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5月04日
——记色达县年龙乡其哈玛村第一书记田茂刚
田茂刚,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色达县年龙乡其哈玛村任第一书记,在短短的任职期内,他坚持思想引领、爱心扶助,借力行业系统资源推动脱贫攻坚,让地处偏远的其哈玛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成为色达县首批成功“摘帽”的贫困村。
“要把事情做好,只有靠脚走出来、靠耐心磨出来、靠做事做出来”,任职期间,田茂刚走遍了其哈玛村的山山水水,为其哈玛村找到了可行的脱贫之路,在这个仅有 185 户 782 人的小牧村,用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攻坚克难、用自己的执着和坚守耕耘收获。2016 年 1 月 14 日,他的事迹被作为该行业系统四川省唯一的代表在《东方烟草报》上刊载。
沉下身子摸底数
到任后,田茂刚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定期、经常走访贫困户,仔细摸排村情,建立行政区划、自然环境、基础建设、道路交通工作台账和全村户数人口、牧民群众交通、上学、就业、医疗、饮水和通信等方面台账,对所有村民的相关情况实行“一户一册”“一户一档”。他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梳理调研情况,将收集到的牧民群众诉求和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汇总,从人口、地理、环境等方面建立了其哈玛村翔实的脱贫攻坚数据库,绘制出其哈玛村历史上首张人员、草场分布图,全面摸清了全村782 人的基本情况。充分利用上党课、开设“农民夜校”、畜牧技术指导等方法与措施,全面推行“党建+脱贫+学习+服务+产业”等党建新理念,大力宣扬“不等不靠”“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制定细化“争取优抚政策、让学龄儿童尽快入学、谋划短平快项目在经济上重点帮扶”扶贫措施,制定出全村扶贫五年规划,推动该村脱贫攻坚步入正轨。
拓展渠道解难题
田茂刚把脉村干部、群众存在的自甘落后问题,围绕“五项职能”目标,逐个找村干部、农牧民党员谈心谈话,通过上党课提升党员带头人的素质,聚集村干部的精气神,破解党员干部身上的难题,通过向公司争取资金5万元完善村级活动中心各类软硬件建设,做到公示有展板、宣传有橱窗。由于水源问题,该村有16名群众患有包虫病,为了让群众吃上“健康水”,降低群众包虫病的患病率,他积极协调,争取资金180万元,为其哈玛村解决了浅水井8口、深水井2口。为切实解决道路交通瓶颈问题,让畜产品运得出去、建材运得进来,他亲自测量,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情况、争取政策,最终得到了支持,县政府投资对其哈玛村拉果沟、果沟 35.5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于2016年8月打通了两条“致富路”。得知贫困户瓦梯家中养殖牦牛、生产的酥油产量较多,但由于地处偏僻,信息渠道不畅通,一直没有商家进村收购,每斤酥油与市场销售差额达5-8元,守着金饭碗讨饭吃时,他多次深入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主动联系商家到其哈玛村进行收购酥油,为村民增加收入2000 余元;为切实解决长效增收难题,在他的倡议下,依托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和产业发展资金,争取资金27万余元,让村民在村上建立了综合商贸店,既解决了村民酥油等畜牧产品的销路问题,又让日常百货走进了村民家中。2015年,《东方烟草报》记者入村采访时,他得知该报社正在开展“微心愿”活动,便积极争取,将贫困户格布作为“一对一”帮扶对象,为格布募集到价值 5000 多元的爱心捐助,及时解决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整合资源做产业
其哈玛村戒杀生、不出栏问题凸显,仅靠挖虫草卖钱,收入不多,没有集体经济、没有优势产业,严重制约了该村长效脱贫。田茂刚积极探索该村现实可操作、未来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路子,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多次开展工作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将畜牧养殖作为该村重点发展产业,有效运用产业发展周转金26万元购买 104 头牦牛,一改过去全由帮扶部门、政府免费发放的方法,确定由专合组织牵头,依托农牧科技部门负责组织,将购买的牦牛寄放给贫困户养殖,专合组织负责承担风险,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责任心,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为改变乡村面貌,他多方奔走,积极争取,主动汇报,得到省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大力支持,2016年将其哈玛村列入“幸福美丽新村帮扶规划”,并拨付专项资金100 万元,帮助解决全村 20 户贫困户修建畜牧暖棚问题;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打造村级活动中心,协调争取成都中铁分局为其哈玛村修建一个篮球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为村民修建牧民定居房31套、改造危房27套,修建牲畜暖棚 19 套,建立村集体经济 2 个,2016 年,村集体经济每户分红达 500余元。仅一年多时间,其哈玛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