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甘孜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群众的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农副产品运输不畅,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制约。
甘孜州交通重点项目三年集中建设攻坚的完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作用。依托交通红利,甘孜州纯天然无公害农副产品的销路更广了、旅游业更加兴旺了。沿线群众搭上顺风车,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 焦宝
收入增长十几倍
一身藏服,深陷的皱纹写满了沧桑。57岁的思德正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看管着蔬菜。谈起思德生活的变化,用一步跨千年来形容也不为过。
思德是甘孜县拖坝乡移民新村村民,2001年从茶托乡移民至此。当时,甘孜县从全县22个乡镇中,每个乡镇选两户最穷的村民安置到移民新村,思德家就是其中一户。在这之前,思德家里几乎一无所有,说是牧民,可实际上却没有一头牲畜,全家的用度就靠他上山挖药材来维持。
为了让移民能够跟其他群众一同奔小康,甘孜县特意将移民新村安排在了国道317线旁。在思德家不远处,是拖坝乡大棚基地。乡镇为思德和村子里其他移民配备了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占地2亩,共占地50亩。
现在,思德因为还不熟悉大棚种植技术,就把大棚承包给了他人,自己在那里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闲时,他也上山挖虫草、采松茸等,这样算下来,他全年收入能够达到三四万元,收入相比移民前全年只有一两千元,增长了十几倍。
在思德心中还有更大的梦想:“现在生产生活就在国道317线旁,菜也好卖了,等学会了大棚技术,我就扩大蔬菜大棚的种植规模,然后再买一辆大卡车,把村里的蔬菜销往周边的白玉、色达、石渠、德格等县。”
思德生活的巨变,是拖坝乡群众生活改变的缩影。大家共享国道317改造通车后带来的便利。“以前从这里去州府康定需要两天,现在走新317国道只需半天”,拖坝乡乡长洛噶说,“国道改造后,县里开通了客运班车,只需5元钱”。借助着交通的便利,现在拖坝乡很多群众都买了面包车,跑运输、搞旅游,居民收入直线上升,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1700元左右,上升到目前的4000元左右,翻了一番还多。
村货出 “外”资入
理塘县全县平均海拔4133米,是甘孜州5个纯牧业县之一,因为交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也一度落后。
濯桑乡康嘎村村民降央克尊,家里种了16亩地,除了自家吃,剩下的农作物就要卖出去。
降央克尊说,在以前,不仅出县的路难走,就是出个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别说运粮食到外面卖了。所以大家都不敢种太多粮食。
随着甘孜交通三年攻坚建设项目国道318线和省道217线交汇于此,理塘县实现了高城镇等11个乡(镇)的通乡通畅,在214个建制村中,公路里程达1100公里,已解决了179个建制村通公路,34个村通水泥(沥青)路,通达率达到83.6%。
路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路修通了,村货才能顺畅地运出去,“外”资才有可能引进来,老百姓才能更快奔小康。
“现在可以直接开车到地里把粮食拉到家里。”降央克尊说,“卖粮食也不愁了”。
据濯桑乡党委书记格桑卓玛介绍,由于交通的便捷,现在外面有不少投资商来到理塘,全乡把多余的土地进行流转,在这里发展高原生态农业,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四川乐山的一家私企“圣地农庄”,就在濯桑乡打造了6500亩的生态农产品基地,公司以合作社的形式向农民下订单,农民按照订单要求种植农作物,农产品现在远销日韩等国。现在已经有一百多户农民参与到订单农业中来,降央克尊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不少农户表达了参与合作的意愿。
“参与到合作社既不愁销路,还能了解市场需要。”降央克尊说,“通过在农产品公司打工,既增加了收入,又学到了种植技术。去年我全年收入才2万元,今年到目前已经有3万多元的收入了。”降央克尊说。
明星企业家的致富路
“这里的蜂蜜真甜!”从云南来得荣旅游的王女士接过蜂蜜品尝着。
得荣被大山包围,修路虽是难事,但山上的岩石却成了蜜蜂舒适的家。岩蜂蜜,也是当地的一种土特产品。
现年52岁的络绒达旺,是得荣达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经营岩蜂蜜和水果等农副产品。在得荣县,络绒达旺可算得上是响当当的明星企业家。
1989年,络绒达旺从奔都乡移民到现在的瓦卡镇,谈起当时的路,络绒达旺特别有发言权:“那时候没有经验,一车好好的水果,收购装车还是好好的,可在土路上一颠,都成了‘果酱’。”
2008年的时候,他成立了现在的公司,但在当时交通还不是很便利,生意也不温不火,好几年都没有大的发展。近几年,靠着交通建设的大发展,络绒达旺的生意也随之旺了起来,产品可以远销云南和西藏。
现在络绒达旺每年光收购水果就达60吨,另外还收购岩蜂蜜、松茸和树椒等农副产品。这些产品在市场上都是抢手货。为了打价格差,络绒达旺建立了面积达140平方米的冷库,像当地特色水果酸石榴,在每年一、二月份可以卖到16元一斤。
谈及企业未来规划,络绒达旺信心满满。“扩大规模是必然的。”络绒达旺说,明年他准备承包500亩土地种植新品种核桃,扩大自己的产业链,打造一张属于得荣的名片。
在络绒达旺的致富路上,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富裕。
络绒达旺的公司,水果收购覆盖了周边村镇五六百户人家。“以前的水果吃不完只能喂牲口,或者任其在树上烂掉。”瓦卡镇子更村支书四郎降措说道,“现在,路好了,络绒达旺就开着车到村子里来收”。据了解,四郎降措每年卖水果收入8000元左右,一些水果种植大户的收入就更高了。
依托公路,得荣全县正在向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现在得荣的葡萄产业园发展了起来,整个葡萄种植基地有200多亩。目前,政府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希望在得荣建立葡萄酒公司,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道路即风景
在甘孜,处处皆景,交通三年攻坚,更是为甘孜的美景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自去年新国道318通车以来,店里生意明显火爆了起来。店里现在每天平均接待的人数超过500人次,最多的时候一天收入超过了1万元。”游牧部落土特产山庄老板陆晓红对记者说。
游牧部落土特产山庄在理塘县理亚路大河边,店里主打淡水鱼火锅,生意十分红火。一般在中午的时候,如果没有提前预约,那就得排队等候了。
“以前的时候一年收入也就是十来万元”,老板对记者说道,“现在一年能有四五十万元的收入。近一段时间,气候很好,道路也顺畅,来旅游的人增加了很多”。陆晓红说。
自己富了,但陆晓红并未忘记帮助周围藏民共同致富。在他的店里,为藏民免费提供场所,用于销售酸奶、酥油茶等藏区特产。
2004年开始,陆晓红就在这里开起了餐馆,当时这里路况很差,游人也很少,一般每天只有到下午的时候才有些客人。陆晓红说,自从甘孜州交通建设三年攻坚以来,州里的主干道越来越好,来甘孜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多。据统计,去年“五一”期间,来甘孜的游客达到了70万人次,“十一”黄金周更是突破80万人次。
在理亚路上,一拨从台湾高雄来的游客,下了大巴车,在路上边走边拍照。“这边景色太壮美了,台湾没有。”高雄来的张先生忍不住赞叹道,“早就想来这边了,去年的时候听说这边修了几条景观路,交通很便捷,可以一边走路一边欣赏美景,就连路上的安保设施都设计成了转经筒的样式,处处皆景。”张先生表示,要把甘孜的美景推荐到台湾,让更多的朋友来甘孜旅游。
声音
加快藏区交通建设发展是当前我省推进交通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弘扬“两路”精神,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把中央的特殊关怀转化为促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巨大动力,在全面加强“两路”改造提升和养护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交通运输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教育援藏、科技援藏、管理援藏力度,全力以赴推进藏区交通运输发展,为建设美丽幸福的新藏区打下坚实的交通基础。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 彭琳
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甘孜州集全州之智,举全州之力,攻坚克难打了一场漂亮的“交通攻坚战”。交通建设专业性强、资金量大、社会各界关注,这次三年交通攻坚,就是要把每一段路都建成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 甘孜州委书记 胡昌升
我州的三年攻坚交通建设,让我切身感受到三个“前所未有”。第一,这项工程得到国家、省及相关部门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央、省高度重视我州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活动,从政策、技术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最大的关心和支持。第二,这项工程的投入规模和道路建设等级是我州前所未有的。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活动,共投入的资金达到330亿元以上。第三,我州面临的建设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活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管是在工程进度还是在工程质量、工程安全以及廉政建设上,都面临巨大挑战。 甘孜州委副书记、州长 益西达瓦
在甘孜州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的活动中,我们抢抓机遇,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造价、廉政五大目标和重点,健全监管体系,强化项目管理,落实保障措施,集中各方力量,破解突出问题,切实加快全州国省干线公路、出州通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全州交通建设跨越发展。 甘孜州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汪洋
三年攻坚以来,我州交通瓶颈得到极大缓解,现在县县通国省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从中受益良多。我们相信,通过交通建设的大发展,甘孜州能够进一步挖掘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的潜力,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全州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甘孜州交通运输局局长 冉义
我们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乡乡通沥青路、村村通硬化路、户户通连户路”的目标,完善农村公路网络,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甘孜县副县长 仁青彭措
得荣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重要一环,具有明显区位优势。连接稻城、乡城、得荣,直通云南香格里拉的洞东路修好之后,得荣将能更好融入滇西旅游圈,这将为得荣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得荣县副县长 谷峰
国道318沿线景色优美,不少内地游人选择骑行。因此,我抓住这个机会开了“骑友之家”,政府还给了1万元补助,开业两个多月以来,累计收入已经过万了。而且,通过开这个特色旅社,我还可以把我采的新鲜松茸、虫草等卖给来我这里住宿的骑友,不用大老远跑到市场上去,一举两得。 国道318线“雪洼骑友驿站”老板 王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