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从“忧居”到“优居”

甘孜日报    2020年10月26日

我州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纪实

康定市甲根坝新村。

◎本网见习记者 周燕 文/图

“我们村进行土地增减挂钩之后,耕地面积增加了,村里环境改善了,群众收益增多了,财政收入增加了,村民幸福感更高了……”康定市金汤镇先锋一村村民郑崇学向记者介绍村里这些年土地复垦、复绿之后的变化,推介着土地增减挂钩助推城乡提升战略的“康定模式”。

过去,康定市金汤镇先锋一村有一块荒废的建渣堆积地。经复垦改造,昔日破败荒芜的荒地变成了绿油油的菜地。

政府出资金,群众得实惠。近年来,我州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重点,坚持把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作为缓解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助推城乡提升的重要举措,按照“党委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配合、上下整体联动”的思路,积极探索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统筹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摸索出一条适合全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新路子。

“抓好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就是用‘加减法’,实现了变资源优势为工作优势、发展优势,把握了土地综合利用的主动性,找到了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变“废”为宝 高位引领城乡发展

秋意正浓,菊花争艳。近期,康定市捧塔乡新兴下村种植的25亩金丝皇菊迎来盛开期,色泽艳丽、花瓣饱满的菊花千姿百态、竞相开放。在花海中,村民们正抓住晴好天气,修枝、浇水、除草……

“这片水毁地荒了好多年,后来种了菊花,过了国庆,我们就陆续开始采摘了。如今,村里的人都在这里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真的太方便了。”村民李际垒一边采摘菊花,一边说道。

这个金丝皇菊基地,正是捧塔乡实施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通过对废弃地、水毁地进行整理复垦,一批“废地”实现变废为宝。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这项变废为宝的工作,极具现实意义。我州按照优化空间布局、保持乡土风貌、切合实际、保护建设并重的要求,统筹考虑城乡发展定位、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重大项目建设等因素,合理确定州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划内容立足我州作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着力保护好“两江一河两山脉”建构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本底,突出做好城镇功能布局、立体交通网络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民族地域文化彰显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在2020年底前全面画好我州规划“画像”。

“这一片原来是废弃的村庄,去年我们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平整土地后复垦成自留地,种上了优质玉米,现在已经全部收完了。”九龙县烟袋镇镇长汪修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玉米地介绍道,“去年我们村有179户村民实施了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共179户老宅基纳入拆旧复垦,新增耕地面积238.9059亩,兑付拆迁补偿款89.5万元。”这是九龙县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复垦土地发展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

今秋,一批复垦的土地迎来了丰收年。农民感受到了土地在“加减法”的变化中,给自己带来的新惊喜。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增加耕地面积,还可以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拓展项目用地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外出务工人数的持续增多,一些乡镇部分宅基地、闲置土地等农村建设用地日渐荒废,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州充分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老宅基地等进行复垦,“变废为宝”。所谓“增”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减”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将农村低效空闲的建设用地置换到城镇去。

据了解,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我州从2018年开展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获批186个增减挂钩项目,批准周转指标总规模5.2666万亩,农民安置总规模1.3439万亩,节余指标3.9227万亩。已开工83个项目,其中61个项目完成县级验收,验收复垦面积1.1970万亩,农户安置面积0.3113万亩,节余指标0.8857万亩。全州累计投资约7亿元,涉及18个贫困县(市)、369个贫困村、5370户25704人贫困人口。

合理实施 着力提升城乡品质

蔚蓝色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花海,红的、白的、紫的……顺着力曲河两岸延伸,消失在遥远天边。今年8月,许多自驾游客都被康定市新都桥镇的美景深深吸引,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片美丽的花海曾经是淘金采砂后残留的乱河滩,仅仅经过三年时间治理,就变成如今的美景,游客必去打卡的万亩花海。

在花海旁边,汪青与其他村民,经营起了骑马拍照生意,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骑游。“7月和8月生意最好,平均每天有1000多元的收入。”汪青告诉记者,河滩一天比一天漂亮,村子里开藏家乐、搞民宿的村民越来越多。

在道孚县格西乡下亚村,放眼望去,一大片山坡上到处都是桃树。“等到明年春天桃花开的时间,一片一片的,肯定好看得很。”村民巴登泽仁说,“这里曾经是荒山,经过人工种植苗木变成林地,苗木经三至五年的生长,将逐步沿国道350线形成桃花观赏带。花开的时候,过境的游客都会被桃花吸引,停车游玩。旅游经济让我们增收致富了。”

“乱河滩、荒山上种花植树的意义不止于经济效益,还有生态效益。”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种植花草等措施,有效增加区域植被覆盖率,城乡环境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镇风貌进一步美化,进一步构建和巩固了“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

我州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增加了全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保障了各类项目建设用地,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井通电、管入地、旱能浇、涝能排,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通过沟、渠、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修复了受损的生态系统,项目区防风固沙能力、水土保持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区域性生态文明建设。

7月15日,色达县第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金马阳光商住小区举行盛大的楼盘竣工典礼,这是色达县国有土地整治后将原企业局所有土地整合,采取公开招拍挂方式进行招商引资的项目。

金马阳光商住小区将解决30人左右的当地群众就业,同时也推进了色达县城市形象进一步美化,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马阳光小区的顺利落成,填补了色达县房地产开发的“空白”,成为色达县推进城乡提升战略的又一大“亮点”。

“我们对康定市姑咱镇若吉村、孔玉乡色龙村,单独保留乡村开展特色村打造,开发利用此类村庄依山傍水的环境价值,以原址、原貌保护为主进行生态建设,配建生活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村庄品质,构建乡村旅游载体。”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带来了转机。我州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总投入1726万元,建设新安置113户,实现了农业集中连片,农村居民点集聚。同时,实施藏家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地质灾害搬迁、生态移民和环境整治,改变了村庄布局散乱、基础设施落后和脏、乱、差等问题,有力促进了城乡提升,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近年来,我州通过增减挂钩项目将偏远村、弱小村、空心村等村庄集中到镇驻地或中心村,按照“多村一社区”模式,实行合村并居,统筹安排水、热、电、气、路等设施,打造新型社区。对腾空的旧村盘实施拆除复耕、补充耕地,或纳入产业用地范畴,实现产城融合。

扩大效应 全力推进城乡提升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增减挂钩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州纪委监委、州财政局等部门,下发了系列文件,制定了定期上报制度、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办法、项目审查和拆旧复垦验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为这项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州始终狠抓这项试点,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增减挂钩工作,抢抓时间、把握机遇,多举措推动项目落实,将这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落实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狠抓责任承诺、资金保障、奖惩激励,做好技术支撑、指标管理、督办检查等举措,合力推进。建立了“半月一会商、一月一督报、两月一交账”机制,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组不论节假日,及时踏勘验收,为上报审核验收创造了最快速度和最优服务。

在以土地增减挂钩为主的试点工作中,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明晰了“确定总量、用好现量、盘活存量、争取增量、扩大变量”的工作思路,在“变”中求活,“加减法”中求增,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效路子。

同时,各县(市)树立了一批好典型,及时推介他们的经验做法。石渠县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列入全县建设工程的首要项目,党政一把手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色达县则将增减挂钩纳入县委、县政府的绩效考核范畴,确定了增减挂钩工作任务的刚性地位;各县(市)将增减挂钩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农村土地整理、开发经营和规范农民建房等工作结合起来,收到了“主抓一根筋、牵动一大片”的良好成效。

据介绍,2018年、2019年国家下达我州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任务总共7600亩,总调剂资金22.8亿元,扣除统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还款2.79亿元后下达跨省预支流转资金13.17亿元,资金均已全部下达至各县。甘孜县、九龙县、理塘县通过省内对口帮扶签订协议1640亩,协议金额4.92亿元,预支流转资金0.58亿元。全州目前已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省外流转总收益为16.54亿元,其中,返还农村资金0.5567亿元,用于安置补偿资金0.3696亿元。项目区群众参与投工投劳13万余人次,发放金额0.44亿元。

九龙县、甘孜县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积极与省内对口帮扶县对接协商,分别同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开展流转交易10个项目,流转合同面积440亩,流转合同资金13200万元。流转收益成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 上一篇:审批不见面 服务云上走
  • 下一篇: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