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让梦想照进现实

《甘孜日报》    2014年08月11日

——“圣洁甘孜·走进北京”文化旅游宣传周文化展“出山”记


工作人员正在搭建虎皮帐篷

气定神闲的唐卡艺人
  ■ 潘敏 文/图
  对于许多人来说,北京充满了无限可能性。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撇去北京“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级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等众多耀眼的光环,且只看从1950年到现在北京不断向外扩张的城市规模,从一环路一直到现在正在建的七环路,北京人口呈几何级数递增,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
  准 备
  康定县,甘孜州州府,平均海拔2600米以上,在距离北京两千多公里的高原地区。早在半年之前,文化旅游相关部门就开始着手筹备六月份“圣洁甘孜 走进北京”旅游文化宣传文化周活动,此次活动包含了三个部分的内容:一、甘孜州旅游文化展(包括成就展、风景图片展;历史文化展;民俗文化展三个部分);二、甘孜州民族音乐进北京各大校园;三、旅游推介会。
  2014年年初,新旧交接之时,州文体广局、州博物馆、州文化馆按照相关指示,在接到相关的任务后,便开始此次活动周的初步策划。由于文艺演出活动和民俗文化(非遗)展在近几年频繁亮相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对于做这一类展演,策展布展人员早已是轻车熟路。而历史文化(文物)展,是州博物馆成立30年以来,首次在省外——并且是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组织这样规模的展览。每个人都有点忐忑。在初步策划时,文物的安全是放在首要位置的,最初只是在全州范围内大致确定了文物种类及数量。由于路途遥远,充满了无数未知,所以排除了如瓷器、陶器等易碎文物的携带。新年过后,根据初步方案大致确定了文物的来源:以州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为主,各县寺庙宗教文物为辅。并最终确定了由理塘县长青春科尔寺提供一尊佛像、石渠县俄热寺提供60件套宗教及民俗类展品以及由德格印经院提供经版及画版数块。
  随着设计的不断改进、完善,布展人员对于如何掌控好这次展览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根据我州实际,经过与上级单位和各相关单位的不断协商、讨论,否定了以历史为线索贯穿整个展览的想法。因为,我州独特的丧葬制度——石棺墓,虽然可以追溯到距今大约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但这种丧葬制度至隋唐初期却彻底消失在了这片土地上。自那以后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又曾经历了些什么呢,我们只能在断续的痕迹中暗自推测,却无法将这一时期的历史用更多的故事连贯起来。所以根据最终方案确定整个历史文化展的展品大致分为古老甘孜、多彩甘孜、神秘甘孜等三个部分,并加以文字图片润色,分别从历史、宗教、民俗等几个方面来展示甘孜州文化的丰富多彩。
  启 程
  准备出发的前几天从甘孜州其他各县抽调的演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人们开始陆续集结于此。走南闯北的演员门迅速融进紧张排练的热烈气氛中,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人们在即将出发的头一两天抵达,经过长途跋涉,带着笨重的行李(主要是非遗展演中将要使用的生产工具、原材料等)。这些生活在青藏高原东南缘腹地中的人们,大部分是过着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饭的农牧民族。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快速工业化,传统的手工作业及农耕牧业方式已经显现出落后的一面,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逐步推进,或许他们将要放弃自古以来顺应天地、谨小慎微的生活方式。他们也想着生活新的出路。近几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们为着自己家族的兴盛,带着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各类手工技艺,频繁奔波,并且开始习惯于在各类文化活动中抛头露面,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运作的产业链初显端倪,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些微的改善。他们不光肩负着的家族的兴衰命运,同时承担着发扬宣传整个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这些担子压在他们的肩上就如同他们肩膀上扛着的装满行李的编织口袋一样重。
  六月清晨的康定城,还浸润在寒冷的空气中,演展组的成员已经整装待发,即日启程。与此同时,厚实的北京土地已经接纳了第一批从草原上护送珍贵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们。他们在五月的尾巴赶往北京马不停蹄,去北京的路实在太远了,从汽车周转至机场,从机场至大巴,这一路十多个集装箱的沉重一直压在他们的心里。6月1日,直到所有的文物安全抵达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库房时,他们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布 展
  6月3日9点,北京早已烈日炎炎。山水宾馆皮库胡同口人声鼎沸,北京文化活动周的相关人员基本已在这天到位。即使是3日凌晨才抵达下塌的山水宾馆的展演人员们,也不顾头天的舟车劳顿,准时到位。这次文化活动周展览重头戏的地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离山水宾馆仅步行五六分钟左右距离。北京民族文化宫座落在北京长安街西侧,既是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之一,更是中国56个兄弟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繁荣的象征。这次展览,主要占据文化宫一楼的主厅及两个耳厅,主厅以展示文物为主,两个耳厅分别展示图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据文化宫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未来三年的日子里,他们将承办全国包括我州在内的2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展览,虽然这样的方式不一定能展示所有地区文化的精髓的一面,对于每一个养在闺中未人识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这样的机会却也是极其难得的。
  接下来近十天的时间,所有工作人员在北京的回忆将和这幢年近半百的建筑息息相关。
  经过两天辛勤的劳动,6月4日晚上十时左右,整个布展工作接近尾声。精益求精的布展人员,似乎对于主厅布展效果不太满意,因为就文化宫现有环境而言,无法营造出每个文物最精细的解读方式,特别是灯光方面完全达不到预想效果。经过不断调整、修改,布展工作终于圆满完成。最后一批工作人员伴着北京夜晚的习习凉风离开北京文化宫,此时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小时。
  亮 相
  6月5日清晨9点,北京文化宫门口人头攒动。散落在北京四面八方的人们,在收到这一活动的邀请函后,都奔向这里。经过简单的迎宾礼和开幕式后,整个展览终于向观众们畅开了怀抱。
  拾阶而上,从序厅开始每走一步都会心生莲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堵巨大的LED显示屏,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旅游宣传片,清澈的蓝天、绿绿的草地、农牧民们淳朴的笑意,眼睛开始跟着心灵旅行,而心的深处却像长出了一对灵巧的翅膀,振振欲飞。西厅的照片墙,除去未经PS过的高原美景外,还展示了建州64年来,甘孜儿女向上奋发的新面貌。由西厅出来至正厅,在跨进门口的一刹那,便会被那顶蒙古包似的虎皮帐篷所吸住魂魄,流连、驻足、照相,它被人们傲慢地搭建在整个展厅最显眼的位置,仿佛在箱底收藏了那么多年终于扬眉吐气。北京人是有眼福的,很多在甘孜州本土生活了几十年的人都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顶帐篷,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叹,并好奇这顶帐篷背后的故事。而关于这顶虎皮帐篷的记载并不多,这顶帐篷原是属于理塘县“雍若本”人的,而“雍若本”人旧时为理塘毛垭的土司阶层,由于他们的祖先是从青海游牧过来的部落,到现在都保留有流动帐篷寺庙的风俗,据专家们推测如此奢华威严的一顶帐篷可能是流动的官府衙门。
  沿顺时针的方向在正厅浏览,我们的祖先自新石器时代便开始活跃在这块大地上。从出土的打制石器、青铜器和近现代金银器,无不昭示着先民们的智慧。而一尊尊精美的佛像、神秘的法器、年代久远的经版、精美绝伦的唐卡各自诉说着神奇的故事。作为馆藏珍品的两件明代诰书也引起了相当多人的瞩目。
  由正厅出来至东厅,旋即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每一个背景都布置得恰到好处。非遗人员各司其职,在各自的位置上气定神然的忙碌着。偶尔与游客互动低低私语,显得熟络而又自然。部分非遗人员通过这几年他们带着各自的文化技艺走南闯北,已经能用简单的汉语和外来的人员慢慢交谈。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这些文化由一个个现象慢慢变成具体的形象,都是通过非遗人员这一灵魂中介,他们用与生俱来的独特方式对本土文化进行解读,这个过程由古自今,经过成百上千年积累、沉淀,已经渗透到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心里,默默流淌于指尖,从这些技艺到成品的过程毫不矫揉造作,显得浑然天成,令所有来参观的人都爱不释手。这是不同于工业化产业下的作品,每一件都经过精心打制却又保留下最原生态的部分。
  六月的北京,或骄阳似火,或大雨倾盆,浮躁得一塌胡涂。文化宫的大门仿佛一个世外桃源的入口,一脚踏进去,便能听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情歌旋律,余音袅袅。门外的一切瞬间与自己无关,周遭也顿时安静下来,仿佛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心跟着眼睛开始神游,虽然这里的展示只能让游人窥见一斑,但仅惊鸿一瞥,足以让世人身未动,心已远。甘孜州就像一块处女地,深深地藏于崇山竣岭之间,因得天独厚的地势,让它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将所有的文化得以完整的保存。此次文化展一共持续了七天,在七天的时间里社会各界人士慕名而来。通过各大媒体的争相报导,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片纯净而美丽的土地上,这次文化周活动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效果。
  尾 声
  从甘孜州到北京迢迢千里的距离,抵挡不住高原人的梦想。在北京,高原人从梦境直接照进现实,未来也由此充满了各种可能。活动接近尾声时,大家开始整理行囊,撤展文物,非遗艺人们也收拾着梦想开始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 上一篇:我州康定县姑咱镇等15个镇榜上有名
  • 下一篇:向不执行者“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