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寄意亚丁四季景 画现当代香巴拉 “80后”甘孜画家创绘7米巨幅新唐卡

甘孜日报    2023年10月31日

图为巨幅唐卡《香巴拉画卷》。

◎甘孜日报记者 肖宵 李娅妮 文/图

“我的画布很大也很小,这里的风光太多太多。我装不下她,但我可以在这里慢慢画,一直画。画她的五颜六色,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底色,那是生命的颜色,也是稻城的颜色!”10月26日,一段3分48秒的视频在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上线。视频通过内心独白与问答形式,展示了我州籍唐卡画师呷绒翁都寄情自然山水,以稻城亚丁极美景致、和谐共生万物为主体创作的新题材唐卡作品——《香巴拉画卷》的过程,同时融入了亚丁景区春夏秋冬四季的实拍美景。

这条名为“稻城的颜色”的视频经@四川观察首发上线后,立即引发网络关注,人民网四川频道、四川文旅、大象新闻、现代快报等46家媒体纷纷在其新媒体平台转发,大量网友发布留言,表达对“向阳之地”亚丁的向往,赞叹唐卡作品精巧绝伦、包罗万象之美,视频所带动的两个话题#男子耗时近1年画稻城7米长唐卡# #不小心打翻了稻城调色盘#均登上网络热搜,在24小时内总阅读量已突破1000万次。

一位唐卡画师历时一年七个多月的匠心巧绘,一幅长七米的巨制长卷囊括亚丁四季,一条精美爆款短视频再次唤起人们对香巴拉和美秘境的探寻……以唐卡艺术形式展现自然山水主体景观,这在中国绘画史上,尚属首次。在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唐卡素来以其工笔细致、神韵飞扬的艺术特点为人称道,而该幅唐卡作品不仅传承古韵,还融入了国画意境和油画写实,变以新风,向人们展示出了恍若梦境又触手可及的“香巴拉”。

屏幕前,数以百万计的网友,透过传统的唐卡绘制技艺,“进入”了新时代的“香巴拉画卷”。而画卷前站立的,是非遗传承人、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个人、甘孜州返乡入乡创业明星、甘孜州德吉唐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呷绒翁都及其团队。

“其实这幅画主要表达人们向往的幸福生活,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当然借助了一些其他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比如,借鉴中国明代画家仇英的《桃花源图》。”呷绒翁都表示,之所以在创作中既遵循传统技艺的规律,又进行拓展与创新,与他个人的求学和从业经历有关。

这名唐卡画家1985年出生于久负盛名的“中国藏族传统手工艺之乡”德格县麦宿镇,自5岁起他就跟随父亲和叔父学习嘎玛噶孜唐卡画派绘画,刻苦学艺十余载后,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画师,还获得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学习的机会。2013年底,呷绒翁都远赴北京,师从国家一级美术师王界山,习得中国山水画技艺。这一经历让他的艺术创作思路不断拓展,艺术综合能力也不断提高。

在此后的创作历程中,他一边反复练习和完善精进嘎玛噶孜唐卡画派传统技艺,一边尝试将国画构图、工笔描摹和水墨渲染等技法运用于新题材唐卡的创作中,同时尝试融入油画中写实的绘画方式,力求笔下作品既要栩栩如生、形制庄严,又能传神喻情、超然自逸。

“我们之前创作了一幅含有20余个闻名中外的神话故事场景的唐卡《融》,采用的就是这种创新方式,那次创作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呷绒翁都说,他和团队一直都在努力尝试让唐卡突破题材、手法和风格的限制,正是因为《融》的成功,让他能被专家推荐参与创作《香巴拉画卷》。

在此次创作中,呷绒翁都又用上了“高科技画笔”——他学会了平板电脑作画。从实地瞰景到构思策划再到构图上色,他和团队都是先在平板电脑上绘画,制作成效果图,再实际下笔绘制。然而绘制工具的迭代,却没有提升创作速度,画家和团队在创作中秉持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在20余次易稿后方才最终成画。

“平板电脑被我画坏了一个,调色的老师每调一次需要十几天。可以说画上的每处构图、每种景致、每个人物,甚至每一笔我们都很用心。”谈及创作过程中的匠心之处,呷绒翁都记忆犹新,“虽然有创新,但我们作画使用的全是草木、花朵、金银、宝石等制成的天然颜料,这样整幅作品色彩明快而又缤纷雅致。”

正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传承,赋予了古老文化新的活力,让这幅以描绘自然山水结合的唐卡作品问世,当代雪域儿女在“蓝色星球这片净土”欢欣怡然的生活场景才得以跃然纸上。10月26日下午,在巨幅唐卡前,呷绒翁都向观者介绍着亚丁的一草一木,眼神中透露着自信。

有了这样的守正创新之举和开放包容之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定能更好传承与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阳之地”稻城亚丁,也必将更加令人向往!


  • 上一篇: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 团州委送示范宣讲进省藏文学校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9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