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7月14日
——专访理塘县委书记格勒多吉
■县委中心报道组 叶强平 本网记者
7月,理塘真正意义的春天虽然姗姗来迟,但理塘儿女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劲头却一直未减,“七大战略”在高城大地加快推进,玛吉阿米花园农庄的番茄红了、企业入驻工业园区了、植树种花城乡变美了、县城变得更靓了,处处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绘就了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新蓝图,作为地处高寒牧区的理塘县如何增添“色彩”再谱新篇?记者专访了理塘县委书记格勒多吉。
记者: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请问理塘从哪些方面着手?
格勒多吉:只有吃透精神,才能把握定力,找准发展的方向。一是抓好学习领会。省党代会立意深远、催人奋进,把全县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真正把力量凝聚到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理塘实际的脱贫奔康路子。二是抓好宣传贯彻。依托理塘县“1+4+12+N”大宣传格局,党员干部要人人成为“宣讲员”,脚下沾“泥巴”,口中讲“百姓话”,多到田间地头、牧区草场为农牧民群众和僧尼开展面对面宣讲,让群众听得懂、乐于听、易认同,用党代会精神凝聚人心、涵养民心。三是抓好督查落实。说一千,道一万,落实才是关键。我县一定会以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在全县干部职工中推行“三个一”工作法,即每天做成一件事、每周为本单位提出一条改进工作的思路建议,每月为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办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把省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把心思精力集中到抓事业谋发展上来,创造性开展工作,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理塘而努力奋斗。记者:理塘作为“康南中心”,如何结合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夯实其“中心”地位?
格勒多吉:“康南中心”不是地理位置上的“中心”,而是要靠经济、社会等方面在康南地区起到辐射带头作用。要成为“中心”,就必须加快发展。理塘县在把握治蜀兴川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县委确定了“1337”发展思路,即:紧紧围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突出从严治党、脱贫奔康和长治久安三个关键,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精心组织实施扶贫攻坚、依法治县、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支撑七大战略。我们要以县委“1337”总体工作思路为统领,以“七大战略”为抓手,进一步提振精神,创新思路,统筹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加快理塘发展有效路径。
“1”是着眼同步全面小康,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既要重视平均大多数,更要重视极少数,精准施策、靶向攻坚,打出组合拳,取得新成效。“3”是发挥好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脱贫奔康、反分维稳,打造“高城先锋”党建工程,着力“四个转变”提高督查实效,推进从严管党治党,让“三个关键”齐步走,形成最强合力。“3”是扭住发展这个根本,抓住民生这个重点,夯实稳定这个基石,坚持“三件大事”一起抓,实现全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是立足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建设等工作,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加强法治宣传,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深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矛盾调处化解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依法治县战略;着重在格聂山雪山公园上做文章,打造“文化之城、旅游之城、商贸之城”,建设濯桑现代生态农业园、牧旅示范点等,推进生态农牧加工业。规划建设康南商贸中心、加快发展生态能源业,全力推进产业富民战略;不断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破解制约瓶颈,全力推进交通先行战略;突出理塘康南中心城市地位,优化“城东新区、城南新村、城西产业园区、城北千户藏寨”的城市功能布局,开展“扫干净”活动,促进人才、人口、商业、产业聚集,全力推进城乡提升战略;加快推进生态资源优势向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优势转化,开展植树种花草工程,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让人才成为抓产业、抓项目、抓旅游的“行家里手”,借助对口支援平台,推动我县资源优势与内地的人才、资金、市场、技术等优势对接,全力推进人才支撑战略。
记者:理塘县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如何“绣花”?
格勒多吉:“贫困不除、愧对历史”,作为头等大事,重点要在以下方面深下“绣花”功夫。
一是坚持以精准谋划为先导,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既要注重“输血”,更要注重“造血”,解决好贫困村、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问题;既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更要注重产业培育发展,解决好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既要注重贫困村脱贫,更要注重非贫困村发展,解决好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二是坚持以壮大产业为核心,拓宽增收致富空间。把产业扶持作为主要措施,采取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挖掘、盘活各类资源,并将资源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广、销售渠道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并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壮大产业的同时保证贫困户增收。
三是坚持以基础建设为突破,改善生存发展环境。加强贫困村通村路、入户路和牧道建设,分步实施交通建设项目,不断优化贫困村交通条件,早日实施贫困村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实现贫困村稳定供电,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四是坚持以完善服务为重点,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年内,我们将在37个退出村中投资2000万元,新建15座新型党群服务中心;同时对214个夜校(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挂牌,增加党群服务中心办理民生事项及落实惠民政策的功能,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基层惠民办事组织。
五是坚持以宣传培训为抓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先扶志”理念,继续加强政策宣传,搞好解惑释疑,组织贫困群众接受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职业技能,真正把脱贫信心树立起来,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向贫困群众灌输“致富靠双手、脱贫靠自己”信念,不断增强主观能动性,激发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