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04日
蓝天白云森林草原相映成趣。
察青松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网资料库 图
◎本网记者 游飞
4月3日,一场春雨过后,甘孜州大渡河流域的高山峡谷间云雾缭绕,在山坡树林冒出那大片新绿的点缀下,呈出一幅幅古朴秀丽的中国画。
细雨润芳土,春雷催奋进。在泸定县金鸡坝村后山上,数百名干部群众一起走上山头,种下一株株树苗,为这青山绿水再添一抹嫩绿。与此同时,在康定市省道211线瓦斯沟口至姑咱段沿线,丹巴县中路、梭坡2个乡的12个村入村道路沿线,植树护林员也忙得热火朝天,为三角梅、红枫、波斯菊等彩叶树种和草本花卉填埋新土。几个月后,这些彩叶树种和花卉将在大片绿林之中生长、绽放,为甘孜大地披上五彩的“花衣”。
“以前,甘孜州实行木头经济,大量的伐木导致山头出现许多秃地,1998年开始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后,要在这些地方补栽树种,我们称之为‘打补丁’。‘补丁’打好后,2016年,全州又开始实行‘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在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逐步创立甘孜生态康养基地的品牌,带动全州老百姓增收致富。”今年46岁的州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代学冬在林业领域工作已经24年,对近年来甘孜州生态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
“从‘打补丁’到‘穿花衣’,可以说生动地体现了甘孜州绿色生态发展的方向和成绩。”代学冬说。
绿色发展的号角催人奋进,生态甘孜的蓝图正在绘就。从1998年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截至2018年底,甘孜州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68.16万亩、飞播造林155.72万亩、封山育林886.73万亩,森林抚育418.74万亩。林地面积从9125.42万亩增长到10835.82万亩,增长了1710.4万亩;森林蓄积从4.31亿立方米增加到4.8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31.61%上升到34.3%。
山地自然灾害明显减少,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群众收入明显增加。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康巴高原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
通过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甘孜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生态治理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满眼一片白茫茫曾是色达县城居民出门最大的感受。作为海拔达3800米的高原县城,色达全年基本有一半时间都被积雪覆盖。高寒的恶劣天气导致色达县城附近树木难以生长,所以居民们出门眼里除了白雪还是白雪。
不过,这种囧况从今年开始得到了改变。4月3日,尽管县城仍有积雪,但在市民扎巴的眼中,附近山坡的白雪之间,却有大片绿色的树林点缀其间。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2018年,林业部门精选了耐寒的云杉,种在县城附近70公顷的山坡上。“为了提高存活率,种下的,都是高1.5米以上的树种。”州林业和草原局绿化造林科技科科长汤建华介绍说,“这批树种成林后,将对色达县城的防风固沙,起到有效作用。”
大规模推进全州国土绿化行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甘孜州一直以来坚持的生态保护之路。2016年,州绿化委员会印发《绿化全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推进身边扩绿增绿为重点,着力城市、集镇、农村“三位一体”全域绿化,林网、水网、路网“三网同建”,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造”,实现绿色全覆盖。
要实现绿色全覆盖,谈何容易。地处高寒生态脆弱区的甘孜州,长期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过度樵采、草原超载放牧、湿地开沟排水等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绿化行动,首要解决的,就是土地退化沙化难题。为此,林草部门着重从减少人为破坏,减轻资源环境负荷入手,加强林草植被和湿地保护,发挥自然修复作用。
“一方面通过对沙化土地采取围栏、设置竹帘沙障、撒播牛羊粪、客土、人工植灌种草、后期管护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另一方面强化科技支撑,研究适合于沙化地区发展的具有较好生态、经济效益的优良树(草)种,把沙化防治与助农增收,发展特色产品结合起来,提高治理成效。”汤建华表示,“目前,成效初显,全州沙化治理区域的林草植被盖度达到了设计要求,沙区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45%以上。”
植树造林、沙化防治……系列生态行动,为甘孜州带来大片绿意的同时,让群众增收,也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现实。
甘孜县庭卡乡苦绒村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65170亩,每年经县考核合格后,县林业部门向苦绒村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96万余元,户均3万余元,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比生态效益补偿前户均增收近两万元。现任村主任多吉巴绒说:“当初种树,只是为了让山绿起来、水清起来,做梦都没想到国家会给这么多补贴!如今,只要管好树,就有稳定的收入,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住房修好了,山绿了、水清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有希望了,作为村主任,感到很高兴,真心感谢党给了这么好的政策!”
绿色产业 美了生态富了民
“现在,守着家门口的青山绿水,就可以赚钱。”4月3日,虽然不是周末,但泸定县杵坭乡杵坭村“青杠园”农家乐老板许燕仍忙得不可开交,小桥流水、万亩桃园、清新空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玩耍。2017年,依托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青杠园”入选省级森林康养人家,这让农家乐增色不少,生意日益红火。“上个月,看桃花的游客很多,每周的收入都有上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3月底,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森林小镇名单发布,雅江县西俄洛镇、道孚县各卡乡、丹巴县东谷乡成功入选。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甘孜州的绿色产业发展也是越来越兴旺。”州林业和草原局产业科科长苏曲批说,“省上每一批森林康养人家和森林小镇评选,甘孜州都有入围,许多村民也因此吃上‘旅游饭’。
除了农家乐,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甘孜州坚持把工程建设与林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相结合,积极发展林业“短、平、快”产业,开发林果、林药、林苗特产,发展森林旅游,逐步实现了林业生态、产业“两翼齐飞”。
白玉县林业部门着眼市场,多措并举,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倾力打造“察青松多”品牌,着力把“察青松多”有机藏香猪、藏鸡、藏鸡蛋和菌类等产品打造为具有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优秀品牌。2016年“察青松多”荣获甘孜州第三届商务领域知名品牌,“察青松多”高原野生菌类产品于2016年9月获得首届“圣洁甘孜”十大类知名产品,当年察青松多酒店在生态旅游方面实现收入930万元。
地处康定市普沙绒乡的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游客日益增长,荷花海森林公园年创旅游收入50万元,带动当地村民年收入上百万元。普沙绒乡长草坪村村民白玛说:“以前这里是荒山野岭,当初种树,只是为了让山上绿起来、水清起来,做梦都没想到国家会给这么多钱!如今,又开发旅游,我们依托旅游搞民居接待、为游客提供马匹,路修通了、收入高了、房子漂亮了、日子过好了,心里很高兴。”
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州非木林业产业收入从1998年的0.9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0.93亿元,增长了49.94亿元。森林旅游收入从1998年的1.0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5.71亿元,增长了14.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