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11月17日
理塘县现代牦牛园区。 本报资料库图
◎州乡村振兴局
从2022年起,我州共投入各类资金8.03亿元全力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亿元、衔接资金(涉农整合资金)5.9亿元,其他资金1.13亿元,预计到2023年底,全州牦牛集群全产业链总产值达64.41亿元,增长25.18%。
抓统筹 强组织 健全“政策链”
我州以高位推动明责任,在州县两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专班,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2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牦牛集群建设事宜。
以高点谋划优布局,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功能定位,编制牦牛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明确“10+3”建设区域布局和“一心两带三区”建设格局。
以高效联动出政策,配套出台州县“1+9+N”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土地、资金、技术、金融、奖补等要素保障,明确任务重点和序时进度,推动政策落地落实。
抓种养 夯根基 建强“供应链”
我州进一步强化良种繁育保“质”,将九龙、昌台、亚丁牦牛成功列入国家遗传资源名录,同时九龙、白玉两县实施了牦牛良繁体系建设、核心群系谱档案建设、遗传资源保护、良繁技术研究等4个种业保护项目,建成牦牛核心场2个、扩繁场2个。
实施草业先行扩“面”,健全饲草供给体系,打造“种产加销”绿色饲草链,2023年新增人工种草16.88万亩、新增鲜草产量37.95万吨,预计年底实现产值2.65亿元。
强化规范养殖增“量”,全面加强“院企”合作,推行科学养殖,新增规模养殖场116个,实现标准化养殖3.63万头。预计2023年底全州牦牛存栏190万头,出栏48.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4%、2%。
抓主体 促生产 延伸“加工链”
积极开展多样化培育,构建了“企业+合作社+集体牧场+牧户”牦牛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2家、州级4家,以及省级示范社2个、示范家庭牧场1个。
开展精细化加工,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新建牦牛肉、酪蛋白等加工项目7个,新增肉、奶、皮、绒等精深加工生产线11条,加工转化率增长17.7%。
提升智能化管理,注重科技转化和成果应用,聘请专家顾问20名,推广新技术18项,研发新产品41个,建成集防控、交易、暂存、溯源为一体的可视化交易中心4个。
抓营销 创品牌 提升“价值链”
树立品牌形象,以“有机之州”为统领,围绕品种、品质、品牌,构建牦牛产业标准体系,成功打造“亚克甘孜”区域公共品牌,认证有机市场主体21家、有机牦牛近7万头。得荣、九龙两县实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示范县建设,全州共建成投运县级冷链物流中心14个,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库容量达4万吨。
积极拓宽市场营销,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直营店+网络直销”模式,在国道317、318线沿线设牦牛产品展示展销店近百家,在成都、杭州等地设牦牛产品销售专柜及网上直销店28家。炉霍县酪蛋白产品直销韩国,实现全州牦牛产业链出口“零”的突破。
抓带动 惠民生 稳定“增收链”
不断强化企业带动促增收。引进企业11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入股分红等,提高群众收入。德格县引进康巴情牧草种植公司建设商品草基地1.2万亩,带动30个村集体年增收56.57万元,惠及1.95万人。壮大集体经济促增收。引领壮大专合社205家,带动农牧户4.97万户,户均增收达6000元。理塘县牦牛园区带动15个集体牧场,年出栏牲畜1000余头,750户农牧户户均增收6200元。
推动融合发展促增收。借助生态文化旅游优势,拓展经营模式,打造牦牛小镇、牧家乐等,推动牦牛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九龙县牦牛产业小镇三产融合发展项目成功申报省级衔接资金助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试点。
下一步,我州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国家级牦牛产业集群,以促农增收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牦牛产业链整链建设,推动甘孜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