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3月24日
广东省援建甘孜县飞地旅游产业项目——格萨尔王城。
◎杨琦 文/图
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的指引下,2014年广东省对口支援甘孜州。7年来,广东省始终遵循“以民生援建为龙头,产业援建和智力援建为两翼”的总体思路,累计安排对口支援资金29.96亿元,实施项目275个;组织广州等8市计划外投入和广东省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约2.05亿元。
7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四川省委、省政府,甘孜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对口支援在雪域甘孜结出了累累硕果。这是跨越万水千山的心手相牵,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初春的高原,阳光和煦,碧空如洗。
行走在甘孜高原边远牧区,一栋栋崭新的牧区寄宿制学校楼房巍然矗立,一座座标准化卫生院拔地而起,一幢幢公寓式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首首幸福赞歌响彻雪域高原……
藏区民生的改善,在日新月异的城乡风貌中,也在藏族同胞舒展的笑颜里。
国之兴以厚民生为本。去年以来,广东省聚焦甘孜州民生领域短板,着力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领域问题,不断提升藏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19年9月17日,一所高品质、全日制的现代化公办小学——甘孜县边远牧区育才学校实现开学。学校占地70亩,教学楼、食堂、体育设施等配套完整。1700多名藏族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在这里,大城市里学校有的,这里也一样享受“同等待遇”。
“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元,建设中广东省给予大力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甘孜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唐红说,学校的投用,将有效提升全县边远牧区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让边远牧区适龄儿童接受城区优质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问题,推动甘孜县教育再上一个台阶。
13岁的呷绒呷瓦去年9月份刚转入育才学校。谈起和以前学校的差别,他说:“以前的学校位于200多公里外的牧区,学校很小,设施简陋。现在的学校有很大的教学楼、操场,还有食堂,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校。在这里特别兴奋,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
2019年,广东省投入援助资金18893万元,在甘孜州实施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24个、远程教育网络项目3个,惠及学生3.8万余名,助力适龄儿童100%入学。
除了硬件投入外,广东还采取学校精准结对、挂职锻炼、专家送教上门等形式,共享广东优质教学资源。广东31所中小学结对帮扶甘孜州28所学校;举办9期“强师工程”培训班,累计培训校长和教职人员606名;选派10名教师到甘孜州内高中开展1年期支教,广州大学派出专家组送教上门。
6年来,从“马背小校”“帐篷小校”“点校”到双语寄宿制学校,从最初解决高原山区孩子“难上学”的初衷,到现在要追求“上好学”的目标,广东教育帮扶为甘孜藏区教育带来了喜人的变化。
在民生援建中,广东深化“组团式”医疗支援甘孜。去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甘孜州人民医院、广东省疾控中心与甘孜州疾控中心继续深化结对帮扶,两所医院分别选派34名、11名专家到甘孜挂职帮扶,打造“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结对帮扶体系。
广东卫健委还协调中山大学为甘孜州138名医技人员开展卫生健康综合能力培训;先后派驻专业技术过硬、责任感强的各类专家团队25名到甘孜州开展支医活动,培训基层医务人员500余人次。
同时,广东还支持甘孜州稻城县、石渠县建立首个乡镇互联网医院,实现在线同步医疗,利用“网络医院”为甘孜藏区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广东“组团式”医疗帮扶有力促进了甘孜州人民医院的飞速发展。目前,医院设有临床科室31个、医技科室16个,其中“眼科”和“包虫病治疗中心”为四川省甲级医学重点专科,儿科等专科为在建省级重点专科。
在广东对口支援下,如今在甘孜藏区,全州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州”“小病不出县”的目标。
“我这个住房有100个平方米,易地搬迁资金投入17万元,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 银多村村民巴扎兴奋地对记者说,能够住上好房子,是托共产党的福。
在甘孜县茶扎乡草原上,银多村一排排风格统一的牧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被白雪装扮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去年,广东省安排16690万元,加快甘孜住房安全保障,帮助全州585户农牧民兜底解决特殊贫困群体住房安全问题,打造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 (村)64个,帮助理塘等9个县70个村实施“五改”“六通”“四好”新村建设。
同时,针对甘孜州内“包虫病”顽疾,广东省还安排4020万元实施城乡安全饮用水项目6个,让群众喝上干净放心水,村民直夸“党的政策好,水往高处跑”。
“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生活甜如蜜,日子有奔头。” 在谈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年50岁的巴扎不禁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