身2024年第一批全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目录,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向我州企业颁发五张绿色食品证书,得荣县扎西尼玛龙酒庄生产的“扎西尼玛龙珍藏”葡萄酒首次远销英国……这一系列成就,无不彰显着我州日益强劲的品牌建设意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申请,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全州农产品打开了迈向更广阔市场的大门,使其以更高的附加值绽放夺目光彩。

7月26日,由成都市对口支援办指导,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甘孜州农牧农村局、成都益民集团共同主办的成都市·甘孜州区域合作暨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炉霍县圆满举行。来自成都、甘孜两地的政府相关负责人、商协会代表、科研单位代表以及甘孜州农产品供应商代表、成都市采购商代表等10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活动现场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成都农产品供应链协会、四川省蔬菜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等8家成都企业或协会分别与甘孜州康巴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甘顺物流供应链管理集团公司、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签订了采购和战略协议,涉及金额5.49亿元。其中,成都农产品供应链协会与甘孜州有机协会以协会为平台,促进协会成员之间带动销售超过1亿元。

近年来,“圣洁甘孜”品牌走进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的大型推介活动,在广州、珠海、成都等城市设立特色专柜。甘孜州以差异化和小精特优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订单、定制、溯源、智慧和可视云端农业,以有机拳头塔尖产品引领农特产品高附加值销售,全面推进“有机之州”成势见效。

据统计,全州累计认证农产品“三品一标”336个,同比2023年底新增77个。其中,有机证书253张,绿色食品证书69张,农产品地理标志14个。有机产品(含转换)面积达56.66万公顷,同比2023年增长1009%,有机产品产量12.88万吨,同比2023年初增长198%。

如今,我州农牧产业全面融合发展,成为高寒牧区产业发展的新典范。种业优质化、饲草基地化、养殖标准化、营销品牌化、融合效益化等工程高质量推进,牦牛产业集群建设如火如荼。互联网、电商平台的运用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我州的农牧发展成就斐然,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未来,我州将继续深化农牧业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农牧产业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 上一篇:传承非遗 书写文旅融合香巴拉画卷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10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