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12月31日
甘孜县人工湿地与万木林。 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丁瑶
生态环境是我州最大的优势,生态保护是我州最重的职责,绿色发展是我州最优的路径,生态文明高地是我州最美的愿景。近年来,我州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发挥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在甘孜大地转化为生动实践,天蓝、地绿、山青、水清、环境优美的生态底色,是我州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最大财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协同共生,已成为康巴各族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
优化绿色发展
绿色是我州的天然底色。我州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谋篇布局、顶层设计的“大写意”阶段,逐步转向在这片“绿色底色”上描绘细腻的“工笔画”。
2015年,州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2016年9月,州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关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生态甘孜的决定》,并开启“大规模绿化全川·甘孜行动”。从2016年全州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以来,全州启动“国道绿化工程”“G318线植被恢复项目”“千里川藏线通道绿化”行动,沿江河两岸、道路两旁、城镇周围和旅游环线,宜花种花、宜树植树、乔灌花草相结合,并在各县(市)开展国道种花植树接力赛。
鲜水河畔的道孚县境内,一座康巴高原植物园正在孕育新的生命。近百种川西高原乔木、灌木植物标本成为了这座四川海拔最高的林木种质科普馆“主人”。该园负责人何行铭介绍,植物园主要研究高原地区植物品种多样性,以让更多植物能在川西高原生长,使我州在植被恢复及生态环境构建上具有更多选择。
同时,康巴高原植物园建设带来的经济效应也很显著:2019年带动当地老百姓实际增收416万元,其中,劳务增收60万元,造林合作社增收286万元,运输业增收70万元;预计项目区建成后,可以长期提供就业岗位50至70个。项目建设期间可以临时解决就业岗位约40个,当地居民可以直接实现工资增收10%-20%左右;农林业产业增收,当地居民可以直接实现增收15%-20%左右,政府税收可以实现10%-15%的增长。
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1029个,投入资金84.50亿元,完成“山植树”145余万亩,“路种花”2200公里,河变湖(湿地)3万余亩,城乡庭院绿化、节点绿化、花海花湖鲜花山谷景点打造2.8万余亩,甘孜大地正日渐扮靓。
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麦坝二村牧民龙东尼玛一家,今年上半年向康定蓝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供应1700斤牦牛奶,收入1万多元。呷巴乡下辖的多个村落属纯牧区,大多数村民分散居住在偏远的山沟牧场。作为高原特色牦牛乳制品企业,蓝逸公司以“龙头企业+牧场+专业合作社+牧户”的生产发展模式,形成牦牛奶收购、运输、销售一体化,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近年来,蓝逸公司在四川省科技厅、州科技局、康定市农牧和科技局支持下,与四川理工学院合作,积极推进牦牛乳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甘孜畜牧业示范基地与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科技扶贫专项,利用科技手段支撑绿色发展,使科技红利转换为促进百姓增收、乡村振兴的有效动力。
“我们在康定市折多村建设有蓝逸科技扶贫产业发展示范基地,通过推广牦牛乳制品生产新技术,为俄达门巴村、各日马村、江巴村等地的贫困村牧民,多次开展技术培训,直接带动50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蓝逸公司员工骆鸣告诉记者。
近年来, 我州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完成核桃、花椒基地建设2.68万亩,累计建成103.26万亩,率先完成百万亩特色林业产业基地打造,培育、驯化91种30万余盆(株)花卉。积极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累计扶持发展涉林企业49家、涉林专业合作社30个。森工企业不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年内承接绿化项目12个、产值1470.99万元,为地方提供各类苗木花卉516.34万株、实现销售收入1096.3万元,积极参加首届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现场会,现场签订林特产品购销合同4700万元。
夯实绿色根基
聚焦生态文明,坚定不移筑牢生态安全防线,筑牢生态绿色屏障。2014年起,我州把每年3月11日定为全州“生态日”。2017年,我州颁布首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健全州、县、乡、村四级组织体系和区域、流域、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实施“三创联动”,制定《甘孜藏族自治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规划》,把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全州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生态立州战略格局更加鲜明。
雅砻江畔的甘孜县雅砻湿地公园,依山傍水,鸟儿嬉戏,站在珠牡圣湖边眺望,湿地与格萨尔王城融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为精心绘制甘孜山水画卷,甘孜县把生态建设作为“生命工程”,举全县之力纵深推进生态绿化建设,全领域、高标准实施生态保护与治理,开展大规模的绿化甘孜行动,发动干部群众4.2万人次,实施义务植树13.36万株,义务植树区域有水系绿化、城镇庭院绿化、机关绿化、企事业单位绿化、居民小区绿化、校园绿化、村庄绿化、寺庙绿化和乡村道路绿化。截至目前,甘孜县林地保有量达463.3万亩,实现现有416.7万亩天然林管护全覆盖,全县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41.04%、85%。
作为四川省最大牧业县的石渠县,位于川青藏三省结合部,是构筑长江、黄河生态屏障的源头区。这里的长沙贡玛国家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然而,就是这片世界最美湿地,仍然长期存在鼠害问题。2019年,我州启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开展退化草地治理27.38万亩、天然草原改良140.6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225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逐年递增,2019年底达到83.9%。石渠县在开展“种草月、鼠害防治周”活动中,完成70万亩草场灭鼠工作。
建州70年来,全州林草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州林业和草原局主要任务是实施最严保护,常年管护森林面积9000余万亩,累计完成人工造林、育林1334.4万亩,森林抚育492.5万亩,草原生态治理10953.13万亩;特别是2016年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5年来,全州林地面积由天保初期的608.36万公顷增加到696.18万公顷、森林蓄积从4.31亿立方米增加到4.8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31.61%增加到34.8%;天然草原面积944.92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77.63%增加到83.9%;2017年首次以州委、州政府名义出台了史上最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森林防火工作实现连续31年达标。
据了解,我州成立了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甘孜州绿色指标和生态文明考核指标体系》等13个政策文件,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颁布实施了首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研究出台了森林资源管控“四个最严”制度和16条措施、8条禁令,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来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我州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6.98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幅员面积的45.56%,占四川省红线面积的47.09%、居全省第一。建成自然保护地83个、面积5.54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
引领生态富民
湛蓝的天空下,理塘县下木拉乡则工村村民益西站在自家实用又美观的新厕所前,格外高兴。崭新的瓷砖、时尚的洁具,手按式冲水按钮映入眼帘,新厕所被勤快的益西打扫得既干净又整洁,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过去,下木拉乡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旱厕,废旧板子围四边,两块木板搭起蹲坑。一到夏天,又脏又臭,苍蝇乱飞,气味熏天。“以前外地客人还没进村,首先闻到的就是臭味,都不好意思喊人到家中坐。”益西告诉记者。
近年来,按照“便民、健康、生态”的原则,下木拉乡已累计在9个村实施了“六改三建一加固”的厕所改造。下木拉乡还通过农牧民夜校开展健康教育,制定村规民约,每月开展家庭环境卫生评比,促进农牧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乡村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牛栏咖啡、露营基地、旅游山庄、现代农场……随着环境越来越优美,川西高原上过去一个无名的藏乡小村,这两年变得越来越热闹,游人如织。
曾经的亚丁村,美丽却总是“尴尬”。每年前往亚丁村的游客成千上万,但由于以往没有进行生活污水处理,造成环境污染。2019年,稻城县生态环境局对30余家宾馆实行集中污水处理,一天处理40吨污水。亚丁景区采用环保节能技术,解决了高原地区无公共厕所的难题。目前,稻城县正以“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文化”等创新模式,提升绿色发展质量。
亚丁村由全县曾经最贫穷的村落变为如今最富有的村落。近年来,稻城县探索“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商旅互动、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协同亚丁5A级景区创建,打造串联石河公园、红草地景点、县城生态莲花地标景观、万亩青杨林、金珠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廊道。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复合种养业,成功打造“亚丁青稞酒”“亚丁藏香猪”“亚丁无公害蔬菜”等特色浓郁的农副产品。
理念一变天地宽。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亚丁村吃上生态致富饭,实现了美丽蝶变。2019年11月稻城县获得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还被评为四川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作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我州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位为“中国推向世界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康巴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实践证明,“十三五”期,我州的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山更美、水更清、全域旅游更红火;群众腰包更鼓了、日子越过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