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碉楼藏寨里追寻红军留下的足迹

本站原创    2019年07月31日

光明日报记者梁鹤谈体会。

中国青年报胡宁接受采访。

四川日报记者毛竹菊谈体会。

本网讯 在结束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及泸定县党史专家座谈后,7月30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在丹巴县开展采访活动,先后参观聆听位于该县聂呷乡红五军政治部遗址、甲居藏寨藏民独立师遗址的介绍。

红五军政治部遗址是由一座石砌四层和一座石砌十五层的碉楼为主的四合院建筑;里面为大家展示的是特色的藏汉结合的厨房、嘉绒农具展示区、红军战士的临时休息室。

丹巴藏民独立师是红军在丹巴期间,在党的领导和红军的帮助下建立的第一支藏族红军武装。1935年11月,红军将这支武装改编为丹巴番民独立团,马骏任团长。同年12月底,该团扩建为丹巴藏民独立师,马骏被任命为独立师长,该师不仅承担对敌斗争,维护社会治安,同时还为红军筹集粮食和其他物资等任务。

在丹巴县民政局、党史办工作现已退休的干部格绒登干在讲述这段历史时,以该县的地理位置,如何与红军结下深厚感情,对红军吃苦耐劳、永不放弃,最终成为深受丹巴人民爱戴、敬仰的红军作了详细讲述。

来自四川日报记者毛竹菊说:“今天来到丹巴县,看见红军住过的碉楼时,就知道丹巴老百姓为红军所作出的贡献。虽然当年红军在丹马居住只有11个多月的时间, 红军既没有扰民,并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因此,红军与村民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聆听了格绒登干老人的介绍,能在丹巴县迅速建立起当地武装,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这奇迹来源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对实现社会主义的美好期盼。当年红军战士们能够不畏艰辛,不畏坚险,爬雪山、过草地,最终成功到达陕北,历史性地完成了伟大长征。可想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这就是长征精神。”光明日报记者梁鹤深有体会地说。 

“无论是红五军政治部,还是藏民独立师,两段历史告诉我们,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为人民服务做起,才能把弘扬长征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来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胡宁感慨万千地说。

记者 宋志勇 文/图



  • 上一篇:刘东升讲述飞夺泸定桥勇士刘金山的故事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