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创 2017年08月08日
本网讯(记者 宋志勇)记者近日从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我州针对贫困村、贫困户“造血”功能贫乏实际,制定出贫困户“1超6有”+“有产业、有就业”高线脱贫标准,全面开启“农牧产业”、“创品牌”、“公益岗位”、“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五大高原产业就业之“门”,促进双增收的有效性、持续性,不断夯实全州脱贫奔康新路子。
开启“农牧产业”特色门,夯实稳定增收基础
——围绕奔康建“示范带”。按照农牧业“一圈一带一走廊”布局,打造3个百公里脱贫奔康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截止目前,完成优质粮油基地4.7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0.8万亩,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75座,设施育苗中心7000平方米,建设绿色蔬菜基地1200亩;建设百合基地建设822.2亩;建设3万亩羊肚菌标准化生产基地,松茸产业园已生产菌袋52万袋,种植黑木耳85.92万棒;藏系绵羊保种扩繁基地已组建基础群1500只,引选种公羊40只;配套建设围栏1.1万米。
——因地制宜“创品牌”。狠抓农牧业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积极推广“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统筹、金融服务、市场运作”等多方合作方式,继续做强“圣洁甘孜”等地方区域品牌,累计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92个,其中: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6个、认定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21个、登记地理标志产品15个。
——多种产业发展“创模式”。明确提出每个摘帽村最少组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业园区(基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户”“牧区集体牧场股分制合作社+贫困户”的多种产业发展模式。截止目前,引进龙头企业13个,培育农民合作社277个,家庭农场77个,培育种养大户384户,带动贫困人口7306户29102人,促进贫困户年均增收300元以上。
开启“公益岗位”持续门,筑牢稳定增收路径
——强化保障,夯实工作推动基础。为确保公益性岗位安置切实能起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应,从就业专项资金调剂,给予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300-500元•人•月的岗位补贴。同时每村调剂安排出村级活动经费3-5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开发,截止目前,累计发放岗位补贴2741.97万元。
——科学开发,着力服务工作大局。坚持“四个结合”开发公益性岗位,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与推动经济发展、优化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提升项目效益相结合,设计规划各类公益性岗位12400余个。
——精准设置,确保岗位扶真贫。始终以贫困劳动者的就地就近就业需求为出发点,以行业系统为单位,精准开发符合贫困劳动力就业条件的公益性岗位,率先在教育、交通、卫生等10余个系统筛选公益性岗位20余类,规划岗位总数超过1万个,确保每个贫困村有6—8个公益性岗位。
开启“乡村旅游”优势门,拓宽稳定增收渠道
——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以整村推进工程为载体,着力抓好以水、电、路、视、讯、田园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完成753.7公里通乡油路、1680.7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设。
——构建“三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农旅、牧旅、文旅结合,开发观光避暑、休闲度假、农牧体验、研学旅行等乡村旅游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申报创建了一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坚持文化传承和融入,打造民宿接待和乡村主题文化酒店,制定特色旅游乡镇和精品旅游村寨建设标准,将贫困村打造成旅游景观村。在6条精品旅游线和4条景观大道打造26个特色旅游乡镇和46个精品旅游村寨,建设三星级以上乡村酒店84家、省级民宿达标68户,培育旅游扶贫村91个,引导扶持3000户贫困户、10000余人从事旅游服务促进脱贫增收。
——发展乡村涉旅专业合作社。成立了54个涉旅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农牧民抱团取暖、共同发展。依靠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有效对接市场主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经营效益。
开启“农村电商”市场门,提升稳定增收效率
——创新电商扶贫模式。开展“州建园区、县建中心、乡建站、村建点”的四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州级电商孵化中心已进入项目招投标阶段,2县已启动县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功申报“2017年省级电商脱贫奔康示范县”,另有5县已进入设计环节。村级电商服务点已布点建设142个(电信89个、邮政20个、其他33个)。
——举办首届项目大赛。以甘孜州首届电子商务精准扶贫项目大赛为载体,通过发掘扶持并逐步实施优秀电子商务扶贫项目,助推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目前,共收集创意类参赛项目12个,创业类参赛项目31个。
——拓展网络营销渠道。开展电子商务脱贫奔康工作,实施“1+N”精准扶贫计划和电子商务“领头雁”示范行动,积极培育扩大行业主体队伍。实施“十村十企”电商示范、“圣洁甘孜”网上营销、“甘孜臻品”直通车,重点打造贫困村农特产品标识包装,促进网络营销,进一步扩大农特产品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