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雀儿山顶英雄五道班的最后一天

甘孜日报    2018年02月09日

 

打包准备撤离。

除雪保畅。

雪中取水。

郑良在收拾行装。

道班工人挥别雀儿山。

■郭昌平/文 胡廷辉/

从四川盆地的成都到青藏高原的拉萨,有一条2000多公里,被藏族人民称为“天路”的大道,在不断攀升的海拔和纵横跌宕的雪山峻岭之中盘旋延伸,这就是著名的川藏公路。这条起于汉地,终于藏区的大动脉,是连接藏汉人民的桥梁,是各民族血脉相依的通道。

这条大通道的最高点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的雀儿山顶,海拔5050米。这是一个全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8度,冬季最严酷甚至会降到零下40多度的,寸草不生,连山鹰都难飞越的地方,这个地方曾经被中外专家界定为“生命的禁区”。

链接

▶▶▶

让我们记住这9条汉子

曾双全,汉族,44岁,在五道班工作17

刘孝刚,汉族,32岁,在五道班工作13

赖志明,汉族,50岁,在五道班工作10

刘珠琳,汉族,47岁,在五道班工作8

杨厚刚,汉族,47岁,在五道班工作8

方勇胜,汉族,49岁,在五道班工作5

万前君,汉族,43岁,在五道班工作5

杨绪明,汉族,44岁,在五道班工作4

郑 良,汉族,43岁,在五道班工班3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军西藏,公路必须从这里经过,上万军人不惜生命在这里与天地博斗,用血肉之躯硬是打开了“生命禁区”的大门,川藏公路从雀儿山顶安然通过,筑路英雄张福林却倒在了工地之上,用生命践诺了筑路的誓言。

1954年,为了保障这条大动脉的畅通,雀儿山上正式设立了道班,坐落于山顶的这个道班被命名为“雀儿山五道班”,从那一天开始,五道班就深深的扎在了山鹰都难飞越的地方,一扎就是63年,道班上的工人走了一茬又一茬,但从筑路英雄张福林手中接过的火炬却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

1953年就参加了筑路,1954年开班就留在山顶的老工人文发财,在山顶一干就是20年,直到光荣退休,将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光全部献给了雀儿山;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老班长胡汝成为烤热冰冻的推雪机,下山打柴,不幸牺牲;九十年代推雪机手熊寿伟为取推雪机配件,途中不幸遇难……

第16任班长陈德华,是该班的第一任藏族班长,在光荣传统的熏陶下,高扬“雀儿山精神”的大旗,带领全班大干苦干,将五道班带到了一个更高的新起点。

63年来,五道班中英雄辈出,在这只有10多名工人的集体中,就产生了全国人大代表两名,全国劳模两名,省、部级劳模和先进10多名,州、县先进不计其数。

雀儿山五道班就这样从艰苦奋斗中走来,从顽强拼博中走来,从荣誉和功勋中走来。

2012年831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雀儿山隧道正式开建,工地就在山下,每天站在山顶的路边就能看到工地施工的场面,从这一天开始五道班的每一名工人就开始做作同一个梦,期待着隧道早日通车,他们是一群不怕苦的汉子,六十多年都走了过来,还怕什么?但他们真心的期盼解放,解放的不单是他们自己,更有那数以万千的行路人。

2017年92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五道班的每一个人来讲,这却是他们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他们朝思暮想的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了!

其实早在十天前他们就已经知道这一消息了,打从知道这事开始,五道班现有的9个工人就没有平静过,他们说不清自己是一个什么心情?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但这一天就要来临时,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说不出一个滋味,语言比平时都少了,低着头比平时干的事都多了。

曾双全,是目前五班资历最老的一位,参加工作21年,就有17年在五班,这个班的光荣历史早被他记得滾瓜烂熟,拿他的话说,荣誉室墙上的每一个奖牌他都讲得出其中的故事。他还记得有一天一位上面的领导来道班看大家时曾经给他说,雀儿山隧道通车之日就是五道班撤销之时。这一天马上就要来了,他却有了一种依依不舍之情,而且这情绪是越来越浓。2017924日,听说第二天公路分局的人要上来摘奖牌,他一个人就悄悄到荣誉室站了一个多小时,从墙上最高处的第一个奖牌看起,看了一遍又一遍,17年了,天天生活在这里,没有这样来看过,今天仿佛才知道了它的珍贵。925日公路分局的人来了,曾双全没有去看他们摘牌,等他们走了之后,一个人躲在屋后的空地上大哭了一场。

赖志明,今年50岁,是五班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在五班也有10年了,时间不算最长,也不是最短。老赖平时话就不多,是个很实诚的人,这几天话就更少了,却多出了一个转公路的习惯,每天吃了晚饭,一个人就要去空无一人的公路上转一转,他不要别的人陪他,偶有一辆汽车驶来,他在扑面而来尘土中,一动不动,一直目送汽车在眼中消失,同伴们都知道他是想把这10年的感觉留下。

现任班长杨厚刚,大家开玩笑说他是末代班长,这几天大家都说他一下就严厉了起来,动不动就大声的吼,生怕哪一样事给拉下了。没人去计较,都知道是一样的心情,谁都不好受。

去年9月26日凌晨5点过,班上的9个人就已经全部收拾停当,驱车下山,他们是隧道通车典礼上的嘉宾,当正式通车的礼炮鸣响之时,从他们胸中爆发出了一阵呐喊:“通车了!通车了!”激动的泪水在他们9人的脸上流淌,但在他们脸上绽开的却是一张张开怀的笑容。

参加完通车典礼,班长杨厚刚马上又招呼大家往回赶,这次他们不是象往常一样再走那熟悉得不能再熟的老路,而是穿越刚刚通行的隧道,只几分钟就走了过去,然后再上山,他们当天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

张福林的墓地就在出洞后再上山的不远处,大伙是一定要来告诉他一下的。9个人采来柳条野花,扎成一个花环,捧上洁白的哈达,成一排站在张福林的墓碑前,每个人都在诉说着自己的心声,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在告诉张福林这一特大的喜讯,让他放心,今天的川藏公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杨班长还有一个特殊的安排,他要求大家还要上最后一天班,五班要撤了,但五班管理过的路,临行也要同平时一样保持应有的平坦和整洁。他说:隧道虽然打通了,但通往山顶的老路是一定会保留的,今后仍然会有人到山顶来,或是探险,或是猎奇,或是寻旧,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五班养过的路从来就没有含糊过。

这是一次特殊的上班,大家都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神圣感,吃过午饭,如同平常一样,每一个人该拿什么就拿什么,他们在这段千百次劳作过的地方,以极认真的态度补平路面,扫除石块,这里的每一捧土,每一颗草对他们来说都是太熟悉不过的,他们是在劳作,但同时他们也是一次告别,刘孝刚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汉子,在五班已干了13年,是目前资历仅次于曾双全的老工人,他仿佛悟出了什么,带上杨绪明,郑良在路边用石块垒起了一座嘛呢堆,他说他虽然不信宗教,但他知道藏族人民有一种习惯,在路边垒筑嘛呢堆,是为了让每一个行路人平安顺畅,我们也要垒一个,让今后每一个上山来的人都平安顺畅。

该做的活路做完了,9个人再一次来到山垭口那个立有标牌的地方,为他们每一个人拍下了一张纪念照,他们说雀儿山将不会再有道班房了,这张照片就是他们永远的纪念。说完他们从怀中掏出才从山下买来的龙达,这是藏族人民驱灾祈福的信物,迎着呼呼的大风,扬手抛上了蓝天。不知是谁发出了哭声,于是9个人都哭了,9个汉子的哭声在5050米的高度挥撒开来是何等的豪迈!

           

      

      

      

      

      

     

      

      

      

   

  • 上一篇:州公路局全力除雪保通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