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8月17日
小额信贷就是好。
泸定信用联社回访小额信贷农户。
精准扶贫贷款发放现场。
◎李凡 本网记者 文/图
“文大哥,今年你养鸡卖了多少钱?还打算贷款吗?”8月7日下午2时许,泸定县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经理龚敏迎着酷暑,汗流夹背地来到泸桥镇大坝村二组文有荣家。
文有荣刚刚从岚安乡购买了一三轮车玉米回来,汗水湿透了衣衫。“快进来坐,家里就我一个人,乱糟糟的,请你们不要嫌弃哈。”文有荣热情地把龚敏迎进客厅,沏上一杯热茶。
“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是我的恩人!”文有荣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我每年只养200只鸡,平均每只5斤多,按市场行情一只鸡就能卖125元以上,加上卖鸡蛋的钱,每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卖肥猪收入又是1万多元。除开成本年纯收入2万多元。”文有荣一边翻着收入明细账本,一边眉开眼笑地说道:“还完小额信贷后,我现在不仅是无债一身轻,而且还有2万多元存款。”
龚敏告诉笔者,“去年底,我到他家了解经营情况时,文有荣信心十足对我说,明年3月我的5万元贷款就要到期了,到时候我一定全额还贷,请您放心。果然,他说到做到了。”
“别小看这5万元扶贫贷款,让我们一家人彻底摆脱了贫困。”文有荣说,1968年,他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下午,独自一人在石磨盘上玩时,不小心脚卡在磨心里取不出来,因为这次意外,父母虽然将他送到泸定县人民医院住了17天,但因误诊而落下了终身残疾。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他,初中毕业后,经人介绍来到二郎山一家汽修厂当学徒,由于学徒工收入很低,随后便央求朋友帮忙先后在泸定仿古街、纪念碑公园、泸定桥小学打工,尽管身体残疾,但一天能挣20元也让他特别满足。上世纪80年代,他结婚后自己打工挣的钱修建了两间平房。然而,由于居住在甘谷地下的半山坡上,交通不便,只能种植玉米勉强维生。
后来政府修通了通村路,可到他门口还有136米的路没有修通。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使得他既不敢花钱请挖掘机师傅开挖,也不敢请人帮忙修建,不得已,他只好拖着残疾的身躯坚持独自一人修路。5年寒来暑往,5年接续奋战,通往家门口的毛路终于成型。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政府出资帮他硬化了这136米长的连户路。水泥路通到家,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自信。
“2016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当我到他家来了解贷款需求时,亲眼目睹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修路,当时的场景让我特别感动。”龚敏告诉笔者,像文有荣这样身残志坚、不等不靠的贫困户,我们信用社理所当然该支持。
“年过五旬的老文是3级伤残,家里虽有耕地6亩,但因缺乏劳动力而过着异常艰难的生活,家里的经济来源就靠微不足道的养猪、养鸡收入,由于要供一个儿子上大学、一个儿子上中职学校,只好在“欠账——还账”的恶性循环中艰难求生。”龚敏经过几番走访,文有荣家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
“那几年的苦日子确实不堪回首!”文有荣告诉笔者,2007年,因为一场车祸,他的右腿受伤,完全不能干重体力活;2014年,他爱人因胆囊被切除而差点没抢救过来,那次住院就花去了3万多元,医保报销后自费了1万多元;两个儿子读书一年的开销将近二万五六;……尽管困难重重,但为了两个儿子的未来,他断然承诺道“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保证让俩兄弟完成学业!”
就在文有荣一筹莫展之际,龚敏上门来了解他家的贷款需求。“龚经理给我讲了好多贷款政策,当时我还是没有胆子贷,5万元毕竟不是小数目,万一规模养鸡亏了本,我不但还不起信用社贷款,而且还会葬送孩子的学业。”
但见文有荣的犹豫与内心挣扎,龚敏苦口婆心地对他说道:“5万元以下、基准利率放贷、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建立风险补偿金、户借户还,而且我们把贷款年龄放宽到了65岁。你家想发展养殖业,方向没有错,你家到泸定县城只要20分钟,只要销路有保障,或许5万元贷款就能够帮助你家彻底摆脱贫困。”
龚敏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文有荣的疑虑,2017年3月,当5万元贷款到账后,他立即着手修建了600平方米的养鸡场,并养起了750只鸡。半年之后,随着鸡的出栏上市,他家的经济状况也发生了巨变。
“现在,我大儿子在成都居乐房地产卖房子,保底月工资4000元,如果加上提成,年收入接近10万元;小儿子职校毕业后,与他的母亲一道在广东省湛江市开了一家电瓶车出租店,年收入也还不错;我一个人在家养鸡、养猪,加上各类政策性补贴,年收入接近3万元。”文有荣感慨地说,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支持,我只需要还5万元本金,连银行利息也是政府买单。
正当谈兴正浓时,文有荣对龚敏说道:“龚经理,请你们到养鸡场参观一下,我也顺便给那100多只鸡喂喂食。”随即,他提着半桶玉米粉一步一拐地来到了养鸡场,伴随着他一几声吆喝,鸡群很快从树林下跑了过来,并拼命地抢着吃。“养鸡要有利润,就得算成本账。我开三轮摩托车到岚安、海子山去收购玉米虽然很辛苦,但每斤的价钱要比直接到街上买便宜2毛钱左右,这一年下来,也能节省一笔不小的支出。其实,减少支出,就是增加收入!”话音未落,文有荣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既充满了感激,更流露出他对靠养鸡脱贫奔康的自信。
其实,在15.3万平方公里的康巴雪域高原,像文有荣这样依托小额贷款而走上脱贫致富奔康路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在白玉县绒盖乡生公村,尽管村民拥有20643亩优质草场,但村里的10户贫困户却始终致富无门。“36户村民都有养殖奶牛的技术,他们也曾想过通过养奶牛脱贫致富,但因苦于缺乏启动资金而一筹莫展。”白玉县信用社负责人告诉笔者,2016年9月,信用社扶贫工作队在实地了解情况后,切实根据每户村民的诚信度、劳动力、劳动技能、家庭收入四项指标,确定授信贷款额度。为发展奶牛养殖合作社,村两委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36户村民每户入股5000元,并通过再贷款资金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村民每3户自由组合(其中1户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优质奶牛的方案确定后,通过需求测算和资金运用,支持村民购买108头奶牛自养,所产奶制品统一交由乡政府销售,并签订了养殖协议和回购协议。如今全村36户村民已顺利脱贫。
卡娘乡杜瓦村是炉霍县信用社精准扶贫联系村,全村31户132人,其中,7户24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甘孜农信联社充分利用人行扶贫再贷款政策,并为其量身定制了深受村两委和村民欢迎的村合作社规模养殖藏绵羊方案。随即,信用社及时为22户村民发放44万元贷款用作合作社启动资金,并帮扶2.6万元用于羊圈修建。2016年6月,通过炉霍信用社联系,顺利从甘肃省引进了100多只藏绵羊。按照每只1200元的市场价格,当年每户入股村民增收4000多元。
从“金融扶贫示范基地+扶贫小额信贷+旅游产业”,到“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银政企+贫困村+贫困户”;从“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再贷款+合作社+农户”;从“再贷款+产业+贫困户”,到“再贷款+龙头企业+贫困户”;从“再贷款+小农贷款+全体工商户+贫困户”,到“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返乡创业”……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多元化与精细化,不仅让扶贫扶到关键点和要害处,而且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在外力与内力的叠加作用下焕发出了“我要脱贫、我要致富、我要小康”的豪迈激情。
激情似火,熊熊燃烧;脱贫奔康,步履铿锵。采访中,甘孜农信联社党委书记谢宏如数家珍地说:“截止6月末,全州农信联社累计为3.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12.49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06万户、8.11亿元,贷款余额户数9503户、3.9亿元。甘孜农信联社及其派驻第一书记的辛勤付出,为全州18个县(市)整体高质量脱贫摘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脱贫奔康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甘孜农信联社将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使命担当,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慎终如始、精准发力,击鼓奋进、决战决胜,奋力在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火热实践中更好地展现甘孜农信的主动作为和大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