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永红)2013年5月,州委、州政府围绕“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民族地区率先推行大规模本土人才定向培养。两年来,覆盖8所院校14个专业的本土人才入校学习,取得了考生圆梦、家庭满意、社会认可的良好效益。
为顺利推进定向培养工作,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抓总协调,召集州内大型水电开发企业落实就业岗位,亲率相关部门到国家、省院校争取招生指标。州定向办、州级职能部门创新“招考—培养—就业”模式,形成了“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定向办牵头抓总,招生部门负责招录、人社部门负责就业、院校负责培养,州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跟踪管理”的运行模式。
着眼紧缺抓招考,积极争取国家定向招生政策、四川藏区“1+2”招生指标和双语专业设置,积极实施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和省电力公司定向招生计划,专科段学生定向招生、本科段学生入学难问题初步解决。两年来,新增双语旅游管理、双语动物医学、双语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进入全省高考指南,新增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财经职院为藏区“1+2”招生院校,落实102名省电力公司定向招生指标,落实西南民大2015年定向招生指标(80名)全部用于我州。创新模式促就业,创新人事考试前置模式,解决各类人才就业问题;创新双向考核聘用前置模式,解决普通本科类人才就业问题;创新订单培养模式,解决州内企业就业岗位提供问题。紧扣实际强培养,注重课程设置实效化,针对全州人才需求协调开设实用课程;派员全程跟踪管理送培学生学习生活;注重培养模式“双语化。”
人才举,则百业兴。两年来,“定向培养紧缺专业人才计划”紧守专业技术人才主阵地,“招考—培养—就业”模式焕发出自主开发本地人才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