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12月16日
工人们正在得荣葡萄酿酒车间忙碌。
◎本网见习记者 德央 文/图
“十三五”期间,我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累计投入科技项目资金1.36 亿元,实施项目303 个。投入科技扶贫专项资金 0.89 亿元,组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201个。搭建“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19个,建立专家库1868人,贫困村科技信息员库3678人,实施精准扶贫和“互联网+”科技信息服务;建成和在建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51个,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农牧产业,直接带动202个村、2800余户、1.5万余人脱贫增收,辐射带动 7.8 万余贫困人口脱贫……
回顾“十三五”,我州科技扶贫硕果累累,得益于以科技为核心、以科技为引领、以科技为载体,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体现出科技扶贫的精准性、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形成了“开发一项,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科技助力 开辟葡萄种管新模式
秋高气爽的时节里,步入得荣县瓦卡村和因都坝村,田野间随处可见村民们热火朝天采摘葡萄的景象,满载丰收喜悦的三轮车来回驰骋在田间小道。而在葡萄酿酒车间里,工人们正娴熟地操作机器,对一串串黑珍珠般的葡萄进行穗选、粒选、脱梗。
这繁忙的景象是种植葡萄10年有余,饱尝过葡萄运输难、保存难的村民们一直所向往和期冀的。对此村民们坦言,依靠科技的助力,2017年他们第一次尝到种植葡萄的“甜头”,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如今这些如玉米粒大小的葡萄已成为村民和贫困户脱贫的“钱袋子”。
“现在看来,种植酿酒葡萄这条路我们走对了!”提起葡萄产业,瓦卡村和因都坝村的村干部们也是幸福满满。
“以前,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拨又一拨给贫困户送了不少钱物,但始终没能拔掉穷根。”回忆过去,瓦卡村村支书村都至今记忆犹新:“直接把钱和生产物资交到贫困户手中,最后的结果却是年年扶贫年年贫……。”
村都和村两委都认为只有结合科技助推产业,挖掘本地特色、优势,使其产业真正成为当地长久发展的可持续之路,才是最根本的发展之路。
“国内葡萄首席专家李华教授到实地考察后,认为得荣县具备世界最具特色的优质葡萄酒的生产条件。我们就想到利用科技种植,联系本地企业,共同发展本地葡萄酒产业。”村都说。
2016年12月,瓦卡村金太阳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与得荣舞韵金沙生态酒庄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从此村民们再也不用远距离运输销售葡萄,从田地到生产车间仅仅五分钟的路程,真正地将酒庄建在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合作单位分工协作、各司其责,同时对村民们加大了科学种植技术的培训。”得荣县农技土肥站高级农艺师罗思福指着在田间地头一排排葡萄架下背着背包忙碌的一群人,继续说:“他们就是得荣县农技土肥站的‘葡萄种植服务队’,几乎两三天就来村里开展技术指导。”
产业发展,必须科技引领。近年来,在县农技土肥站的农艺师、农技员翔实的讲解和现场示范培训下,村民们基本都学会了葡萄的科学种植和管理。同时,该县科技服务队与公司还通过启动科技入户工作,以“精准扶贫+科技示范入户”双入模式相继开展“科技入户研究项目+科技指导”,有效推进了得荣县葡萄科学规范化种植和管理。
“今年我参加培训后,地里的葡萄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4亩葡萄地产量达2吨多,收入3万多元。”村民朱一象高兴地说。
据了解,目前得荣县葡萄产业科技成果技术转化达132项, 2019年,该县葡萄与葡萄酒产值达60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800余元。
目前,州科技局还联合州财政局下达了2020年省级第一批科技扶贫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其中包括省级科技扶贫产业发展示范基地5个,资金500万元,完成目标166.67%。
共享科技平台 致富迎来敲门砖
“佳佳,我家牛难产了怎么办啊?快帮我联系下兽医。”今年3月16日早上8点,炉霍县克木村驻村干部接到村主任牛扎绒布电话。此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困难。驻村干部把希望放在“科技扶贫在线”App上,通过在线报需求,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炉霍县运管中心管理员选派本地专家立即前往实地解决村民的难题,直接挽回该村民经济损失1.8万元。
切身感受到科技扶贫平台带来好处的牛扎绒布感叹道:“这平台真实用,对我们村民帮助非常大,以后我也要和驻村干部一起向村民们进行宣传和讲解,让更多的村民也受益。“
今年5月,九龙县小金乡全乡玉米出现了大规模“生病”的情况,每亩有三分之一的玉米卷芯。找不到原因的小金乡农技员李鑫尧立刻借助在线平台,通过九龙县科技扶贫在线系统向农艺师吴应山提交技术咨询,在了解到情况后,吴应山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询问李鑫尧具体情况,并在查看病株植物图片后找出了“病因”。根据专家提出的治疗方案,农技员指导农民采取人工剥开卷叶露出芯叶,一周后玉米恢复正常,问题得到解决。
而在平均海拔3800米的德格县年古乡门达村,村民们为谋致富路,从养到种几乎都尝试过,辛勤劳作,最终成果却不尽如人意。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成为了该村干部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不甘心将其归结于地理环境不好的科技干部最终决定将该村的土壤送到了州农科所分析化验,当得到结论该村土壤最适合种植马铃薯后,找到了“病结所在”的干部们,加快了脱贫工作开展步伐。2019年,在科技扶贫驻村队伍帮扶和州农科所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下,门达村开始试种马铃薯青薯9号,通过改地改种改技,不仅赋予传统农产品新的竞争力,也带动农民增产增收,门达村亩产马铃薯青薯9号达到了1200公斤。
“以科技进行种植,马铃薯产量翻了番,村民人均增收1100元。”说起科技带来的好收成,该村第一书记杨勇感慨万千。
自2019年建立“科技扶贫在线”以来, 平台运行稳定,服务成效明显,截至目前,我州完成在线技术咨询服务5.74万次,为群众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
展望“十四五” 科技蓄力待启航
展望“十四五”,我州将继续坚持创新在全州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州、人才强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科技服务民生改善、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生态文明、科技促进社会进步“五大工程”,加快完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园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州级科技馆和县级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奋力实现“十四五”期科技事业开门红,取得新突破。
在产业发展方面,将围绕构建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核心,以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建设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两江一河”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带,持续加大对优势特色农牧业的科技投入,加大院校合作、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着力打造“两江一河”现代农业产业带。
在民生改善方面,将围绕群众最关切、最期盼、最想解决的民生热点,着力提升民生科技水平。把提升全民科学技术素质纳入“十四五”规划,积极推进科技与医药健康工作相结合,全力抓好四川省藏医医院建设科技服务工作,强力推动中藏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卫生健康领域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支持并指导藏医药科研机构创新产品研发。
在乡村振兴方面,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通过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实施一批科技产业项目、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园区、打造一批科技示范乡村等措施,让科技创新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立足“甘孜州最好的资源是生态”这一定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决策咨询专家的作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科技研究,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重点开发一批核心技术和装备,建设一批示范工程,确保甘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进步方面,将集中科技系统智力精力,精心编制“十四五”科技规划及科技中长期规划,并呼吁省级层面启动实施“十四五”期科技补短板行动,继续实施新一轮对口援助行动,以科技创新驱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