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3月07日
——记四川省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色达县委副书记洛绒卓玛
洛绒卓玛检查指导精准扶贫信息工作。
洛绒卓玛看望残疾村民。
去年10月13日,四川省2017年脱贫攻坚奖表彰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广元召开。省委书记王东明要求,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进一步整合省内省外各方面资源,强化部门联动、上下联动、政府与企业联动,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挂任色达县专职扶贫副书记的省民族宗教委文宣外联处副处长洛绒卓玛,获得四川省脱贫攻坚创新奖。在色达工作期间,洛绒卓玛克服一家三地带来的诸多不便,不当“过客”当主人,走遍了全县17个乡镇和134个行政村,熟悉县情、村情,精准实施扶贫项目,引资引智,对口帮扶,创新开展色达县精准扶贫工作,用心、用情奔走在金马草原上,书写着壮丽的人生答卷。
■本网记者 马建华/文 色宣/图
一家三地
她走在扶贫“赶考”路上
2016年4月,省委从省级机关遴选优秀干部到艰苦地区挂职督导精准扶贫工作,色达是省民族宗教委的对口帮扶县,省民族宗教委文宣外联处副处长洛绒卓玛主动请缨,领导不解地问,你刚从乡城调到成都几年时间,为什么还要主动回去?你主动去色达,意味着你们一家三口就有三个家,你能克服家庭困难吗?
“我是甘孜州人,我熟悉和热爱那里,真心想去为那里的农牧民群众干点事。”洛绒卓玛语气坚定地说。
带着组织的重托,洛绒卓玛不远千里来到色达县。“妈妈,您什么时候回来呀?六一儿童节,同学们都有家长陪伴,我好想您呀!”去年,8岁的女儿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在电话里向母亲表达思念之情。
“妈妈忙完了工作就回来陪你。”洛绒卓玛在电话里哽咽着说。
“每当其他同学都有父母来学校接送时,我都十分想您在我的身边。您不在身边,我就像被世界抛弃了一样。”这是洛绒卓玛8岁的女儿在去年母亲节写给她的信中的一段话。她的丈夫在巴塘县康南中学工作,女儿在成都上小学,洛绒卓玛从条件艰苦的乡城县到省直机关工作没几年,忍痛挥别泪眼婆娑的女儿,在亲朋好友惊诧的目光中重回藏区。在她14岁那年,有着25年党龄的父亲将青春和热血永远撒在了康巴大地,她继承父亲的遗志,立志要让藏区的家乡父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色达县平均海拔4127米,最低气温-36℃,长冬无夏,氧气含量不足,太阳辐射极强,是包虫病等地方性疾病高发区,属于甘孜州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环境最恶劣的地区。虽然是我州成长起来的干部,但色达高寒缺氧、包虫病多发、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对洛绒卓玛来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人生“大考”,走在脱贫攻坚的“赶考”路上,她用心、用情在金马草原书写着壮丽的人生答卷。
不当“过客”当主人
精准施策造福藏区群众
作为省委下派色达县委的专职扶贫副书记,县委决定洛绒卓玛兼任县脱贫攻坚办主任,分管脱贫攻坚工作,并负责目标考核、产业富民、改革开发、政策研究、对口帮扶等工作。
“谢谢阿姐,我会努力让村子干净整洁。”洛若镇曲西村噶玛吉手提着洛绒卓玛为她买的一大包护肤品、香皂等,笑容灿烂。曲西村是洛绒卓玛定点联系贫困村,全村没有一棵树,通村道路还是机耕道,不通电、不通网,无安全饮水取水点,21户无房户急需新建,16户危房户急需维修……针对该村存在的实际困难,洛绒卓玛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农牧民用水用电、通网和道路硬化等具体问题,协调帮扶资金规划全村产业发展项目。由于经常到村里调研,村里的每位群众都和她成了熟人。
两年来,洛绒卓玛几乎没有节假日和周末,她走遍了全县17个乡镇和134个行政村。
“洛绒卓玛走遍了色达的山山水水,也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洛绒卓玛的无私付出,县领导看在眼里,群众记在心上。
色达县是全省的“交通难县、能源缺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生态脆县、宗教大县、维稳重县”,是全国十个高海拔六类地区县和四川省十个纯牧县,四十五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贫困村89个、贫困户3850户、贫困人口15686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产业匮乏,贫困发生率高出我州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这就是洛绒卓玛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色达“家底”。抓项目、推产业、促创新,困难倒逼思路创新,洛绒卓玛苦苦思索色达脱贫奔康的出路。
“了不得!色达这个地方未来要建成康巴的‘环球中心’”。康巴传媒微信公众号的一篇微文迅速走红。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洛绒卓玛与县级分管领导一道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打造格萨尔文化园区商贸综合体,按照“文化 +旅游 +扶贫+ 商贸”的思路,采取“抱团发展”的模式,在创新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积极探索县域内“飞地扶贫”新模式,除了多渠道融资外,还将边远牧区8个乡镇的集体经济资金整合投入,建立股权量化和利益分红机制,项目建成后,8个乡镇、46个贫困村、2121贫困户、8014名贫困人口将因此分红受益。牧区“飞入”景区,牧民转型“股民”,手工艺品“变身”商品……在这片以“格萨尔说唱”为人所熟知的土地上,这座以“格萨尔”命名的文化旅游商贸中心的未来令人期待。
去年4月,旭日乡乡村主题文化酒店在阵阵鞭炮声中正式开业,江达村的群众乐开了花。该项目由52户农户自筹100万元,结合政府补助285万元建成,以“村建、乡管、县级行业部门监督、第三方承包经营”的模式经营,按已生效的承包合同(年承包款20万元)测算,户均分红收入3850元,这还不算群众可在酒店务工的劳务收入。产业培育在高寒牧区是个难点,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色达更是难上加难。旭日乡乡村酒店建设运营模式只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色达计划投资3350万元,建设11座藏式乡村酒店,目前已建成甲学乡、旭日乡、翁达镇3个乡村文化主题酒店并投入使用,其余8个正有序推进。在她的推动下,甲学乡的野猪养殖,旭日乡、色柯镇的蔬菜大棚,“五七牧场”农牧产业园区等一大批富民增收的产业项目正在金马草原生根发芽。
问题精准,补齐短板,洛绒卓玛牵头建立了色达县2016年——2020年脱贫攻坚战略信息指挥体系,在这个指挥平台上,全县基本情况、贫困人口底数、一村一户扶贫帮扶措施、推进时限、责任分工等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做到了挂图作战。在全州率先规范贫困户收支“一本账”,并在全州得到推广,全程记录并规范完善贫困户的收支情况,实现了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算、经得起查、经得起评”。按照“省级创业孵化器”标准,她牵头建设全国海拔最高的牧区创业平台——“色达县创业孵化器”(金马众创空间),帮助色达县有创业愿望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农牧民群众追寻创业梦想、实现创业愿望。
引资引智
妙手绘就奔康蓝图
洛绒卓玛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紧密联系省民族宗教委、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援建单位及社会力量,积极争取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助力色达脱贫奔康。
在资金项目上,洛绒卓玛协调并争取资金1430万元,用于种养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50万元,新建太阳能浴室5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2个、改建水磨房4座、硬化入户道路2000平方米、改建危房10户、新建垃圾池4个、安装农牧地围栏15000米。2017年,重点打造下甲斗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团结实验基地”建设。她联系省民族宗教委干部职工20多人次到色达结对认亲,累计为联系村困难群众送去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资和慰问金,折合人民币共计38860元。
洛绒卓玛通过成都纺专在教育、科技、人才、智力、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有效促成符合校地实际的“智力扶贫”基本思路。成都纺专举办干部职工能力提升培训和农牧民技能培训12期;邀请专家教授到色达开展“两学一做”宣讲教育、酒店管理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参训干部群众超1000余人次。积极争取学校选派1名优秀干部到县委党校挂职,协助党校规范化建设;积极争取学校对口招生工作,去年4名色达籍学生顺利考入纺专,并将享受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
洛绒卓玛先后争取知名律师对村民进行无偿法律援助;为色达争取到教育基金16余万元,为康勒乡烧伤女童募集善款1万余元;联系企业为贫困村捐助光伏项目,价值35万余元;为洛若镇捐赠一辆价值20余万元奶车。
两年的时间并不长,但洛绒卓玛为贫困群众所做的一件件实事,老百姓有口皆碑。“她在做,我们在看。作为一个外来干部,她把我们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带领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我们脱贫奔康尽心尽力,我们都把她当成亲人看待。”洛若镇曲西村村支书动情地说。
高寒广袤的金马草原,日出日落,走在扶贫路上的洛绒卓玛,步履坚定,不忘初心。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