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7月22日
向学马慰问困难群众。
向学马带领干警清除积雪。
◎本网记者 马建华
70年沧桑,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70 年披荆斩棘,70 年风雨兼程。70 年来,甘孜州实现了从“一步跨千年”走向“同步奔小康”的历史性变革,谱写了从封闭、贫穷、落后走向开放、富裕、文明的宏伟篇章,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和睦、群众安居乐业的崭新局面,为加快建成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劳模,给了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迪?劳动的内涵在更
新,劳模的标准在“进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是不变的秘笈。本网从今天起将陆续刊发建州以来不同时期获得国家和四川省劳模的先进事迹,希望全州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模、爱护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
今年2月21日,藏历年和春节的年味还未散尽,州公安局副局长、州特警支队队长向学马奉命率150名特警队员踏雪行军、破冰前往白玉县开展维稳驻训任务。出征前,向学马通过电话向远在乡城县的妻子“道别”。因为特警队工作的特殊性,他已经连续四年没与家人在一起过年了:2016年、2017年,他奉命参加色达维稳处突;2018年春节,他奉命在炉霍县执行公务;今年春节期间,大儿子在维稳重点县色达公安局值班值守;小儿子虽在他“手下”工作,但春节执勤父子俩齐上阵。三人从警,一家三地。因而,举家团聚便成了一种奢望。
一家三地忠孝两难全
向学马的父亲今年83岁,母亲也已78岁高龄,母亲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已有5年,需要专人护理,爱人杨仕琼曾经是乡城县人民医院一名业务精湛的医生,为了不影响向学马的工作和照顾年迈体弱的父母,她不得不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每个月带着老母亲在乡城县医院抽血,然后将血液送往成都医院检验,再按照医嘱开药回来。奔走在成都和乡城县的路上,为了减轻婆婆的病痛,杨仕琼任劳任怨。
“老婆,你为我的家庭付出得太多了,你和我结婚30年了,我们就分居了30年,我没有尽到丈夫、儿子和父亲的责任,你嫁给我受委屈了……。”在电话里,向学马一味自责,想到年迈的父母和劳碌的妻子,这个坚强的康巴汉子不禁潸然泪下。
“儿子,你已经好多年春节都没有陪我们一起吃过饭了。”2019年春节,万家团圆的日子,向学马接到父亲的电话,心里满是愧疚,等我完成任务后,我就抽空带上你的两个孙子一起回来,大家在一起团圆饭也就相当于过年了。向学马安慰父母,这样的承诺却因父子忙于驻训和维稳,竟然一次也没有兑现。
“今年春节,他和小儿子都在康定值班,大儿子在色达执勤,我在家里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我们斟满了青稞酒,父亲给他和两个孙子也倒了一杯(向学马滴酒不沾),但位置却空着。父母亲抹眼泪思念儿子和两个孙子,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席间被忧伤笼罩。”杨仕琼说,自从与向学马结婚后,她们就两地分居,每年的春节家人都是在思念中度过的。
“其实,我也很想家,但我不能在孩子们的面前流露出想家的情绪,这些20多岁的娃娃,背井离乡,远离父母,他们更想家。我吃住、训练和他们打成一片,为的是让他们不感到孤单。”向学马深情地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妻子爱岗敬业,突然退下来,对她来讲,既是奉献,也是牺牲。但她对我说,‘我的付出,换来的是你能够安心公安工作,换来的是藏区安宁、群众安全,我作出点牺牲算得了什么。’”妻子的一席话,让这个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康巴汉子泪如泉涌。
杨仕琼病退后,县医院收回了他们的住房。“十几年前,为了照顾儿子读书,我们花了10多万元在泸定城买了一套房子,有了一个简单却温暖的家。”向学马说。
“我还有几年才能退休,父母现在都是80高龄的老人了,身体每况愈下,希望他们能够等到我退休,我回乡城好好孝顺他们,弥补我多年来对他们的亏欠。”向学马望着远方,朵朵白云飘在天空,他似乎想穿透巍峨的大山,望见父母慈祥的面容。
战训合一锻造铁血精兵
“训练中,向学马是一位近乎冷血的教官,生活中,向学马是一位慈爱的父亲。”特警队员这样评价他,短跑、长跑、仰卧起坐、俯卧撑、擒敌战术、枪械射击……不管从体能,还是技战术,凡是要求特警队员达到的业务标准,他都率先达到。他先后组织了勤训轮换、维稳驻训和比武竞赛等活动,评选每月之星,不仅在支队中树立了“训练有功”的鲜明导向,树立了平时不怕苦、战时敢冲锋的战斗精神。
2013年12月6日,州特警支队6名队员参加在多哈举行的世界警察公路越野锦标赛,他们作为中国警察的优秀代表,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不辱使命,他们在与58个国家300多名警察的同台竞技中,获得了女子8公里越野第15名和第22名的佳绩。
“当前,我们正在备战8月在成都举行的世界警察运动会,将参加田径越野赛和马拉松比赛,队员们刻苦训练,相信到时候也会有不俗的表现。”州特警支队政委辜健充满了期待。
向学马常对队员们说:“我不是泥水匠,我不会和稀泥,更不是木匠,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是铁匠,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在驻训期间,还是在特警支队驻地,向学马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与队员们一道出早操。在南京集训时,向学马在藤棍术、擒敌拳训练上他先学一步,然后亲自教每一名队员。在杠铃训练中,向学马亲自示范,讲技术要领。
2012年春节,向学马带领队员在炉霍县执行任务,路途非常遥远,走了一个通宵才到达事发地点,在途中没有食物,到了第二天下午才和队员们一起归队。
综合科长曲真说:“向学马是我们的领导,他的办公地点却在训练场上,他穿着作训服在操场上跟着我们一起训练。每次进行高强度的无氧训练,100公斤的杠铃扛在肩膀上,咔咔咔的深蹲30个。他有严重的腰椎病,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大伙儿劝他别做了。他头顶的血管都快爆裂了,他终于放下了杠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警支队在玉树地震、全州维稳处突、世界警察公路越野赛中,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气概在全国公安系统树立了良好形象。这是特警支队实行军事化管理、队员经过难以忍受的“魔鬼式”高强度训练和铁一样的纪律换来的。
全国有39支公安特警队,甘孜特警是唯一一支军事化管理的队伍;全国有两百多万人民警察,甘孜特警是唯一一支常年奋战在高原不能回家的队伍;向学马与全体队员并肩作战,同吃、同住、同训练。向学马常说,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出战斗力。一年365天,向学马至少200天辗转于各勤务点之间,剩余100多天在基地和队员一起度过。
向学马自任集训队总教官,上到训练计划、教官培训,下到训练科目、如何施教,就连队员的饮食住宿,冷暖他都要亲自过问监督落实。
特警支队基地地处高海拔地区,常年风大气温偏低。刚搬到新基地的第一天晚上,向学马逐一检查寝室取暖设施是否完备,热水浴霸是否完好。每到一个寝室他都会关爱地问道:“大家晚上睡觉冷不冷,棉被是否够厚,洗澡会不会觉得太冷,热水器有没有问题”等等。当得到队员满意肯定的答复之后才面露笑容满意的离开了寝室。
救危解难显英雄本色
“2008年组建特警支队时,我们的基地在海螺沟,有一天早上,厨房油烟起火,向学马抱着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煤气罐冲了出来,化解了一场危机”。辜健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向学马。2009年10月下旬,11名队员被确诊为H1N1被隔离,为了不造成恐慌,向学马没有戴口罩,每天坚持近距离了解患者情况,给患者巨大鼓舞,半个月后,疫情宣布解除。
今年5月28日凌晨5点40分,刺耳的警报声在驻地响起,得知白玉县辽西乡一民房突发火灾,向学马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集结了50名特战队员赶赴火灾现场。“注意燃烧的木材伤着自己,赶快下来,房子要塌了……。”火势凶猛,人员无法靠近,向学马凭借丰富的经验在现场指挥若定;特警队员疏散灾民、抢救物资、用高压水枪灭火,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过,大火终于被扑灭。
“如果不是特警队员奋不顾身扑火,一旦引发森林大火,后果不堪设想。”村民说,着火的民房和森林近在咫尺,很容易引发森林大火并大面积烧毁民房,因为扑救及时,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下午三点过,向学马带着又渴又累又饿的特警队员回到了驻地。
2018年10月和11月,金沙江连续发生两次堰塞湖灾害,向学马快速集结80名甘孜县特警,第一时间赶至白玉县执行应急疏散和维持社会治安秩序任务。特警队员杜机说,到了折巴村中转站后,前方没有路,要穿越荆棘密布的原始森林,上有飞石,脚下是无底深渊,十分危险,向学马已经50多岁了,怕路途发生意外,劝他不要去了,他却说,我是特警队指挥员,不到灾害现场,怎么能够为指挥部提供准确的灾害信息?在两次堰塞湖灾害中,向学马始终和特警队员并肩战斗,直到堰塞湖险情完全解除后,才带着特警队员凯旋归队。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向学马接到命令,立即率队赶往玉树灾区救援。70名特警队员星夜兼程历时11个小时到达震中结古镇,是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公安特警队。16日中午1时,向学马带领10余名特警到现场维护秩序,被困54小时的13岁藏族女孩次仁拥青顺利获救;17日中午1时许,向学马带着40名特警配合营救,通过长达7个多小时的营救,被困在废墟下85个小时的藏族男青年获救。
在抗震救灾期间,向学马带领的这支特警队在玉树灾区已出动警力14114人次,车辆3075台次,处理案事件58起,调解纠纷338起,营救被困人员7人,挖掘出一具遇难者遗体。
向学马带领的甘孜特警抗震救灾建奇功。甘孜特警队被中央军委、国务院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向学马获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