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10月27日
◎宁蕖
每隔一段时间,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溪古水电站的工作人员刘毅就会驾着打捞船,带着水电站的专业打捞队员到库区及周边河道上清理漂浮物。
这些河道中有不少流经九龙县呷尔镇呷尔村。该村的村级河长吴扎西巡河时,常与打捞船偶遇。在巡河护河上,他们已经合作了一段时间。
今年以来,四川在全省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同时鼓励各地创新管护做法,不断丰富乡村河湖管护具体举措,推动农村河湖治理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刘毅与吴扎西的合作,就是甘孜州的创新做法之一。
以“解放模式”为基础,结合地方特色,探寻本土方案,基层河湖管护难题的种种新“解法”正在甘孜各地涌现。
力量做“加法” 巡护有了更多“眼”和“手”
呷尔村辖区内河道众多,九龙河、伍须河、三道桥河、热枯河4条主要河流的流域长度就有79.52公里,加上毗邻的溪古水电站库区,巡护范围之大,让吴扎西一度焦虑于“根本管不过来”。
学习“解放模式”,呷尔村也拉起三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查、宣传、保洁等。有了帮手,吴扎西感觉“松了口气”。
不过,实践下来,吴扎西发现,“标准版”的“解放模式”难以全覆盖该村的河湖管护需求,“比如我们有些河道很宽,村民组建的河湖保洁队没有专业设备,要清理河面垃圾难度很大。”
甘孜州地广人稀、水系众多,全州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流有882条,占全省河流近三分之一;湖泊144个,其中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19个,占全省同类湖泊近三分之二。地理水文条件独特,“标准版”无法覆盖的难题有不少。这些问题经上级河长反映汇总,在州县层面寻求创新“解法”。
对于呷尔村的难题,九龙县决定由县水利局协调溪古水电站的专业打捞队,与库区周边的村子建立合作关系。
“这支队伍有12个人,还有专业打捞设备,可以有效补充基层河湖管护力量。”九龙县水利局副局长赖晓河说,目前打捞工作是根据各村上报的打捞需求不定时安排,“下一步我们还将探索建立常态化打捞机制。”
泸定县烹坝镇沙湾村也与紧邻的大渡河泸定水电站建立了协同机制。今年截至8月,双方已协作打捞垃圾1600余吨,推进辖区内大渡河流域生态保护。
如果说专业打捞队的加入为基层河湖长添了更多“手”,泸定县泸桥镇沙坝社区将物流从业人员纳入管护队伍,则让基层河湖长有了更多“眼”。
“物流从业人员会频繁往来于社区不同点位。我们鼓励他们在工作中观察河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泸定县水利局局长万俊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通过上述人员发现上报后清理处置的河道垃圾已经有1000多公斤。
“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湖泊管理保护工作,鼓励设立民间湖长、湖长监督员、湖泊志愿者,全面加强湖泊管护队伍能力建设。”甘孜州水利局副局长马丽涛说。
利益做“乘法” 护水有了更强“原动力”
在巴塘县竹巴龙乡,一条渠道让水磨沟村站上了发展的新起点。
水磨沟村地处金沙江畔,2018年10月,上游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垮塌,过境的洪峰在该村造成了严重破坏。以恢复重建为契机,水磨沟村发挥毗邻国道318线的地理优势,规划建设了景观步道、主题服务区、“水磨乡愁”景观节点等文旅融合设施。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但要吸引更多游客,还需要更有力的资源。2021年,水磨沟村投资挖通一条渠道,将8公里外的温泉水引到村旁,打下产业“锚点”。一家企业闻讯而至。2023年,该企业投资建设的温泉酒店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18万元的租金收益,每户1750元的分红。
理顺水与产业的关系,带给村民的不光是收入的变化,还有心态的改变。
“以前大家经常往河里扔垃圾,现在旅游产业发展起来,大家都懂得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不仅自己不会乱扔垃圾了,还会主动清理河道中的垃圾。”水磨沟村村级河长朱扎说。
让水与人“利益联结”,构建河湖与人的“命运共同体”,在甘孜各地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中秋国庆期间,炉霍县充古乡卡萨村的卡萨湖吸引了共8000多名游客。来自各地的游客徜徉在湖光山色之间,搭帐篷、骑马、拍照……但每天傍晚人群散去后,湖边都没有留下一点儿垃圾。
“那几天,我们每天安排乡镇干部和村民志愿者,与保洁人员一起在湖边巡管,在维护湖岸卫生的同时,向游客和商家宣传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负责巡护卡萨湖的卡萨村村级湖长扎西登真告诉记者,虽然是志愿工作,但是村民参与积极性都很高,“中秋国庆的时候游客多,光是在湖边牵马给游客拍照这个项目,每个人就赚了好几千元。保护好环境,才能吸引更多游客,我们的收入才会更高。”
“甘孜水资源丰富,但是每个地方的资源情况、产业基础都不一样。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需要基于地方特色开展探索。”马丽涛说,甘孜州已经完成882条河流、144个湖泊划界,并制定了《“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同时编制了48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一村一品”的建设探索正在展开。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