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11月28日
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72周年发展综述
横断山间筑起幸福“天路”。
各族群众乐享幸福生活。
空中交通缩短了甘孜与外界的距离。
色达县色柯镇易地扶贫安置点“安康社区”全景。 图片均为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丁瑶
1950年11月24日,新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
72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指引下,圣洁甘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甘孜儿女生活极大改善,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局面。
72年来,历届甘孜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甘孜的资源优势和阶段发展特征,专注发展定力,用实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甘孜特点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2021年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甘孜藏族自治州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康定隆重开幕,大会确立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向全州发出响亮的号召。一年来,我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省委涉藏工作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品牌引领、全域开放、数字赋能,全面实施依法治州、生态立州、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产业富民战略,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新篇章。
民族团结之花开遍甘孜大地 各族儿女紧紧相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甘孜州有藏、汉、彝、羌、纳西、回等2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81.5%。从古至今,甘孜大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成为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更加牢固。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19年,我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今天,民族团结进步就像朵朵盛开的格桑花绽放在甘孜大地。
今年7月1日,我州喜迎党的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启动仪式在稻城县举行。州委书记沈阳在致辞中指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再谱新篇的积极探索。
自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启动以来,65457名公职人员与各族基层群众结对联谊,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你来我往间,干群越走越亲,感情越走越深。
今年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我州积极组织抢险救灾,要求每名干部第一时间赶到震区,找到联谊家庭,开展疏导情绪、协助安置等工作。不能到现场救灾的,也要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慰问、帮助受灾联谊家庭。
“地震后,第一个来看我们的是联谊干部。”住在泸定县德威镇贡嘎山小学临时安置点的得妥镇湾东村村民肖学兵在接受采访时说:“泸定地震后第三天,我们坐救援直升飞机到磨西镇后,再乘坐大巴车到达贡嘎山小学临时安置点。刚到不久,跟我们毫无血缘关系的联谊干部康霞就来看望我们了。”
康霞是泸定县乡村振兴局的干部,包括肖学兵在内的湾东村6户彝族群众都是她在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中的结对联谊户。
“地震后,因为信号中断,一直联系不上我在湾东村的联谊户,真的特别担心他们!后来就一直发消息、打电话,我还让曾在湾东村驻村的同事帮忙询问……”当得知肖学兵将到贡嘎山小学临时安置点时,康霞立即赶了过来。
近年来,我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作为重要抓手和载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润育工程”、“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各县(市)依据当地工作实际、不同场所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实现“横、纵、深、广”,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全社会参与示范创建的良好局面。
除此之外,我州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如今,民族团结进步早已融入甘孜各族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成为推动我州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越是艰险越向前
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提出重要要求。省委书记王晓晖作出批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9·5”泸定地震抢险救灾工作专题会议等,对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赴灾区传达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省长黄强带领工作组赶赴震中地区指导工作,作出具体要求。
震后第一时间,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迅速作出安排部署,正在北京学习的州委书记沈阳立即与在州主持工作的州委副书记、州长冯发贵和泸定县委主要负责同志通话安排救灾工作,并结束学习于次日凌晨1时赶回康定指挥部。冯发贵立即率队赴震中一线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震后10分钟,州委、州政府成立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预案,调度各方救援力量,争分夺秒奔赴灾区抢险救援。震后15分钟,6支抢险救援队多线突进重灾区。震后3小时,首支救援队到达震中。
被困在海螺沟景区三号营地的26名游客、82名工作人员,通过观光车上的车载广播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磨西镇杉树村三组安置点,91岁老兵伍国梁拄着拐杖声音铿锵地说:“这次确实摇得凶,我见过大阵仗,也打赢过硬仗。我坚信在党和政府带领下,我们能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关心关怀,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灾区人民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勇气。
在地震救援现场,一幅幅双向奔赴、逆向而行的抢险画面令人感动、震撼。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在灾区干部群众积极自救的同时,各方救援力量昼夜兼程,从水路、山路、空中多方突进,第一时间迅速向灾区集结。
危难当头,舍生、忘死、大义、无私;关键时刻,镇定、勇敢、冲锋、向前,“黄金72小时”要用尽全力。搜废墟、攀悬崖、蹚激流、渡关隘,只为守护灾区人民安全,受困受伤群众得到及时救援和救治。
绝壁开路、身体搭桥、绳索为梯……紧急驰援的搜救从未停止,无数感人的瞬间让人动容,“守望相助、泸定加油”的声音响彻巍巍贡嘎。
“这次救援,我们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拼尽全力挽救更多的生命。有了这种凝心聚力,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州抗震救灾指挥部抢险救援组相关负责人说。
爱心捐款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汇入灾区,爱心物资连绵不绝涌入震中一线。青年志愿者响应“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展现出了青年有力量,抗震有担当的精神。
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安宁。泸定6.8级地震抗震救灾中,百万甘孜各族儿女在重大自然灾难前展现的甘孜速度、甘孜力量、甘孜精神,必将让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大渡河畔展现新的光芒。
探索文旅融合新 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新地标
我州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生态优势明显,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我州始终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劲头迅猛,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甘孜提出了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的使命任务。在全省范围内,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稻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今年以来,甘孜州委、州政府以建设全国首个天文考古公园——稻城天文考古公园为契机,持续推动稻城创建世界级自然生态历史科技文化旅游集群建设。
目前,我州构建“望璀璨星空、醉绝美亚丁、寻远古文化”的全时空画卷,助推甘孜州全域文旅融合发展的《稻城县天文考古公园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已经初步形成。
今年6月30日,甘孜州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稻城县召开。州委书记沈阳在大会上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增强政治自觉、把握发展规律,充分激发文化旅游的经济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甘孜特色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他强调,要全面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明确文旅发展的总体思路,把握文旅发展的重要关系,创建文旅发展的多种载体。要着力提升内外兼修的整体实力,提升甘孜文化影响力,提升区域协同带动力,提升文旅综合竞争力,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要凝聚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在统筹联动上下功夫,在发展激励上见实招,在人才支撑上敢突破。
当天,甘孜文旅宣传推介会在稻城县香格里拉镇顺利举行。我州以旅游业、文化业为推介重点,现场向参会来宾展示了甘孜州壮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州委书记沈阳出席推介会为并为纪录片《圣洁甘孜·“真”选好物》揭幕开机。州委副书记、州长冯发贵作全州文化旅游推介。
当前,我州坚持把全域旅游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紧扣州委工作总体格局,强力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美好蓝图未来可期。研究出台了支持旅游尽快复苏的门票优惠政策、甘孜加快文旅发展“十条”等“一揽子”激励措施,政策措施诚意满满。为切实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富民优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力争在景区、酒店、滑雪场三大类招商项目上取得突破,投资兴业前景无限。
我州是一片浸润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曾在泸定书写了飞夺泸定桥的英雄篇章。近年来,我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决策部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落实,全面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
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甘孜段建设中,州、县根据红军长征的行军路线、重要历史事件、战役和文化遗存分布,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目前,15个县(市)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雪域通衢势如虹 我州实施交通先行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坚持项目牵引交通先行战略,在15.3万平方公里的康巴高原上开山凿洞、架桥铺路,全面打响综合交通建设的突围战、逆袭战。
如今,摊开最新版的甘孜州交通运输路网分布图,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呼之欲出:“井”字型排列、“蛛网式”密布的“主动脉”“微循环”破土而出、拔节生长、气势如虹。
立体交通大变样高速“底部突围”,“空铁”齐头并进。2018年12月31日,全长135公里的“云端天路”雅康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结束了我州“零高速”的历史,甘孜融入“成都3.5小时经济圈”。
据《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2-2035年)》披露,我全州高速公路布局规模将达3千余公里,形成“两纵三横三联”规划格局,18个县(市)政府驻地均被高速公路规划线路覆盖,甘孜州“四向拓展”的高速路网优势将加快向“全域开放”的区位优势转变。
2019年9月16日上午,随着一架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的航班在甘孜格萨尔机场徐徐降落,我州空中交通“金三角”全面建成。我州不仅成为全国唯一建有3座海拔4000米以上机场的地市州,还先后开通成都、重庆、上海、厦门、广州、珠海等16条航线,架起了立体交通的“空中天路”。
如今,雪域甘孜三座高高原机场通航,州内第四个支线机场已完成选址咨询并形成前期选址初步成果。飞机起落间,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成临空经济生态的同时,更令百万甘孜人民欣喜的是,就在去年11月8日,又一突破“筑路禁区”的世纪工程川藏铁路甘孜段先期工程“一隧一桥”正式破土动工。
这是大国的决心、岁月的沉淀、长远的谋划,这更是我州紧扣建设川西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势做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全力以赴推进“铁路、公路、机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形成而结出的累累硕果。
民生保障更完善 幸福指数“节节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和煦阳光,我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历史性的成就。
十年来,州委、州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州人民,凝聚共识、踔厉奋发,破解发展之难、力克贫困之坚,全州经济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实现巨大跨越。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济规模连上台阶。2020年,全州18个贫困县(市)1360个贫困村、22.55万贫困人口全部摘帽,11.3万户群众搬进安居房、49.3万人喝上放心水,人民生活“一步跨千年”,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十二五”累计完成2054.4亿元增加至“十三五”累计完成2268.3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27176元、9451元增加至2021年的39445元、15365元。
数据的变化彰显我州经济爬坡过坎,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我州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三区三州”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消除“贫困”,摘去“帽子”,搬走110万群众心头上的一座座大山。
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出行难、用水难、通信难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十五年免费教育全面推行,以及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医保费……
“我们离城近了,住进了新家,提高了收入,孩子也在县城上了学,比以前的生活可好了太多!”从牧民变居民的巴德说,“搬迁不是简单为了搬新房。党委、政府想出各种好点子,培训牧民的谋生技能,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安康社区,寓意“长治久安、脱贫奔康”。2017年,色达县着眼解决全县“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现状,在县城规划区内建设我州规模最大、条件最优、基础设施配套最好的搬迁安置点,为巴德一家等590个家庭2123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近年来,我州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医疗保障应保尽保,不仅发放民生保障资金36.6亿元,健康甘孜行动深入实施,组建医联体34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二乙以上标准。同时,还于2021年启动第二轮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决定再用5年时间巩固拓展“虫癌”遏制攻坚成果。
大潮激荡,十年披荆斩棘,十年乘风破浪。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甘孜上下果敢蓄力,甘孜儿女豪情满怀,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谱写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如今,一个新时代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正阔步走来!
可持续性日益增强 经济发展更有质量
“美丽”一直是我州经济发展的“热词”,全州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因此也显著增强,更有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守正创新之歌,奏响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的华美乐章。
“绿色”日益成为我州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其中,尤以好山好水好“风”“光”天赋最甚,全州水电、风电、光伏累计可开发量约1亿千瓦,相当于4.5个三峡水电站。立足如此明显优势,我州多年聚力做好清洁能源这篇大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对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科学部署,让我州成为能源企业竞相角逐与发展的沃土。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项目落实,在发展水电的同时,还着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以期尽早实现“水风光”一体化的多能互补格局,破解整个四川水电“丰枯”问题。
就在去年12月14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正式启动。彼时,由国家电投集团实施的四川清洁能源发展重大项目、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项目,在我州乡城正斗光伏实证基地启动。
该项目总装机40万千瓦,总投资22.4亿元,是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建成。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发电量7.74亿千瓦时。
纵览这一个个调结构、促转型、增动能的重大项目落地,全州清洁能源不断得到开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美好预期逐步变成了现实。
今年5月,炉霍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与韩国一制药公司达成协议,以21400美元的价格出口两吨酪蛋白产品。作为我州牦牛产业集群深加工领域的一环,炉霍县酪蛋白实现了我州牦牛产业链出口业务“零”的突破。
而仅在两个月后,投资8320万元的石渠现代牦牛产业园投入运行,辐射带动全县18个集体牧场、24个优质牧草种植基地、485个家庭牧场实现产业增效、牧民增收;依托园区建设,理塘县带动股份制集体牧场实现收益4000多万元……
一件件可喜成效的助推,让我州牦牛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也让我州进一步明确用3年时间,实施牦牛特色产业革新式发展,打造出年产值50亿元的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壮大特色产业,数年里,我州除了科技赋能现代农牧业外,还致力用攻关成果逐步做优做强食品饮料、特色加工和中藏医药业三大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稳步提高特色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把区域大产业做强、乡村小产业做特、农户微产业做活。
回望来时路,未来,百万甘孜儿女将牢记党和国家恩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着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