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沃野田畴织锦绣

甘孜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十三五”我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图为高原田园风光。

图为得荣推销生态藏桔。

图为泸定县村民种植的平菇喜获丰收。

图为野生菌类让雅江群众增收致富。




   ◎州农牧农村局 文/图

   丰收时节,俯瞰康巴大地,一个个红彤彤、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一辆辆收割机、拖拉机在金黄的青稞田里穿动,一群群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一件件优质特色农畜产品销往州内外。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希望;乡村,正走出铿锵的步伐。新居传来阵阵欢笑,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村村铺通条条坦途……这是一片红色的沃野,更是充满绿色的生机之地。

   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看头。“十三五”以来,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以赴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持了农牧业生产稳中有进、农牧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农牧民收入增长势头强劲的良好发展态势,农牧民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幅景美、业旺、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

   优化环境

   农村焕发新气象

   走在乡城县青麦乡木差村,错落有致的藏家小院,宽阔干净的道路,空地旁摆放着连体式可分类垃圾桶,庭前院外绿树环绕,花香阵阵,流水潺潺,美丽乡村的模样一览无余。

   “环境干净了,自己住起也舒服。”指着屋里屋外干净的环境,村民阿依呷高兴地说,“现在环境好了,来家里玩耍的人也多了。”

   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中,木差村充分发挥群众知晓、群众参与、群众治理的主体作用,在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的基础上,以开展家庭卫生评比和建立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包保责任制的方式,对家庭卫生等级进行评定,并实行片区包保,指导和督促家庭卫生,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显著增强、保护环境行动蔚然成风。

   木差村是我州乡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我州以“圣洁甘孜·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切实抓好生活垃圾治理,构建村庄保洁长效机制,按照“简单实用,因地制宜”原则,积极推行“三分法”与“二分法”相结合的农牧区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加大力度配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州除县城所在地外,共配套49个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146个乡(镇),按“1车1房3池5桶”标准配备182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覆盖率达83.6%,在2181个行政村配备保洁员4310名。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同时,深入开展厕所革命,立足实际,分区域梯度推进,探索实施水冲式+三格化粪池,旱改卫、“一厕两用”等三种富有高原特色的改厕模式。泸定县结合干热河谷地带特点,实施“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微动力”。炉霍县、甘孜县结合本地群众普遍使用吊脚楼厕所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探索实施旱改卫、旱改水“一厕两用”途径。色达县形成“水冲式+三格化粪池+保温”和“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太阳能”的公厕模式。全州累计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58188户,乡村公厕255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3.9%。通过试点示范,农牧民群众改厕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如厕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提升。

   据了解,全州54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10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配配套率达100%。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9%。深入开展长江“十年禁渔”行动,与毗邻市州加强联合执法检查。累计建成省级“四好村”116个、州级“四好村”602个、幸福美丽新村1305个、宜居乡村达标村737个,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牧民良好卫生生活习惯逐步养成。

   “我们在全省率先探索分流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采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梯度推进的方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工作方案及先进县市、乡镇、示范村考评激励办法等。”州农牧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州在“两江一河”流域打造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320个,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4个、示范村54个,累计评定州级乡村振兴先进县7个,乡镇30个,示范村218个。为全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了路径、打造了样板。

深化改革 激发农村新活力

   “我们村把闲置宅基地进行统一管理,发展民宿产业,让空闲的宅基地坐地生金。”说起巴塘县夏邛镇孔打伙二村的“发家史”,村民文祥林一脸自豪。

   走进孔打伙二村,几座有尖尖角、像帐篷似的白色小木屋,令人眼前一亮。这是利用村民闲置宅基地建成的独栋木屋融合式民宿的精准扶贫产业“巴塘院子”,这个藏寨里的特色民宿,传统藏式院落与现代极简木屋的完美融合,既不失原生藏文化体验,又兼具现代生活气息。

   2019年,成都市双流区投资200万建成6座“巴塘院子”木屋酒店,切实将农户闲置土地转变为增收资产。如今,“巴塘院子”已经成为318国道上的网红打卡民宿。

   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只是我州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的一部分。“十三五”以来,我州牢牢把握“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的总体目标,综合施策、多措并举,规范集体资产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明确组织法人地位,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规范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实施办法或细则。建立健全州、县(市)农村宅基地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村级协管员巡查制度,组建农村宅基地协管员2181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培育机制健全的村集体经济组织2184个,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2184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发农户承包经营权证书12.08万本,颁证率达98.5%,颁证耕地面积118.87万亩。有力激发了农牧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活了农村闲置资源。

   同时,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分别跨省流转、跨市州流转、在市域范围内流转,共计申报186个增减挂钩项目,获省厅立项73个。推进农村房地一体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全面推进18个县(市)“两中心、一体系”供销产业扶贫项目,完成乡镇中心供销合作社建设74个。

   我州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载体,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发力点,以强化高素质主体培育为支撑,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质量”的要求,从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高度出发,加强政策落实,狠抓指导服务,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与此同时,我州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副产品网络销售节节攀升。大力开展“口粮田”建设,优先、集中将高标准农田投向粮食主产区,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投资3.19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5.95万亩,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通过完善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联动机制,引导支持金融机构为粮食生产者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加大“惠农担”“川粮(油)贷”等专属产品的组织实施,筹集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1.6亿元,撬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担保贷款余额达3.9亿元。

   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和重大行动的推进、实施,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有效开展探索积累了发展经验,释放了制度活力,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综合施策

   释放农村新动能

   “现代农业园区果然不一样,机械化水平高、工作人员技术专业,我的青稞拿到这里就卖出了好价钱。”在甘孜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加工车间,拖坝乡拖坝村村民生龙其加说,自己种植了34亩青稞,收获的9800余斤青稞全被园区收购,卖到了2.2元/斤。以前,他只能以散卖的方式出售青稞,耗时耗力不说,最高也只能卖到1.8元/斤。

   生龙其加是受益于青稞现代农业园区的缩影之一。在不断的探索中,该园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以康巴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牵引,联合13家集体牧场、6个家庭农场、500户农户形成农业产业联合体。

   在理塘县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在育的1500余头牦牛进入育肥阶段。“牛舍里实现了恒温恒湿的智能化管控,这里每头牦牛在入场时都会戴一个智能终端,作为牦牛唯一的身份信息,记录牦牛的年龄、体重、性别以及后续管理、疫病防控、繁育、屠宰等信息,实现从源头开始的全程追溯、信息化管理。”园区负责人周斌说,圈舍里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数据,饲养人员可以通过终端数据科学地进行喂养。

   牛舍里,一台自动撒料车缓缓驶来,有了这台自动撒料车,4名饲养员就可以完成整个养殖场的饲喂工作。目前园区有13个牛舍,这些牦牛在牛舍里被精心饲养,平均每天可以增重1.2至1.5斤,经过6个月短期育肥,体重达到400斤后就可以出栏。通过短期育肥,出栏时间比传统的养殖周期缩短了两年,出栏体重增加了50多公斤,将实现四季可出栏。

   “我们一年可以养育两季,一季5500头左右,一年可以出栏两季,达到11000头,改善牦牛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实现鲜牦牛肉的全年供应。”周斌说。

   我州是牦牛资源大州,牦牛主导品种优势和特色突出。“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以牦牛产业助推甘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日前,州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甘孜牦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事项,提出用三年时间,在甘孜州打造年产值100亿元的国家级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十三五”以来,我州围绕推动“圣洁甘孜”肉粮油蔬果菌药茶酒水等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烘干冷链物流2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因地制宜制定“10+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加强育龙头、建园区、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培育引进涉农企业586家、农民合作社3922家,启动建设41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省五星级1个、省三星级3个,农牧产业体系不断健全。

   我州推进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健全产学研联合育种机制,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体认证,制(修)定农业地方标准52项,登记认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36个。创办“甘孜州农特产品产销对接会”,积极参与“西博会”“农博会”等展销活动。推动实现了农牧生产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向科技强农、精耕细作、手有余粮的巨大进步。

   提质增效

   精准规划“十四五”

   强化规划引领,精准定位抓产业。“十四五”期间,我州将紧紧围绕打造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的目标,以建设“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和国家级甘孜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力争到2025年培育1个国家级、10个省级、30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打造3个十亿级、8个亿级、2个千万级全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迈上新台阶、农业科技取得新突破、美丽乡村取得新成效、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民增收取得新提高。

   今年以来,我州坚持“产业布局区域化、社会化,园区建设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方式资本化、市场化,农畜产品品牌化、绿色化”,规划布局“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和甘孜牦牛产业集群,新建现代农业园区13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65个,登记赋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181个,实现集体经济收入9680万元。全年粮食产量23.31万吨、预计肉产量9.4万吨、奶产量11.6万吨;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2.2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65元,农牧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据统计,2021年预计1838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9680.9万元,净收入8536.5万元,带动18.45万户79.67万人实现户均收入463元。其中: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170个。尤其是飞地模式抱团收入2045.67万元占集体经济净收益的24%,位居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之首,为薄弱村共同建设集体经济“飞地”项目,实现不同村间资源共享、利益共有、共同富裕探索了路子。

   擘画“十四五”蓝图,州农牧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我州将围绕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强化创新驱动、品牌引领、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突出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保证粮食播面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突出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建设国家级牦牛产业集群和农业园区,打造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突出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推进“圣洁甘孜·美丽乡村”建设,打造5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突出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高瞻远瞩绘就宏伟蓝图,砥砺奋进谱写发展新篇。“十三五”期间,我州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农牧民生活迈上了新起点,一曲“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乐章正在激情奏响。踏上新征程,我州各族干部群众正以昂扬的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谱写着农业农村发展崭新篇章。

  • 上一篇:“创响甘孜”创业大赛 赋予甘孜双创发展新动能
  • 下一篇:李樱: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7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