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州依法治州亮点多
■ 实习记者 吴远胜
阳光透过薄雾,为初春的高原镶上了一道淡淡的金边,在乡城县青麦乡木差村高山牦牛养殖基地内,村民利用休息时间,围拢在一起认真地听着法律明白人带来的法律幽默小故事。一边是牛儿偶尔发出的叫声,一边是村民听到高兴时发出的笑声,巧妙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广袤的原野上。这一场景,只是我州“依法治州”建设的一个缩影。
回望2014年,我州通过“依法治州”建设,实现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地方性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法律实施机制进一步健全,监督问责体系进一步完备,公民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形成了尚法守制、公正高效、文明理性、安定有序的发展局面。
平台交叉 倡导全民学法
“草原防火方面的,我最想了解,帮我报一下。”在炉霍县宜木乡章达村,记者看见村民正在为自己需要学习的法律规范进行报名。这样的情景,记者在走访康定、白玉、乡城等县时也同样出现。
为了满足农牧民群众对法律规范的需要,让全民学法贴心,我州让学法活动围着群众转。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群众对法律的不同需求,编制内容丰富、分门别类的普法“菜单”,供群众选择。
为营造全民学法的良好氛围,我州还遴选了352名藏汉双语工作人员,组建20个“法律七进”服务团,深入寺庙、学校、乡村(社区)、机关、企业等开展法治服务工作。
另外,我州还借助“结对认亲”活动,让干部在看望“亲戚”的时候,进行法律宣传,并大力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做到法律入户全覆盖。
“我们家亲戚就经常到家里来讲解最新政策,让我心里头随时都亮堂堂的。”一谈起干部结对亲戚面对面开展法律服务,家住康定县炉城镇大风湾村的村民万兰英高兴地说。
同时,我州还充分发挥“短信、微信平台、QQ群、微博”等现代媒体作用,积极推广手机微信学法、官方微博、“每周一法”等法治宣传手段,开通普法微博、普法网站5个,发送普法短信87349条。
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程度不高和未成年人理解力不强等问题,我州还图文并茂的制作了学法幽默小故事,并开辟了《洛登学法》动漫板块。康定县的李琳小朋友就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看洛登哥哥讲法,好懂!
为营造全民学法的浓厚氛围,我州组织专家学者编写通俗易懂的法治宣传标语,在交通要道、县城广场、牧民定居点等人员集中地,以标语横幅、展板、广告牌、电子屏幕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全面学法。与此同时,还组织5.1万名干部群众参加2014年四川省“依法治省”专题知识竞赛。
对于全民学法的效果如何?记者在康定城区进行了随机调查,从结果来看,市民普遍表示,在掌握了相关法律法规后,办事比以前方便多了。
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原来办理程序是这样的。”在白玉县建设镇群众工作站,麻通村的村民友珍正在向工作人员咨询民政医疗救助事宜。见到记者的到来,友珍高兴地说,工作人员太热情了,不仅耐心地为自己解答申请办理的程序,还热情帮忙填写申请和审批表。
记者在现场看到,《服务承诺》、《工作责任》、《限时办结》等制度在墙上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加珍告诉记者,为了减少办理差错,该镇还建立了业务办理情况跟踪管理机制,对每项业务实行责任挂钩管理。
2014年,我州在推进“依法治州”建设中,进一步加快政府服务职能转变,切实规范了决策程序,坚持科学立法,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五项法定程序,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开展社会专项整治,稳步推进“行权平台”和电子政务大厅建设,简化了繁琐的行政审批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
在行走基层中,记者发现由于简化了行政审批环节,公开了政府业务办结跟踪监管机制,强化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和“一事一议”制度,我州依法行政更加完善,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我们在这里投资不仅环境很好,而且各项审批环节也非常简化”。甘孜县川西摩托车技术推广服务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投资审批的时候,没有太繁琐的程序,工作人员的服务实在是太周到了。
为了更好方便广大农牧民群众办理各项事务,引进商业投资,我州坚持发挥法律在市场经济中的引导、调节、促进、规范和保障作用,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据了解,在2014年,我州进一步明晰权力清单,清理审核44个州级部门(单位)行政权力事项5635项,县级行政权力平均3089项,取消和调整43项行政审批项目。
同样,为了推进“依法治州”建设更上一个台阶,我州以“法治网格化”管理为契机,开展了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并推荐州人大机关、州政务中心、康定县、甘孜县昔色乡为省级依法行政创建示范机关(单位)、县、乡。
重心前移 严格公正司法
“我们在办理每一件案件的时候,都要深入到案发现场对案件进行反复求证,确保办理案件零差错。”见到记者时,乡城县法院院长梁勤正安排对一起婚姻纠纷案件进行开庭审理。
“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调解,但双方还是未和好如初。”梁勤说,在开庭审理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把相关庭审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在“依法治州”建设中,我州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立了案件管辖制度改革、涉诉信访改革等10余个司法改革专题小组,以推进阳光透明司法为抓手,稳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
同时,我州还完善了特约检察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并推行了公检法司互联网门户网站建设,健全完善向当事人、群众、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公开告知制度。
“有了这些公开透明的制度后,我们老百姓心里更踏实了。”记者在乡城采访期间,群众普遍反映都很满意。
为了使得司法程序不出错,全力保障群众根本利益。我州还建立了错案责任查究、信访案件办理情况报告通报等制度,严格执行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申诉等环节办案程序,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我州在严格公正司法的同时,还把重心前移,针对土地征用、涉法涉诉、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深入基层一线,挂牌巡回督办,积极推行“红袖套”工程,采取送法进百村万户、以案析法、现身说法、法律援助等形式,把法律送到群众家门口,并针对案件办理情况,开展相应司法救助活动。
“ 实在太感谢了,在这紧要关头,给我送来了救助款。”当家住泸定兴隆镇村民罗洪彬领到3400元司法救助款的时候,高兴地说,法院不仅积极帮自己打官司,还考虑被执行人无法立即支付赔偿费用,在严寒中给自己送来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