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10月18日
州县媒体倾力报道金沙江“10·11”山体滑坡和堰塞湖应急抢险
记者现场采访救援人员。
得荣电视台记者在报道身后金沙江的水情变化。
本网记者第一时间在现场拍到的堰塞湖照片。
◎向婧
10月11日凌晨,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境内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湖,事发地处于西藏与我州白玉县交界,险情威胁到下游白玉、巴塘、得荣3县沿江部分乡镇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险情千钧一发,报道刻不容缓,州县新闻媒体迅即投入抢险应急宣传,白玉、巴塘、得荣3县58名记者、通讯员率先赶赴现场采访,甘孜日报社、州广播电视台紧急驰援,历时11小时路途570余公里于12日凌晨1:00到达白玉县,伴随着抢险救援工作进行,一场应急宣传战斗正在拉开。
快,新传播形势下的舆论引导
新媒体抢先对外发出了灾区一线的权威声音。11日12:20,甘孜新闻网所属微信公众号“微甘孜”,发布第一篇新闻通稿:《甘孜州白玉县与昌都市江达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湖,甘孜州及时采取应急避险措施》,标题赫然醒目,内容简要明晰。随后4天,州政府新闻办通过新媒平台陆续发布7条新闻通稿,诚讲事实、明讲措施、滚动发布,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不给猜忌和谣言留下生存空间。
11日12:30,甘孜日报、州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推出“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避险救援”新媒体直播平台,建立“关注金沙江山体滑坡”“圣洁甘孜APP融媒体信息互通中心”微信群,通过与3地信息通联,将堰塞湖现场、水位监测、群众撤离安置、应急商议部署情况,以连线直播、碎片动态信息形式,利用新闻链接、微博、微信、抖音、无人机720度航拍VR全景等方式,源源不断向外传递权威信息,迅速引发了从官方媒体到社交平台上的信息扩散,第一时间牵动了公众视线,充分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有效填补了媒体到达现场之前的信息真空。
截止目前,新媒体直播平台累计发布图文视频信息3326条,总计浏览量达到500万+,实现了24小时滚动发布,一手消息及时发布。据州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负责人介绍:“经过5天4夜24小时不间断发布,与全国观众共同见证了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救援的每分每秒,本次直播以200万+的浏览量,收获新华社一周霸榜,我们通过互联网传播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高效与便捷”。
为了充分吸引和粘合受众,甘孜日报新媒体中心首次将抖音小视频应用到此次应急宣传中,尝试用 “二次吸引”的方式,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进行广泛推送,第一次吸引,抓住广大网民喜看小视频的受众心理,以现场图像为主,简要文字介绍为辅,短小精悍,便于传播,第二次吸引,依靠在视频中嵌入媒体标识和二维码,以更多消息请关注直播为引吸引受众扫描跳入到直播链接上,从一次点击实现了粘合受众,从点对点传播实现了大众传播。
强,全媒体融合下的同频共振
12日凌晨5点,甘孜日报社印刷车间内,印刷机飞速运转,一张张报纸从机口鱼贯而出,“众志成城,攻克时艰——聚焦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避险救援”蓝色栏题横跨头版显要位置,头版、二版、三版整版刊载白格堰塞湖抢险救援信息。这个周末,报社打破了以往一周出5期报纸的惯例,周六、周日继续出报,州广播电视台也打破常规,采取即时播报、滚动播报、集萃播报、连线报道等形式,实行新闻滚动播出。
11日至16日,甘孜日报累计推出14个版面,动态消息26条,深度报道12条,解读报道2条,州广播电视台《甘孜新闻》《视界甘孜》栏目推出动态消息26条,专题报道9条,覆盖7个重点时段,最长日播自制新闻达3小时,从中央、省、州重要批示到部门作为,从灾情诊断到水位监测,从抢险撤离到群众安置,系统宣传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果断措施,系统分析险情发展走势,系统还原干群协力共渡难关全过程,最大程度网罗全面信息。《山体滑坡2000余万方 上游堰塞成湖下游河床裸露》一文,近距离直击白格堰塞湖,详细还原了自然灾害给金沙江沿岸带来的创伤;《视界甘孜》栏目推出40秒三维动画,直观还原堰塞湖现场;《各县各部门做好 避险救援和群众安置》,直击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安置点第一夜,客观展现撤离和安置工作井然有序,群众满意人心安定;《干群合力抢险救灾,众志成城渡难关》《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避险救援继续进行》,全面展现各级 各部门紧急响应,众志成城,共渡时艰的生动场景;《不胜不休搏浪尖——白玉县抗击金沙江“10·11”山体滑坡堰塞湖灾害纪实》,总结回顾从险情发生到解除全过程,挖掘干部群众身边故事,于细节处展现领导干部在应急处置中承担的压力与重责,于文字间流露群众真切感激之情;州台联手中央电视台13频道《新闻1+1》推出直播报道,以现场连线+专家解读,完成了首个具有深度剖析和广泛影响力的视频报道。
赞,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难忘崖上林间的感动坚守,难忘昼夜不停的奔波劳苦。突发事件发生后,白玉、巴塘、得荣县58名电视台记者、县委中心报道组通讯员,作为就近采访力量,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拍摄采访,不惧地势险恶和疲劳奔波,日夜奋战在采访一线。三县地方媒体充分发挥了属地媒体“对内引导、对外发声”的主体作用,通过电视、白玉宣传微信公众号、今日巴塘微信公众号、阳光得荣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广泛宣传党委政府组织转移群众、保障生活、安慰劝导等情况,及时动态发布水情监测、隐患消除等权威消息,推出防灾避险知识贴士,为中省主流媒体提供了丰富的一手信息,为整个抢险救援工作凝聚了人心和力量。
州广播电视台90后小记者楚吴巴登,第一次作为主力记者被派往此次突发事件前线开展采访报道,在近距离堰塞湖顶端的安全地点,出镜与四川电视台作了首场连线直播,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了堰塞湖现场情况,该场连线直播作为首个视频报道画面,被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新闻采用,这次采访也成为他从业以来最难忘而有意义的一次经历。
12日下午,四川日报驻甘孜站记者徐登林、甘孜日报社记者谢臣仁、余秋林,从白玉县城驱车1个半小时后到达则巴村,在悬崖峭壁上徒步翻山越岭,手脚并用攀爬5个小时后,终于抵达堰塞湖上方。作为险情发生后唯一一组步行抵达堰塞体核心区的记者,他们在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核心区上方用无人机720度航拍堰塞体VR全景,不仅向外界实录下难能可贵的现场画面,也为专家掌握分析堰塞湖提供了可靠资料。
此次金沙江“10·11”山体滑坡及白格堰塞湖应急宣传,投入甘孜日报社、州广播电视台、甘孜新闻网、白玉、巴塘、得荣县委中心报道组、县级电视台近100名记者编辑,累计采访挖掘一手信息2000余条,刊发图文视频稿件300余条。他们作为此次抢险救援工作中一支特殊的救援队伍,及时发布一线最新动态,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纾解公众疑虑,用责任书写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用担当践行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成为抢险救援战场上一支重要的战斗力量。
思,应急宣传中模式与经验探索
新闻宣传伴随着灾情险情核实和救援工作同步展开,队伍组织统筹有序,应急宣传及时透明、谣言猜忌止步,切实发挥了及时传递信息,有效纾解情绪,激发抗灾信心,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顺畅通达的舆论环境成为了顺利推进抢险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
完善应急宣传结构布局,协调调度突显“全面”。应急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应急新闻宣传预案,搭建了“前后两中心”的应急新闻中心布局结构,前线新闻中心设在前线指挥部,后方新闻中心设在州委宣传部。一前一后两个新闻中心紧密配合,保证了媒体组织有序、宣传口径统一,内外步调一致,信息供应充分,内容全面准确。此次应急宣传,州委宣传部及时发布《白玉县金沙江“10·11”山体滑坡媒体采访工作提示》,协调服务好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京报、四川日报等16家媒体64人,召开灾情通报会3次,提供采访点位14个,协调个人采访和集中采访50余次。
建立信息收集通联机制,协调调度突显“速度”。突发事件发生后,为避免信息滞后给谣言和误传制造生存空间,州委宣传部探索运用横向部门通联和纵向微媒细胞群传送的方式,铺开一张信息收集的大网。一方面,在后方新闻中心建立新闻发布平台,疏通与前线指挥部、应急办、交通、民政、水利、公安等部门的联络渠道,确保第一时间获取一手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州级媒体——县委(中心报道组) ——县级部门乡镇,层层建立“信息通联”微信群,让一线信息层层汇总往上传递,基层参与度越高,信息来源渠道更广,形式更多元。后方新闻中心统筹州级新闻媒体汇总信息素材,确保口径一致后,通过 “新闻资源共享微信群”,第一时间向中省州各类媒体提供,各大媒体依托提供的信息,结合各媒体传播特点,即时对外发布讯息,最大程度保证信息及时公开透明,最大程度减少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形成了主动、正面、立体的舆论引导主流。
统筹内宣和外宣两个大局,协调调度突显“合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就近媒体迅速行动,州级媒体火速奔赴,中省媒体接力驰援,中省州县媒体四级联动,跨界合作,综合施力,有效弥补了采访力量和保障不足的问题。州县媒体立足“内宣”以全面报道和海量信息为主,着重引导舆论,凝心聚力;中省媒体体立足“外宣”以关键节点信息和深度解读为主,着重回应关切、纾解疑虑,四级媒体形成合力,分别打通了“定位明确、声势集中”的舆论场。从发生山体滑坡至今,中省州县媒体累计发稿4000余条,其中:人民日报3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刊播新闻4条,直播连线8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7篇,连线报道37条;四川日报15篇;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22条,今日视点3条,连线直播3次;其他各类媒体刊发3000余条。中省州县四级联动,政令通畅民心安定,主流舆论持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