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5月04日
——记德格县燃姑乡夺巴村第一书记洛绒曲批
提到德格县燃姑乡夺巴村,很多人谈及色变。因为这里距县城315公里,海拔 4000 米,缺水、缺电,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是包虫病、结核病的“重灾区”,更是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集中营”。
2015 年,洛绒曲批被选派到夺巴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该村的精准脱贫工作上,用自己的“汗水”浇筑起夺巴村的脱贫致富路,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追求,让党旗飘扬在精准脱贫第一线。
下沉找“贫根”
刚到村时,多数牧民群众对他不信任,以为他呆一段时间就走了,没想到,他却用行动有力的回击了这些“偏见”。入户走访是第一步,他历时3个月走完了全村153户649人,并对贫困户进行了两次精准识别和“回头看”。在调查中,他发现这里“看不起病,看病贵”的问题非常严重,贫困户因病致贫占56%,甚至还有群众借高利贷治病。这一情况让他夜不能寐,他及时向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领导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在任期间,他全力推进医疗扶贫,借助派出单位的技术支持,在夺巴村建立包虫病防治示范点,协助乡村改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基础设施条件,为乡医疗人员争取进修、轮转机会,并把救济式扶贫与长远扶贫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对症开“良方”
“一养二种三训”是他为夺巴村制定的发展规划,针对全村“牧畜多、出栏低”的问题,他与包村干部一道骑摩托、骑马、步行深入牧民家中,引导其逐步改变戒杀生的观念,并培养5户优良牦牛养殖大户,带领全村走优势牦牛养殖路子,预计每户每年收入5万元,在全村乃至全乡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他利用该村地理条件优势,向派出单位争取了 100 万元启动资金,挑选种植能手,组织村民搭建暖棚,试种贝母、羌活等中草药;针对农牧民缺乏致富技能的问题,从贫困户中选派10人到四川嘎玛博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习传统藏画绘画、藏十字绣,又专门到邻村邻乡请“老师”到村开展了3期藏族传统手工艺培训,培养了30多名传统藏画绘画技术人员,达到培养1人带领一家脱贫致富的目的;针对村上的无业青年,他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并由选派单位安排了10名保安、护工的临时就业岗位,实现劳务增收。
宣讲促“和谐”
夺巴村是远近闻名的“三多村”,即“贫困户多、纠纷多、病人多”,打架斗殴、偷牛盗马、草场纠纷等频发,针对这种现状,他带领驻村工作组、村“两委”班子开展纠纷摸底,开展法律法规宣讲,惠及农牧民群众 600 余人次。洛绒曲批与村“两委”班子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建立起了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完善了村务、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并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
该村燃姑寺对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影响很大,怎样使寺庙僧侣跟着共产党走,洛绒曲批在一年时间里积极组织僧侣学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开展爱国爱教宣讲教育 11 场次。针对寺庙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情况,洛绒曲批通过积极向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委、派出单位申请,争取到20万元寺庙维修资金。该寺活佛看到维修一新的寺庙后竖起大拇指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洛绒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