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美丽甘孜”最炫生态

甘孜日报    2017年10月21日

  面对五年来我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喜人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感慨地说:“我幸福,绿水青山变财富!”

    白玉县麦拉降措湿地。

   

    新龙县采伐迹地更新。

    ■本网记者 唐闯

    我州位于“三江源”地区,是生态资源大州、森林资源大州和生物多样性大州。水域面积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8.5%;全州林地面积691.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3.9%,是全省最主要的天然林分布区;仅林业部门主管的自然保护区就有38个,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9.6%;天然草原面积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46.5%

    特殊的区位,广袤的森林、草地、湿地,使我州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质保障区,在整个长江流域和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有力有序地推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

    2017年,我州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共有13大类、29子项、24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1.78亿元。目前,共有11大类、23子项、131个项目,计划投资11.56亿元的建设类项目陆续开工。主要涉及林业、环保、水务、农牧、国土、国网甘孜公司等6个部门。

    截止目前,已超年度任务完成3个,占2.3%;全面完成66个,占50.4%;进度完成过半23个,占17.6%;未过半39个,占29.8%,其中完成量在30%以下的33个占25.2%。累计完成计划投资6.63亿元,占计划投资的57.3%……

    这一组鲜活的数据,呈现出我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总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并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这一组鲜活的数据,呈现出全州上下砥砺奋进、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的决心和信心。

    这一组鲜活的数据,折射出我州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理解认识正在不断深化,“优、节、保、建”为主的战略内容和要求,从制度设置、项目支撑、执行落实和社会自觉上,不断得到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现

    仅仅2017年,州委常委会先后两次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审定了由州目督办提交的“六大战略”年度目标任务和2016年度“六大战略”目标考核方案,由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提交州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的《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明确了今年和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印发了调整充实州领导小组的通知,制定了《2017年州领导小组领导分县责任制》,由组长总负责,各位副组长包县(市)督导负责制,高位推动各项建设,全面开启全年的工作。

    全州上下对照目标,抓问题导向,全力推动各项既定任务,特别紧盯项目建设增添措施,科学安排,再督进度,掀起生态文明建设猛烈攻势。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领导小组副组长分县督导加强安排部署,由州级领导带队督导、州级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督促和州督办专项督查,深入到县(市)特别是对进度滞后的县(市)和进度未过半的项目点开展专项督促检查。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之歌唱响甘孜大地,我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凸显可喜变化和成果,亮点频现。

    亮点一:绿色引领,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 2015年末在州委十届八次全委会上,提出了“扶贫攻坚、依法治州、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发展战略。去年12月召开的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继续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州总体发展格局六大战略之一,提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目标,浓墨重彩地描绘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底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使之融入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亮点二:高位推进,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体系。成立以州政协主席为组长,6名州级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组织实施、跟踪督查、考核评价等5个工作组,构建起战略领导小组组长牵头抓总、高位推进,副组长分管负责、靠前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战略建设单位督促指导、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高规格、强有力推进。成立生态红线划定、林业生态建设、草原生态保护、水利工程建设、地质灾害治理、道路植被恢复、农网改造升级等7个工作专班,按照职能分工具体负责专项建设目标确定、任务梳理、进程调度、督促指导、考核评价工作,有力促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序时全面推进。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州委、州政府对各县(市)和州级实施单位的专项战略目标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和政绩评估挂钩。

    亮点三:项目支撑,揪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抓手。抓好项目储备。密切关注国家、省、州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围绕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领域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库,构建以项目量化促进生态建设的保障体系;抓细项目管理。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顺排进度,倒排工期,开展建设任务“倒计时”,全程跟踪调度、台账管理、完成销号,确保项目建设总体进度不滞后,具体项目不掉队;抓实资金筹措。州级成员单位选准项目载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州级发改、财政等部门积极统筹,两年间全州生态文明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4.28亿元,其中2016年投入资金22.5亿元,2017年预计投入资金21.78亿元,实现了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占社会总投资比例的历史最大化。

    亮点四:机制保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效推进。 建立领导机制、责任机制、指导机制、信息月报机制、纠错机制、季会机制、督查机制。同时,在机制运行中,及时总结完善,让机制适应工作要求,事务遵循机制运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再夯基石

    在我州境内,四川省三分之一的河流于此纵横交错,中国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于此汇集。自河长制在全国全面推行以来,我州的河长制工作就备受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州委、州政府先后召开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会议10次,相关制度文件出台15个。2017525日,两办正式印发了《甘孜州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全州辖18县(市)325个乡镇已全部出台《工作方案》。

    已确定全州34条河流州级河长联络员单位16个,建立巡河台账,包括河道名称、巡河人、巡河日期、巡河情况、发现问题等。目前,州级河长和州级河长委托联络员单位,已全面完成首轮巡河工作。截至目前,州级河长累计巡河58人次,县级河长累计巡河524人次,县(市)、乡(镇)、村三级河长巡河覆盖率为100%

    日前,在白玉县章都乡章都村阿色沟口,记者看见一名身着绿色上衣,带着红色袖标的村民。通过了解,得知他叫泽仁邓珠,是章都乡章都村的村主任,也是一名河长,负责阿色沟口一带河流的管护。吸引眼球的是放在泽仁邓珠摩托车车尾的一面三角形小红旗。“流动红旗在手,就代表着责任。”泽仁邓珠说,日复一日,流动红旗的手柄在传递中渐渐被汗水染成了黑色。靠着这面小小的流动红旗,白玉县将森林管护和河长制推进工作结合起来,推动河长制落地生根。

    在炉霍县泥曲河棒达村河段,记者遇见正在这里巡河的泥巴乡棒达村村主任所布。据所布介绍,该村每周不定期巡河12次。巡河时,所布带领10名群众,针对泥曲河棒达河段乱扔垃圾等情况,进行巡查、记录,如发现违法污染河流的行为,将向乡党委、政府报备,最终由县一级部门完成执法工作。

    自今年5月炉霍县河长制相关实施方案落地以来,该村巡河工作迅速铺开,由于及时监督,村民在该河段乱扔垃圾的情况大幅减少。目前,泥曲河棒达乡河段已没有出现过乱扔垃圾的现象。

    据记者了解,2014年,该河段曾是317国道线道路施工路段的一处采砂点。2015年道路施工工作完成后,在炉霍县水务、环保及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施工队伍退出前完成了采砂点回填、植树和种草工作。如今,采砂点已被青蒿草覆盖,绿意盎然。道路两旁,一排排绿树已高过人头,绿叶在微风中摇摆,目送来往车辆奔驰穿梭。不仅如此,随着河长制工作的逐步实施,现在泥巴乡棒达村的村民也开始改变放牧习惯。全村100多头牛全部放养在该村统一设定的放牧点,小牛放河边的情况也得到改善,从而巩固了该河段的植被恢复情况。

    自我州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实施后,各级河长和各县(市)迅速行动,强化举措,狠抓落实,掀起了“清河护岸两岸忙”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州18县(市)投入河道治理资金共达547.58万元,维护治理河道长度834.6公里,县级开展四项行动139次,乡级268次,发现涉水违规违法事件共计237处。

    其中,乱建乱占28处、乱堵乱围20处、乱采乱挖107处、乱倒乱排73处、电毒炸鱼2处、其他涉水违法事件7处,已完成整改236处。中央环保督查组交办的15个涉水环保问题和群众向各级河长制办公室反应举报的9个问题,均已得到有效整改。

    如今,我州境内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沿岸及支流,处处回响着治河的铿锵之声。

    泸定县制定《泸定县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有奖举报办法(试行)》。明确举报人可通过来访、来电、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对严重污染水资源、严重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行为、随意倾倒垃圾的行为、非法采砂行为进行举报。

    丹巴县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化管理员、村组干部对辖区内河道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排查,及时清运处理河道内废弃物20多吨,强力整改垃圾乱倒、弃渣乱堆、污水直排等现象。同时,深入沿河居民家中开展河长制宣传教育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余册,进一步夯实了河长制工作群众基础,营造了关爱河流、珍惜河流、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

    康定、泸定、丹巴3县(市)建立大渡河流域联动治理管理机制,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水陆关系,有力督促流域各电站加大河道、库区常态管理力度,着力根治河流自净纳污能力减弱及垃圾漂浮物“久治不绝”等问题,形成了各部门、各区域“共抓共管共治”的保护合力。

    德格县总河长办公室先后召开6次工作例会,安排部署河长制相关工作,县河长制办公室积极发挥统筹、协调、组织作用,发动全县机关干部100多人,紧紧围绕“改善水域环境、提高水体质量、实现清水河道”目标,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整理清运河道建筑弃渣、杂草及漂浮物等共20多吨,平整修复受损河床8公里,努力打造“一河清水、两岸翠绿”的优美环境,用实际行动维护“德格美丽河岸”。

    白玉县强力开展非法采砂整治行动,永久性关停金沙江上游18个违法采砂点。并通过建设花卉基地,及时恢复采挖区域植被。

    甘孜县紧紧围绕“改善水域环境、提高水体质量、实现清水河道”目标,扎实开展河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调用挖掘机、推土机、工程运输车等大型机械30余台次,清理河道内废弃物20多吨,平整、修复受损河床11公里。

    新龙县组织行政执法人员会同河流河(段)长,对全县河道采砂情况进行巡查督查,共关停12处非法采砂场。同时,对倾倒渣土、侵占河道、损毁河床等问题进行依法整治。

    得荣县严格落实“底数清;任务明、责任明;主体实、措施实、考核实”的“一清、二明、三实”工作要求,向县、乡、村三级河长颁发了《河长任命书》,并与各乡镇、联络员单位签订了《河长制工作目标责任书》。

    乡城县按照“先构建后完善,先实施后规范”的思路,探索建立“河长投诉举报受理制 度”、“乡(镇)河长制工作考核验收制度”,搭建和畅通了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的平台与渠道……

    在州县(市)的通力合作下,河长制逐步落实到位。与此同时,我州于720日,通过政府采购程序,采取最为快捷的“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5家编制单位,分5个标段分别承担我州“两江一河”及其他31条州级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任务。

    726日,所有编制单位已全部进场开展实地踏勘等相关工作,并于88日前全面完成两江一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并上报方案成果。其余31条州管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已于昨(20)日编制完成。

    未来,我州将结合“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逐步建立水资源、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的数据综合信息系统,接入省级河湖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贯彻落实《甘孜州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拟将每年10月的第4周确定为“河长制宣传周”。针对全州县(市)、乡两级河长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普遍偏低的实际,将开展集中培训。

    生态文明建设奏响最美和声

    全州水务、畜牧、交通、国网、环保等系统攻坚克难,自加压力,多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州水务局细心思谋,大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速推进2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德格县普马乡左达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一标段)工程于425日开工,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5%,实现投资330万元;乡城县白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今年4月中旬复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实现投资270万元。

    在编制水利项目实施方案时,既注重强化生态水安全环境,又兼顾水利精准扶贫工作。在规划坡改梯、护岸、堤防等主体工程的同时,设计了植草、经果林种植、水保林种植等工程措施。全州已建生态堤防16.43公里。

    为彻底整治河道砂石开采“乱象”,5月以来,对所有采砂场(点)进行全面摸查清理,并结合防汛工作有关要求,责令全州196处采砂场,全部关停整顿。

    我州草原面积广阔,草原腹地,遍布有着“大地之肺”美誉的湿地资源,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刻不容缓。

    州畜牧局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增强县(市)、乡、村各级领导对草原保护意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支持、投入工程建设的热情。引导牧民群众通过加强草地保护,合理利用草场,加强牲畜出栏,调整畜群结构,逐步达到草畜平衡,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确保牧民群众得实惠、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见实效,州畜牧局继续下派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落实和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督导员。由各责任单位抽调17名专业技术骨干下派到18个县(市),开展督导工作。

    在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打通交通瓶颈的同时,又不损伤我州江河、草原、湿地等美景?

    州交通部门倾力而为,做到交通发展和生态保护两不误。把对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遵循,切实将生态建设融入到交通行业发展的各方面。截至目前,共派出17个工作组、出动50余人次,完成了康东、康南、康北多数农村公路和雅康高速公路(泸康段)、G215线苏洼龙电站、G317线雀儿山隧道等17个在建项目的督导工作,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文件。

    同时,加强汽车维修企业监管,对“三废”回收建立台账,对经营场地内的废水废油储存设施、废旧材料及场地卫生环境进行整改,减少环境污染。配合相关部门加强黄标车治理,淘汰黄标车235辆。支持康定机场购买2台特斯拉纯电动车并投入使用。

    为了保护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借鉴“新甘石”联网工程建设的科学经验,先后开展了大量前期论证和科研工作,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措施。在推进两个批次农网改造项目时,移植草皮,恢复杆塔周围环境;采用无人机在高山密林进行“导线展放”,减少林木砍伐;加长线路,成功避开自然保护区;放弃了炸药爆破,用破碎机一点一点地击碎冻土,最大程度减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高原地貌。

    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坚持“小规模,大范围”的工作原则,从州内餐饮、居民生活设施着手,以电磁炉代替燃气炉灶,电暖设备代替燃煤、牛粪取暖等方式,积极推广小规模电能替代项目,将州内餐饮店“气改电”;重点实施白玉县鑫源矿业锅炉“煤改电”电能替代项目,降低高耗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

    生态文明建设监督工作同样重要,是我州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州环保局强化组织保障,在州、县(市)分别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党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领导小组,对照问题清单,逐项研究部署整改措施、层层落实目标责任,针对具体问题,及时研究部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整改工作。

    截至目前,已完成6件信访举报件的处理;5件专函办理已完成2件,3件正在调查处理中,其余移交的67个问题,已完成45个,完成率达67%

    与此同时,州环保局实行“明查、暗查,巡查、突查,昼查、夜查,工作日查、节假日查,环保与公安部门联合”多种方式相结合,重点加强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线索调查处理,实现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截至目前,州本级立案36起,约谈涉嫌环境违法企业8家,下达处罚决定书18份,处罚金额64.1余万元;结案16起,结案金额53.1余万元,查封扣押3起。

    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监督管理,完成丹巴墨尔多省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并通过验收。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完成技术指标、数据收集工作,并开展了第一次现场勘察,目前按时序进度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惠及广大农牧民

    生态文明建设大步迈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层层落实,一组组醒目数据,亮眼、亮心,令人鼓舞。

    目前我州18个“山顶戴帽子”(山植树)项目,超额完成1个(人工造林项目完成21093.9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6.5%),占5.6%;全面完成11个,占61.1%;进度完成过半2个,占11.1%;未过半的4个,占22.2%18个“山腰挣票子”(特色产业基地)项目。超额完成1个(花椒基地30811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2%),占5.6%;全面完成17个,占94.4%20个“路种花(草)”项目。超额完成1个,占5%;全面完成14个,占70%;进度完成过半1个,占5%;未过半的4个,占20%,其中完成量在30%以下的3个。

    数据背后是依托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发展的感人故事,是千千万万得到实惠的普通农牧民。

    在德格县龚娅乡雨拖村,针对耕地少、草原面积小,发展传统种养殖业不现实的实际情况,当地乡党委政府围绕环境优化、市镇美化,根据花卉市场前景良好的实际,改变以前“输血”式脱贫,建立产业“造血”式扶贫模式,让村民实现持续增收。

    根据“一村一产业”发展思路,雨托村种植花卉,带动全村脱贫摘帽。

    如今,550米长的大棚里种植了玫瑰、菊花、郁金香、多肉植物、藤类植物等七大类20种植物。“这些开了的花已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只要气候温度和海拔变化不大,就可以在藏区种植。”雅安星耀职业培训学校老师宋洪祥指着大棚内整齐排列的二十多盆花卉植物说。

    通过党组织引领带领、全村村民努力劳作,前期种植的高原花、格桑麦朵等七种花已经成功进入市场。刚给大棚花卉浇完水的村民色然脸露喜色:“我们种植的花卉通过合作社已经用于市政风貌改造,实现了30万元收入,我自己分到了1000多元,再加上每天出工能挣150元钱,通过种花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目前,该村培育的花卉已经被德格县市政和白玉县、西藏昌都市等单位和个人提前预订,实现“订单式”种植。明年该村将围绕花卉基地发展雨托村乡村旅游,民居接待,预计产收均增13000元左右,最终目标是通过花卉种植盈利,把全村打造为园林公园。

    我州是大江大河的源头,如何依托丰富的河流资源,在保护的同时,带动当地发展,是摆在我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一道严肃考题。

    截至目前为止,我州1个“河变湖”(湿地)项目,已全面完成,6个“花海花湖鲜花山谷”项目,全面完成3个,占50%;进度完成过半1个,占16.7%

    深秋,在甘孜县雅砻弯湿地公园,记者惊喜地发现,微风卷着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散发出阵阵泥土的清香,沿河两畔更是有随风拂动的柳树倒映在水中,水面时而可见鸟影掠过,清澈的水塘里鱼儿游来游去,野鸭在嬉戏。难以想象,这如画般的美景和风景秀美的地方,曾经是一个尘土飞扬,空气干糙的地方。

    据甘孜县环林局副局长严兴勇介绍,该县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河道改造、湿地工程,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各地游客的好评。未来甘孜县将通过更进一步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让甘孜天更蓝水更绿。

    “以前村子里的人垃圾随地扔,生活用水乱排放,很远就能闻到臭味。这两年环境逐年变好,村子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在这样的村子里生活,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对于这两年的变化,今年68岁的康珠志玛很是感慨。

    913日下午,记者来到色达县,走在色年路上,一抹绿意使人眼前一亮,一棵棵云杉树沿着宽阔笔直的大道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头。 海拔4000米的高原,深秋初冬的高寒气候,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两列绿树成行、绿意盎然独成一景,昔日“风沙边陲之地”正逐渐成为“常青高原明珠”。

    据了解,作为色达县“绿环”工程重点之一的色年路绿化建设项目,从调查设计到投入管护耗时9个月,投资600万元,绿化里程40公里,绿化面积18.61公顷。“以前,我们骑着摩托车路过这里时,都要遮得严严实实,怕风沙吹到脸上和眼睛里。现在,这里种上了树,风沙没有了,看到这一片一片的绿色,心里面就感觉很舒服。”色柯镇姑咱村村民扎西向记者说道。

    未来,我州将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进一步拓宽政府主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投资渠道,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的生态文明建设督导机制,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 上一篇:我州扎实推进“藏区六大民生工程”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