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1月09日
在脱贫攻坚中激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理塘县甲洼镇江达村土豆丰收了。
羊肚菌长出致富孢子。
九龙梅花鹿养殖基地。高秀清 摄
丰收的喜悦。高秀清 摄
极地果蔬引来观光客。
村民收豌豆。
泸定苹果丰收了。
种出极地蔬菜,甘孜群众很自豪。
“直销”港澳的理塘萝卜。
德格县开展“润育工程”活动。
炉霍新农村一景。杨孝康 摄
◎谢臣仁 川报记者 徐登林
“村里正打造‘最美藏家庭院’,我不能落后。”2018年12月28日,天寒地冻,炉霍县雅德乡交纳村村民亚玛忠登利用农闲时间修围墙、建花园。
2018年5月3日,省委书记彭清华在交纳村调研时,来到贫困户亚玛忠登和根呷家中,与他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分析致贫原因和脱贫进展,详细了解各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为他们脱贫增收鼓劲支招。
不负殷殷嘱托,交纳村着力建设“最美藏家庭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村。
小庭院大气象,小愿望大理想。交纳村正是甘孜州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最美藏家庭院”折射出高原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映照出甘孜农牧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发展产业 让“小产品”走向“大市场”
2018年12月22日,在海拔3600米的理塘县濯桑乡康藏阳光蔬菜生产加工基地,村民们正在采收水果萝卜。这批水果萝卜将远销港澳市场。水果萝卜在香港的零售价是每公斤20港元,约合人民币17元多。
濯桑乡下甲洼村贫困户本志玛正在清洗水果萝卜。以前,本志玛家无法大面积种植蔬菜。零散种植的蔬菜“背篼装不下,汽车装不满”,只能“提篮卖”,卖不出好价钱。本志玛的邻居格桑曲珍尝试过种植蔬菜20亩,可技术跟不上,钱没挣到,还负债1.8万元。格桑曲珍的遭遇,让打算大规模种植的本志玛望而却步。
后来,理塘县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玛吉阿米花园农庄和濯桑现代农业双创中心跨村发展“飞地”园区,打造蔬菜大棚3万平方米和露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0亩,既解决了本志玛等村民资金和技术缺乏难题,又整合了土地资源,形成品牌优势,订单式供应港澳台及成都市场。2018年,涉及该“飞地”园区的11个贫困村42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园区获得稳定收益。
为改变农产品小、散、乱现象,《甘孜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方案》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秉承富民优先,追求效益优质,打造东、南、北部3个百公里产业发展示范带,着力把“小产品”做成大规模占领大市场。
目前,甘孜州已建立11个高原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7690个;围绕“圣洁甘孜”打造雪域品牌,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85个,17个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建成生产基地115万亩,“圣洁甘孜”生态特色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提升精气神 从“等靠要”到“加油干”
2018年12月26日,九龙县魁多乡里伍村里伍组,肢体四级残疾的贫困村民刘海全正在打扫鸡圈。
刘海全妻子有心脏病,3个孩子都在读书,妻子吃药和孩子读书每年需 3万多元。刘海全不等不靠,大力发展产业,去年家里收入达5万元。大家称赞他“人虽残疾,却比好多健全村民都干得好”。
刘海全也曾有等靠要的思想。“以前,我想自己是个残疾人,应该政府来照顾,有点死皮赖脸的样子,周围的人都看不起我。”说起以往,刘海全满脸惭愧。
2018年3月,甘孜州委作出实施“润育工程”决定,围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这一导向,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正面宣传教育、浸润式引导,推动宣教聚力、文化浸润、文明引领、法治普及、典型示范五大行动。魁多乡针对刘海全的现状,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刘海全思想转变了。“乡村干部给我讲泸定县冷碛镇扒湾村朱灵的故事,人家同样是残疾人,还是个女娃娃,却开服装店、开烧烤店、开办茶行干起了一番大事,还帮助其他残疾人,对比着找差距,我再也不能没脸没皮地活了。”刘海全说,“党和政府扶持我们,但不能‘承包’我们,要过好日子,自己得努力。现在努力挣来好日子,自己有面子有尊严。”
随着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润育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州已树推身边脱贫致富人物20名,开展先进典型事迹宣传活动2000余场次,覆盖干部群众30余万人次;组织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主题活动3100余场次;评选“五星级文明户”1000余户,农牧区正焕发出文明新气象,脱贫致富光荣正在藏区群众中成为共识。
铺展新画卷 从“为脱贫”为脱贫到“谋振兴”
2018年12月24日,红樱桃之乡泸定县杵坭乡的杵坭村“老宅山庄”农家乐主人雷元强,正忙着铺地砖。雷元强介绍,杵坭村是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首批打造39个村中的旅游新村,今年5月将开门迎客。
2017年,泸定县脱贫“摘帽”。当时,已脱贫的雷元强觉得“已到蜜罐罐里了,不想再努力干了”。自己“泄气”时,身边的村民在鼓劲。同样是脱贫“摘帽”的邻居雷安贵投资80多万元,建起面积达700多平方米的“红樱桃山庄”农家乐;邻居雷元刚投资50多万元,建起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羊儿槽农庄”。
看着身边的人脱贫后在“奔康”,雷元强坐不住了。“州里要把甘孜建成‘成都后花园’,泸定迎来好机遇,如果我不干就落后了。我要把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立了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作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甘孜州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三项工作以“三创联动”有机结合,深度融入全省发展新格局。
在“三创联动”具体实践中,做好“奔康路+振兴路”的“无缝契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着力乡村振兴。甘孜州在大渡河流域的康定、泸定、丹巴3县(市)率先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实现示范区率先摘帽、率先奔康,高质量、高标准引领该州乡村发展。
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从2018年启动,先期开展试点示范建设;2020年,以“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为主题定位的特色产业带将基本形成;2021-2022年,全面巩固提升,生活富裕、生态宜居、和谐稳定、团结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农牧区建设将取得明显成效,为该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资借鉴的标本和样板。大渡河流域示范区涉及3县(市)43个乡(镇)282个村,其中首批打造的39个村将于今年5月相继亮相。
楼房新颖靓丽、产业蓬勃发展、乡村连线成片,一幅锦绣画卷正在甘孜大地徐徐铺展。转自《四川日报》1月8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