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康巴高原涌大爱

甘孜日报    2016年10月01日

——我州务实推进关爱下一代工作纪实
     
        州关工委领导送书画进校园。
   
    
        “五老”们在理塘卡子拉山口合影。
        有人说,关工委是一座桥,一座连接党委、政府和青少年的连心桥;有人说,关工委是一本书,一本传承文明的历史教科书;有人说,关工委是一张网,一张为青少年服务的信息网和关爱网;也有人说,关工委是一团火,一团为青少年送去温暖的火。一个个形象贴切的比喻,着实让人肃然起敬。
        在15.3万平方公里的康巴高原,高寒缺氧、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致使我州关工委工作面临着诸多特殊性:干部职工退休后大多回内地或康定、泸定养老,对此州委、州政府经请示省关工委同意,决定州、县(市)两级关工委执行主任、副主任由在职领导干部担任,进而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为从源头上扼制未成年人不进学校进寺庙的现象,我州断然采取措施,及时将未成年人一一从寺庙清退出来并妥善安置进校学习,在清退与安置过程中,关工委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尽管“五老”们一年之中绝大部分时间不在原退休地,但每当他们夏秋季节返回时,总是自告奋勇地参与到关爱行动之中:虽然下乡入村海拔高、路途远、路况差,虽然他们有的年事已高、有的步履蹒跚、有的身有疾病、有的老伴或小孙需要照料,但他们总是以满腔的赤诚、执着的爱心,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优势特长,“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用挚爱之心、关切之情为青少年撑起了一把硕大的“保护伞”、铺筑了一条宽阔的成长路。
        ■本网记者
        夯实主阵地 提振精气神
        过去,人们一提起关工委和“五老”就会说,“名字好听不实在,老头老太瞎忙活”;现在,学校、社区、家长却经常主动请关工委和“五老”出山帮忙。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源于我州因地制宜建立“关爱不断档”机制和精心搭建“老有所为”平台,既让各级关工委持续发力、“恒温”推进,更让“五老”们浓墨重彩地描绘着他们精彩纷呈的人生“第二春”。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2013年9月27日,全州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磨西镇召开。省关工委执行主任(省委原书记谢世杰)、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中伟(省委原副书记、省政府原省长)等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谢世杰满怀深情地说:“甘孜州关工委工作虽起步慢,但起点高、工作实、亮点多、有特色,成绩值得肯定,经验值得推广。希望州委、州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州关工委工作,切实解决青少年学习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和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如此深情勉励与殷切期望,让与会者倍感温暖、倍受鼓舞。
        州委书记刘成鸣,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益西达瓦,州委常委、州总工会主席、州关工委主任许春秀对我州关工委工作不但在思想上重视,而且更在行动上支持:州委、州政府不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而且多次专题听取州关工委工作,现场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明确了“四个到位”、“三个纳入”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切实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制,切实强化了财政保障机制、工作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切实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对各县(市)、乡镇和部门目标考核,有效形成了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以及工作有阵地、活动有影响的良好工作格局。
        这正如刘成鸣所说:“我州集‘老、少、边、穷’于一身,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稳定根基,事关甘孜未来,我们无论怎样重视关工委工作、不管怎样支持关工委工作都不为过。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在支持上动真格,各级关工委及广大‘五老’们一定要在‘教育、关爱、服务’上下真功,努力让全州广大青少年沐浴在关爱阳光下、生活在快乐幸福中。”
        伴随着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各县(市)、乡(镇)党委政府的雷厉风行,以及全州各级关工委的担当作为,特别是一系列务实举措的出台和一系列关爱行动的开展,为夯实我州关工委工作主阵地、提振各级关工委执行主任、副主任以及“五老”精气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州关工委从实际出发,切实采取“点上示范、面上实施、以点代面、点面结合”的方式,着力构建上下贯通、遍布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网络,着力构建以“关工委为龙头、五老为主力、社会为基础、学校为骨干、家庭为细胞、学生为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教育网络,着力构建关工委组织及“五老”遍布城镇、乡村、学校、社区的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关爱全覆盖、服务无间隙。
        目前,全州关工委组织已达到了292个,包括1000多名“五老”志愿者在内的社会各界近万人参与到了此项工作中,并通过持续开展“心愿快车”公益圆梦行动、“关爱从寺庙清退和安置进校未成年人”、“关爱特殊困难群体”、“五老”结对大关爱、“五老”志愿者送革命传统教育进课堂、“五老”送文化活动进校园、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快乐暑假,关爱成长”、“牵手‘9+3’学生”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突出爱国、守法、感恩、团结“四个教育”,着力解决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 问题,切实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三个素质”,密切关注贫困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病残青少年、留守儿童、从寺庙清退安置进校学生“五个群体”,稳步实施助学、助困、助残“三项帮助”。各级关工委和“五老”们已成为了我州青少年思想道德报告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校外活动辅导员、文化市场监督员、法律心理咨询员、科学文化传授员、留守儿童关爱员、家庭教育指导员、爱心助学协调员和失足青年帮教员,并用无私的大爱滋养着全州青少年的心灵,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真情育花蕾,硕果盈枝头。据统计,近3年来,泸定县杵泥乡、德威乡以及巴塘县苏哇龙乡、九龙县三垭乡、石渠县洛须镇等15个基层关工委先后荣获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六好”基层关工委先进单位和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组织等称号;孟康兰、刘昌泽等13人分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以及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快乐夏令营 放飞新希望
        这是一次主题鲜明的活动:省关工委、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教育厅发起的“铭记两史·践行三爱”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点燃了州关工委等部门的激情,选派工作迅即在全州18个县(市)以及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紧锣密鼓展开,入选者的兴奋喜形于色,家长的激动无以言表,社会的反响更是异常强烈,这无疑是我州近年来组织开展的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效果最好、影响最深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
        这是一次承载梦想、放飞希望的活动:7月至8月,我州193名学生先后分四批次前往成都,亲身体验了一次难忘的“变迁之旅、心灵之旅、梦幻之旅”。
        7月19日一大早,记者跟随来自康北儿童福利院、州特殊学校的34名学生乘座的大巴从康定出发前往成都。尽管他们中很多人从未去过成都,但他们心中却从未停止过这样质朴的勾勒和猜测:“成都肯定比我们县城大、楼房肯定比我们县城高、街道肯定比我们县城宽……”。当客车经过泸定伞杠坪时,雅康高速公路的施工场景让他们兴奋了;当得知雅康高速明年可望通车泸定时,他们激动了;当车行驶上雅西、成雅高速公路时,他们感叹了;当客车驶入新都区的夏令营基地时,他们更是吃惊了:教官们正在烈日下等候他们的到来。
        军训,对学生们来说,确实是“苦并快乐着”。烈日下的严格训练,让他们在坚持中学会了坚强;教官的“铁石心肠”,让他们理解了什么叫“严是爱”;教官的表扬与批评,让他们知晓了奖惩为什么要“分明”;“战友”间的互助,让他们懂得了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已;夜间的蚊虫叮咬,让他们明白了生活并不就是享受;……采访中,来自九龙县呷尔镇寄宿制学校学生央金卓玛告诉记者:“短暂的军训,让我们洒下了汗水、磨练了意志、收获了自信。”
        参观,对学生们来说,确实是“迫不及待”。从参观现代农业科技展,到参观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从乘坐方便快捷的地铁,到游览杜甫草堂和天府广场;从参观成都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和汶川大地震实物展,到与内地学生手拉手交流;……学生们不仅领略到了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海洋世界的五彩斑斓,而且品味了天府四川的悠久历史、厚重巴蜀的灿烂文化;不仅感受了魅力成都的飞速发展,而且感念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不仅感叹了抗震救灾的众志成城,而且展示了民族团结的亲如一家;……学生们在接二连三收获感动与感慨、感激与感恩、憧憬与梦想中,开心乐胆地度过了精彩而又难忘的每一天。
        9月12日,记者在康定中学见到了参加这次夏令营活动的初二学生马瑞。昔日沉默寡言的她仿佛已判若两人,她激动地说:“夏令营活动,不但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而且更让我受到了教育与鼓舞,这将成为我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与此同时,今年暑期,州、县(市)关工委主动协调对口援助我州各县(市)的兄弟市关工委,一批批来自我州各地的中小学生代表陆续赴内地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在一次次的闭营仪式上,在一根根洁白哈达的飘飞中,在一曲曲欢快的歌声中,藏、汉学生们相互间的紧紧相拥、彼此间的盛情邀请、临别的依依不舍,让人为之喝彩、为之动容、为之震撼。其实,五十六个民族就是五十六朵花,藏族和汉族都是一个***女儿。
        夏令营活动,旨在让州内学生能够走出去。然而,更多无缘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学生今年暑期同样也是快乐相伴。全州各级关工委在州关工委的直接指导下,竞相举办了故事会、红歌会、球类赛以及音乐、书法、唐卡绘画等培训班,上万名中小学生在系列活动中洗涤了心灵、增长了知识、强健了体魄、得到了提高。
        密织关爱网 行动传真情
        天地有大爱,关心下一代。关工委工作,一边是党委政府的真情,一边是银丝满头的老者,一边是朝气蓬勃的孩子。三者之间的精准连接,既让我州各级关工委和“五老”们在“传承、关爱、教育、保护”中精准发力,更让青少年在“爱国、勤学、守法、感恩”中信念笃定,进而增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实现了“多赢”。
        采访中,州政协副主席、州关工委执行主任刘昌泽感慨万端地说:“我州各级关工委执行主任、副主任及‘五老’与青少年之间的动人故事,确实不胜枚举。”
        故事之一:泸定县加郡乡加郡村16岁的少年罗志奎因患脑膜动静脉瘘辍学在家。由于病情恶化,双侧眼球突出,右眼表面破溃完全失明,左眼也面临着病变失明的危险。面对贫困的家境与巨额的债务,他唯一能为父母分忧的就是放弃治疗。州关工委执行主任刘昌泽、泸定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孟康兰等闻讯后,多次前往他家中看望慰问,亲自与华西医院眼科、脑外科专家商议,特意与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协调,力求尽快找到援助解困办法。目前,州、县两级关工委先后为他募捐爱心资金达10万余元。采访中,罗志奎感恩戴德地说:“一颗颗滚烫的爱心,增强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像罗志奎一样,近年来全州因自然灾害与重大疾病而被各级关工委关爱的学生达2200名,帮扶资金达30多万元。
        故事之二:今年8岁的觉拥志玛来自新龙县如龙镇卡鲁村,因母亲常年疾病缠身而使得她家陷入了极度贫困之中,父母不得已将她送进了觉姆寺。“五老”志愿者四龙泽翁得此事后,立即购买书包、文具、茶叶、清油等物品,爬山涉水来到她家。几个小时的促膝谈心,却丝毫没有打动她父母,然而四龙泽翁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一次次的登门拜访,一次次的解难助困,她父母最终答应让女儿离寺入学。四龙泽翁不仅当即为她联系好城关小学,而且还亲自为其挑选衣服、安顿进校。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让她感动,四龙泽翁像对待自己的孙女一样给予的关爱更是让她感激,脱下袈裟的觉拥志玛很快被快乐幸福的校园生活所吸引,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今年期末考试,她不仅跻身全班第三名,而且还荣获了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像觉拥志玛一样,近年来全州已有2700多名未成年人告别了昔日的僧尼生活,在知识的殿堂里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故事之三:10岁的曲交是炉霍县洛秋乡小学三年级学生。他既是学校的“三好生”,更是家里的得力小助手。在他两岁那年,父亲因意外离开了他和刚出生的弟弟,家中还有一直卧病在床的83岁高龄的奶奶。目睹母亲那双磨得像树皮一样的双手,懂事的小曲交真希望能为母亲买一双手套和一盒护手霜。当炉霍关工委“心愿快车”小分队让曲交“心想事成”时,他用稚嫩童音连声说道:“卡卓、卡卓(谢谢)!”。像曲交一样,近年来全州累计整合“爱心”资金230余万元,让22025名困难学生搭乘“心愿快车”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故事之四:陈龙是康定市麦崩乡含泥村的一名留守儿童。今年暑期,乡关工委志愿者李燕经常来到他家,既从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更从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教导。陈龙的“欢乐暑假”,源自乡关工委牵头组织5名年轻干部和暑期回村大学生成天在10个村寨奔忙,他们的真情付出不但让他们走出了“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的“被遗忘”阴影,而且更抚慰了留守儿童们的心灵。“这个暑假,我一天也没有缺过爱!”陈龙的感言让人为之动容。像陈龙一样,近年来全州200多名留守儿童在各级关工委和“五老”们的“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常态关爱”中,见证了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全过程。
        故事之五:在雅江中学高二就读的学生益西桑珠曾是个“调皮蛋”。从初中开始,他便沉迷于网络游戏且经常抽烟、打架。为此,他成了学校头痛、父母揪心、同学伤神的“大麻烦”。就在学校和父母都无计可施之时,县关工委及“五老”主动走近他身边。不厌其烦的教育引导,发自肺腑的关心关爱,使得益西桑珠很快走上了正途。初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雅江中学高中重点班,现已成了年级学习标兵。像益西桑珠一样,近年来全州200多位“五老”在忠实履行网吧监管员和娱乐场所监督员职责中,义无反顾地护航着我州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
        这一个个感人故事的叠加,这一个个温暖场景的再现,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康巴高原涌大爱”的美丽画卷。
        采访中,州委常委、州总工会主席、州关工委主任许春秀深有感触地说:“眼下,形势变化快、孩子们思维活跃,要更实更细更好地做好关爱下一代工作,我们必须不断强化自我学习、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注重工作实效,不然思维就会变成‘老古董’、行动就会跟不上趟、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关爱下一代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唯有以关切之情、挚爱之心、务实之行和坚韧之志,才能托举起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和明天的太阳!” (图片由州关工委办提供)
        
       
  • 上一篇:甘孜“全域旅游”打造富民产业新样板
  • 下一篇:我州关工委活跃边远农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