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挺身而出的“战疫记者”

甘孜日报    2020年05月14日

谢臣仁在抗疫现场采访。

◎本网见习记者 洛绒尼玛 文/图

新冠肆虐,雪域蒙尘,道孚告急,八方驰援。

已亥庚子冬春之交,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神驹故里打响,勇毅逆行,鏖战一线,众多逆行者给我最多感动。今天要讲述的五位逆行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记者。

她,叫张亚贤,一名2岁孩子的母亲,一位刚入职4个月的年轻记者。

接到通知前往道孚一线采访时,她在家人担忧的目光中出行。她知道前途多艰险,但职责所在,使命在肩,唯有毅然前行。

谁说女子不如男,就是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峨眉不让须眉,以笔代戈,挺身战场,在43天的奋战中,赢得了“铁娘子”的绰号。

其实,她也有牵挂,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孩子,总让她在深夜泪湿枕巾。当与她视频的儿子拿出玩具吊车想把她从手机屏吊回家时……那一刻,她嚎啕大哭。她坦言,流过泪,也害怕过,但流泪之后,是檫干眼泪扛起责任、害怕之后是鼓起勇气坚强前行。

用自己的镜头和文字,她记录下那些疲惫而坚定的医务工作者、耐心宣导政策的政府工作人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爱心企业,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甘孜加油。

他,叫谢臣仁,一个年近五旬的“老牌记者”。当问起抗疫感受时,这名参加过火灾、洪灾、泥石流、甚至大江堰塞断流等突发险情报道的 “老谢”竟然说出“害怕”二字。他说,以前面对的都是看得见的“对手”,而这次的对手是病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

到道孚前,电话中的妻子十分担忧:“病毒那么厉害,很担心你。”“怕啥!做好防护就是了,你看那些援助武汉的都不怕,我怕啥。”电话这边的他很有“底气”。

其实内心是忐忑的,就是这样心存“害怕”的“小老头”,进乡村、走卡点,进病房、访诊疗,与一线人员守卡点、听基层干部说防控、和居家群众谈日常、看确诊病人“慢生活”,白天做采访,晚上写稿,时间被塞得满满的,倒没有时间去想害不害怕了。

回顾难忘的抗疫岁月,他说:“勇气并非要战胜什么,而是我们能否坚强去面对。置身于这片土地,灾难成了我和道孚共同的起点,恐慌、镇定、感悟、思想和行动,同时爱、勇气、智慧、尊严、希望、温暖和力量,使我和他们在一起。”

他,叫肖宵,为了真实记录 “疾控卫士”在隔离区采集咽拭子的过程,他冒着风险进行了一次从业以来最危险的新闻报道。

当口罩、连体防护服、护目镜、医用帽、防护手套、鞋套“全服武装”后,瞬间感觉被闷热的空气包裹,头、手活动非常不便,尤其是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线极差,拍摄采访非常困难,他同疾控人员一道“作业”,拍摄下艰险的采样工作。感同身受,方可知道脸上道道疫痕,带来刺骨之痛,却也是承载奋斗拼搏的记忆 “勋章”。

用脚步丈量,与时间赛跑,这是记者职业的真实写照。肖宵把一篇篇文稿、一条条视频,第一时间传递出去,随时待命采访,到立即出稿,刊登在报纸,发布在公众号,作为记者,肖宵说,我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打赢这场战役作出媒体人应有的贡献。

他,叫张嗥,是抗疫中的“写稿大王”,正是他及时报道抗疫一线的最真实“战况”,让全州人民最快了解到道孚疫情情况和防疫工作开展情况。

短短四十多天,张嗥交上了百余篇报道的“成绩单”。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自来到道孚的那刻起,他几乎每天早上8点忙到凌晨2点。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精神长期保持高度紧张的张嗥,也出现过情绪低谷,但任务在前,平日里比较乐观的他迅速调整,顺利跨越心理屏障。

电话采访、视频采访不行吗?张嗥表示:“我是记者,我要去现场,这样才能把真实准确的信息传递出去。”除了客观条件所限外,张嗥都尽量去一线采访,为读者带来鲜活报道。

“其实,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还有一大批一线记者都是如此。”张嗥表示,他热爱记者这份工作,愿意用笔去展现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辛苦,去安抚公众对未知的恐惧,去助推动一线防控工作。

他,叫余秋林,一个技艺高超的全媒体记者,他制作的道孚抗疫微信、抖音、海报,点击率频频突破“100万+”。

为了做好抗疫报道,余秋林做足了准备:摄像机、微单、无人机、Osmo……各类装备全部配齐。抵达道孚后,为了向全州人民传递道孚抗疫一线的消息,他穿梭在新冠肺炎定点收治的道孚县中藏医院、设为隔离病房的万森嶺卡酒店……医疗队的所有“阵地”被他全部跑了个遍。通过“短视频、图文、海报、H5”等融媒体套系,余秋林将采访的内容源源不断传递给后方。

生死一线的救治、中藏医结合的诊疗,道孚本地治愈的首批患者出院……余秋林和同事们在前线记录下大量的珍贵画面,让更多的人第一时间看到了一线最真实的人和事。余秋林充分发挥在现场的优势,挖掘细节,用独特的视角去记录抗疫一线的暖心故事。

“记者天生就要到现场——将疫情形势的变化还原给公众,将温暖、信心、希望传递给公众,这是记者的责任。”余秋林不仅用笔、镜头和话筒,记录下了抗疫一线的温情,传递出战胜疫情的希望,更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43天,1032个小时,这群叫记者的逆行战士勇担重担、奋楫前行,全媒体出击、多平台联动,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发布各类稿件238条,总阅读量(点击量)达1000万次,视频播放量1500余万次,正面留言(评论)1万余条,被转载引用2000余次,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坚定战胜疫情决心、汇聚强大抗疫力量,书写出“感人答卷”。

当大家手捧鲜花向这些英雄致敬时,他们淡淡地说:“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尽了记者的本分。”

我非英雄汉,只是本分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灿烂星空,谁是真心英雄,平凡的人给我们最多感动。正是他们让我们在感动中沐浴精神的光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 上一篇:防灾求得平安在 减灾换得幸福来
  • 下一篇:藏蓝“警花”卓玛拉姆诠释民警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