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医者铸仁心 大爱绽芳华——记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沈富琼

甘孜日报    2022年06月17日

图为沈富.jpg

图为沈富琼为牧民群众量血压。

◎本网记者 杨沛月 文/图

皮肤晒得黝黑、工作劳累落下病根、下村巡诊弄得一身狼狈,这些或许没法跟一个高校毕业生联系起来,但这些确实是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女医生沈富琼的工作日常。从选择到边远乡村支医的那天起,她就将自己珍贵而灿烂的青春挥洒在了甘孜这片土地上,不问前程、不忘初心,她行医治病永远把村民们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支医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成为一名医生,是沈富琼儿时就树立的人生目标,生长于农村的她,深知村医、卫生院对于一方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大到急症诊疗送医,小到村民日常的头疼脑热,乡卫生院的医生们时刻都肩负着守护大大小小村落数千名村民健康的责任。

2009年,大学毕业的沈富琼如愿地成为了一名医生,除了家乡丹巴县,甘孜州其它县(市)她只到过康定,但她了解到甘孜州还有很多地方缺少医生后,在自己“三支一扶”的“支医”志愿表上毅然决然地填上了白玉县麻邛乡。

在别人看来,学医在甘孜州就业大有前景,留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或是回乡工作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是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却要去边远乡村支医。无论别人说什么,沈富琼却很清楚自己的内心:要去支医就一定要去最艰苦的地方。

路远崎岖不平、海拔不断升高,光是从家乡出发到单位报到,沈富琼就领教了奔波于高原的劳苦。到了麻邛乡,眼前不通水电、没有网络的木质结构藏式小院便是整个乡的卫生院了。麻邛乡艰苦的现实条件超乎了她的想象,回忆起初到卫生院的日子,沈富琼说:”那时每个寂静黑暗的夜晚,都是一根接一根燃烧的蜡烛火光温暖着她。”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沈富琼原本掌握的藏语与麻邛乡本地的藏语并不相通,为了真正意义地成为麻邛乡的医生,能直接与牧民群众对话问诊了解病情,语言这一关是沈富琼必须要攻克的,那几年沈富琼天天追着双语干部学藏语,下村时积极与牧民群众沟通对话,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会说一口流利的当地话。

下村远、不会开车骑摩托是另一个要过的难关。刚上班的沈富琼,以为自己作为医生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就能将本职工作做得很好,可是卫生院医生需要到村上、到山上、到牧场出诊巡诊,远的地方需要开车、骑摩托再步行到达,为了能正常进行巡诊,沈富琼学开车、骑摩托,一次次练、一次次摔、一次次走,每个村、每户人家的路就在她的车轮下、脚步下织成了麻邛乡健康的防护网。

辛勤奔走在麻邛乡的“好门巴”

13年的时光,从丹巴到白玉,从大学毕业生到卫生院院长,从白皙的皮肤到黝黑的肤色,沈富琼的变化不光朝夕相处的同事、牧民群众看得到,家乡的父老乡亲也看得到,虽然每年回家的次数寥寥无几,黑了、瘦了却是大家常对沈富琼的评价。“每次下村巡诊、紧急抢救哪里顾得上做好防晒措施啊,我就想着不要耽误救治病人。”沈富琼说。

这些年麻邛乡卫生院的医生、护士走了一波又一波,卫生院里唯一坚守的便是当初村民们认为不会呆太久的沈医生,大家都以为“三支一扶”两年服务期满后就会离开的她却留了下来,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医生成长为了卫生院的院长。看病、巡诊、送药、打预防针、建立台账……这些事儿没有沈富琼不经手的,也没有沈富琼做不好的,卫生院里能干的沈医生,成了牧民群众交口称赞的“好门巴”。

谁家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谁家幼儿要定期接种疫苗,谁家有包虫病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在麻邛乡卫生院里都有记录台账,在沈富琼的心里更是有一本台账,她不会等到病人病了痛了来求诊,而是亲自将诊疗服务送上门。

“卡卓、卡卓(谢谢、谢谢),‘沈门巴’你来得好及时,我的降压药刚好吃完了,正说请人帮忙到卫生院开一些回来。”村民格桑在家拿到了沈富琼巡诊带来的药。巡诊中,碰到村民药费不够的情况,沈富琼会主动拿自己的钱预先垫付,遇到家庭困难实在拿不出钱的,沈富琼便直接用自己的工资抵扣。

下乡巡诊的路上,沈富琼常常是一身白大褂被雨水淋得湿透,裤子鞋子沾满了泥。雨水丰沛的夏季,草场上骑不了摩托,沈富琼就靠走路,走三四个小时巡诊是常事,五六个小时也不足为奇。看病、送药、了解村民健康状况是沈富琼必做的,开展健康教育、医学科普,也是她下村的另一个目的。

安章村根绒、泽仁拉珍夫妻都是包虫病患者,夫妻俩饱受包虫病折磨多年,家里劳动力长期不足,他们主动找到沈医生寻求治疗办法。在沈富琼任职安章村第一书记期间,在她的耐心劝说下,夫妻俩进行了包虫病超声检查,最终决定到医院做手术彻底根治包虫病。夫妻俩还享受到白玉县的就医惠民政策,没花多少钱就治好了困扰多年的顽疾。

她和同事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随着麻邛乡卫生院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卫生院里的高校毕业生已经从沈富琼刚来时的一两名,增加到现在的五六名。一群年轻人跟着沈富琼上山下村、巡诊治病,在他们身上,沈富琼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看到了麻邛乡卫生院的未来。

为了健全全乡的医疗管理台账,明确各类疾病治疗的目标人群,沈富琼带着全卫生院的年轻医生连续38天不间断地分区域、分重点,通过骑行、徒步等方式深入全乡各个村组、牧民游居地,统计全乡人的健康情况,为214名慢性病人建立健康情况表,并在后期与年轻医生们对病患及时跟进治疗。而在每名慢病患者家中,都有一张“明白卡”,上面注明了患者的个人信息、所患病症、用药情况等信息,这样极大方便了巡诊时的治疗和药物的准备。

在麻邛乡卫生院一面墙的展板上,有着全乡5个村子全部0—6岁儿童预防针接种信息,这些资料按不同的村名和不同的年龄段分类,整整齐齐地挂在墙上,资料上详细记录着孩子们的接种信息。为了核对名字相同孩子的个人信息,沈富琼和同事们在巡诊时就拍摄好孩子的照片,回来后按村整理接种信息化档案,下次家长带着孩子来接种疫苗时,就能方便准确地核对信息,进行接种登记。

为了解决部分家长不识字,无法确认孩子接种档案信息的情况,沈富琼和同事们还将整理归档的孩子照片直接粘贴在纸质档案上,家长只要看照片就能核对确认信息。这份档案还和家长手中的预防接种手册配合一起使用,准确的记录信息以及接种时间提醒,通过沈富琼和同事们的努力,科学规范的幼儿疫苗接种流程已经在卫生院与家长间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漏接、错接、延接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沈富琼主动联系亲友取消了自己原定于春节期间要举办的婚礼,她从家乡连夜赶回麻邛乡,带领值守岗位的年轻同事们挨家挨户排查外地返乡人员,每天不定点的到各村为村民检测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卫生院分发防疫物资、消毒用品。如今,已经结婚两年的沈富琼仍没有时间补办自己的婚礼,即使是孕期仍然坚守在高海拔的麻邛乡卫生院。“我行的,我可以的。”这是沈富琼最常说的话。作为一名医生,她时刻心系患者安危,坚持生命至上的信念,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 上一篇:“塘塘合作”谱写新篇章 共同富裕画好同心圆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8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