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5月07日
重走长征路,接受红色教育。
团结奋进的团队。
耐心讲解,热心服务。
深入群众宣传金融政策。
深入群众家中办理业务。
◎本报记者/文 石渠农商行/图
编者按
医学界把高海拔、低气压的高原地区界定为“生命禁区”。我州石渠县是四川海拔最高的县域,全县平均海拔4526米,极端最低气温-46℃,年平均气温-2℃,只有春、冬两季,无绝对无霜期,空气含氧量仅为成都平原的46%,是不折不扣的“生命禁区”。 然而就在这里,却活跃着一群奉献者,他们就是甘孜农商银行石渠支行的员工,他们用难以想象的毅力挑战着生命的极限,用满腔热血为石渠的发展和群众幸福默默奉献。
近日,本报记者走近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甘孜农商银行石渠支行,“近距离”记录这群在“生命禁区”书写激扬奋斗诗篇的骄傲“农商人”。
说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是大家熟知的几个字——高:四川海拔最高的县域,全县平均海拔4526米;大:全县幅员面积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余人,典型的地广人稀的牧业县;远: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和甘孜州最北部,距州府康定697公里,距省府成都1070公里;冷:极端最低气温-46℃,年平均气温-2℃,只有春、冬两季,无绝对无霜期,空气含氧量仅为成都平原的46%。
石渠县因此被称为“生命禁区”。就在这“生命禁区”,活跃着一支“农商铁军”——甘孜农商银行石渠支行。在省农商联合银行和州、县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孜农商银行石渠支行发扬“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激情、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奉献”的精神,努力践行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责任担当,书写出青春无悔的奋斗诗篇。
“春风”吹拂缔结“温暖家庭”
石渠年平均气温-2℃、历史记录最低气温-46℃,可谓“极寒之地”。可在甘孜农商银行石渠支行,是天寒心不寒,这里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来自康定的次村卓玛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跟身边的亲朋好友分享找到这份工作的喜悦时,他们的反应却是:“石渠那个地方恼火哦,听说那里还没有楼房,从康定过去坐车都要两三天,冬天气温达零下四十几度,牦牛都冻得死,听说那里还有包虫病,在那儿上班平均寿命要减少10年……”
虽然石渠和康定都在甘孜州内,但石渠的一切都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她记得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班车到达石渠县时,石渠给她的第一印象是真的好远,真的好冷。来到单位,院坝里是厚厚的雪,宿舍一人一间,房间里没有水,用水、上卫生间要到院子里。“当时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不知道自己千里迢迢到这里的意义。”如今,一晃眼6年过去,曾经的小女孩已成长为金融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她说,是石渠支行的温暖给了她留下来的勇气,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房间里床、书桌、衣柜、取暖桌一应俱全,还为他们把水从一楼提到房间里面放着,害怕他们刚到石渠高原反应严重,还精心为他们准备了氧气瓶、红景天等药品,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前辈总是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
“我们行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不同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他们来到石渠不容易,作为先到这里的我们就该给他们一个家。”石渠支行行长黄静说,团队不断壮大,不断有新员工加入,但大家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和睦的“大家庭”。“大家常说:‘家和万事兴’,我们有个团结和睦的家庭,自然是‘家’和事业兴。”
甘孜农商银行石渠支行这个大家庭里,现有在职员工31人、退休员工27人。在职职工天天相处、日日见面,上班期间,大家相互协作、得心应手;下班后,大家互相照顾、其乐融融。退休员工常常“返岗”,看到事业发展喜上眉梢,看到年轻人成长深感欣慰。他们退休了,但他们仍然退而不休,他们眷念这个家、常回家看看,并力所能及的帮助农商行开展各项工作。
黄静说:“从血缘来说,我们不是一家人,但我们却朝夕在一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们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圆梦在石渠。”
天寒地冻心不冷,在石渠支行这个“大家庭”,爱的“春风”时刻吹拂,温暖、和睦,凝聚成团结向上的磅礴力量。
千锤百炼锻造“农商铁军”
呼吸,这是每一个生命与生俱来习惯。而在石渠,呼吸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沉重负担。上一阶楼梯要缓一缓,快走了几步要停一停。可大家奋斗的脚步永远不会停,“舍小家为大家”成就了石渠支行的长足发展。
“奋斗到感动自己”,这是石渠农商人常说的一句话。
副行长卿烈辉,2013年到石渠支行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柜员、客户经理、业务部负责人等岗位,可以说是石渠支行业务的行家里手。2016年12月21日,大女儿出生,正值年末最后一个结息日,时任金融服务中心经理的卿烈辉为了做好支行年末岁首的重要工作,毅然决定留在单位继续工作,直到决算结束,才回家探望生产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儿。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选择时,他总是把工作放在最前面,他说:“虽然缺席了女儿的出生会留下很大的遗憾,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因为我的工作没做好,导致全单位一年的努力受到影响,我会内疚万分。”
跟卿烈辉同年参加工作的邓永兵,他和妻子都在石渠县工作,女儿出生以后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两地相隔700多公里。对女儿来说,爸爸、妈妈更多的是存在手机里,每每家里樱桃、苹果成熟时,女儿总是说“爸爸妈妈,苹果熟了,你们回来摘一点过去吃嘛”。她从不把想念放在嘴上,却也想着爸爸、妈妈能够回家看一看。在为农牧民集中提供小额信贷服务期间,作为综合业务部负责人的他,肩负着整个石渠支行的基础运营支撑和保障工作。期间,女儿反复咳嗽一月有余,为了不影响对广大群众的金融服务质效,他硬是没向单位领导开口请假,待到请假回家带女儿到成都检查时,孩子已拖成了肺炎、胸膜炎、鼻窦炎等病症,转院成都治疗了半月之久,还未等女儿出院他又返回工作岗位。
王茂林,这个来自丹巴的小伙儿,喜欢钻研计算机,业余最大的放松就是在寝室里打打电脑游戏。短短6年时间,从柜员到现在的科技岗,他的成长可以说是青年员工成长的一个缩影。2018年刚到石渠支行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到区乡网点任综合柜员,由于语言和性格等原因,很少与人交流。2020年岗位交流改革,因其计算机特长被选聘为科技岗,该岗位必须与各部门、商户打交道,他努力克服自身不足,经过4年的锻炼,不仅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能说会道,已经成长为甘孜农商银行的科技骨干。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石渠,“藏语关”是外地员工的“必修课”。石渠支行每周有藏语课、每月举行藏语比赛,通过教授和普及藏语,让新员工很快与当地藏族群众打成一片,缔结下深厚友谊,高效地开展业务。石渠支行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经常性组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为甘孜农商银行总行推荐了数名业务能手,并成功入选省农商联合银行职工劳动技能大赛。
石渠支行在职员工有党员6人、退休员工有党员11人。该行狠抓党建工作,通过开展专题党建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党性锻炼,再由党员率先垂范,立足本职工作,带动全体职工共同进步,促进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老员工不断老去,新员工不断成长。来自康定的次村卓玛、丹巴的王茂林等人,参加工作时还略显稚嫩,但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练,现在他们已经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让“农商银行人”这个品牌闪闪发亮。
石渠的条件是艰苦的,省、州农商行十分关心石渠支行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给予职工无比的温暖。但无法改变的自然环境让其仍然是全省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支行。这支团队因长期扎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高原病。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同志们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在十年的时间里创造了员工零流失的奇迹。
艰苦的客观环境无法改变,但对于石渠农商人来说,纵然条件艰苦、艰难、艰险,他们却始终坚守在这里,舍小家为大家,铸就了“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激情、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奉献”的石渠农商精神,打造了一支“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能打硬仗打胜仗的石渠“农商铁军”。
服务实体经济“贴心贴肺”
石渠支行留存着这样一张照片,雪地里悬挂着“石渠信用社捐赠”的货车艰难前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伊始,正值藏历新年前夕,各个地方管控措施异常严格,石渠县蔬菜、口罩等防疫物资空前紧缺,石渠支行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前提下,勇担社会责任,多方筹措物资,联系车辆,采购蔬菜30吨、口罩8000个,仅用3天便历经艰难运抵石渠。随即不顾冬季雪地行车艰难,集全行员工之力,及时将蔬菜及口罩送到23个乡(镇、场)170个行政村。
疫情面前的大爱仅是石渠支行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他们入学校,为小朋友送学习用品、送洗护用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上街头,为环卫工送棉服、赠手套,美丽环境共同维护;他们进藏房,与困难群众拉家常、送粮油,共话民族团结一家亲。
石渠幅员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10.5万余人,在这地广人稀的区域工作,要付出比平原地区强上十倍的工作量。做“石渠人民的银行”,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为民服务贴心贴肺,这是石渠支行一直秉承的工作信条。
说起石渠支行,瓦须乡牧民扎西满怀感激:“要是没有农商行支持,我哪里能够脱贫致富。”石渠支行广泛了解牧区及群众的真实需求,创新推出“虫草惠农贷款”,扎西靠着8万元的虫草贷款做起了虫草生意,还养了20余头牛,年收入近1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像“虫草惠农贷款”这样符合地方特色的金融惠民产品,石渠支行还有10余种,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脱贫户进行评级授信,累计建档评级农户18119户,授信395788.85万元。2014年至今,该行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64577笔,112251.68万元,截止目前,小额农户贷款存量7768笔,31024.62万元;倾力支持小微企业,近三年累计向小微企业主授信2962.4万元,现有余额20户2220.69万;支持教育产业发展,开展智力扶贫,向1357名贫困大学生累计发放1327.73万元助学贷款;发放97601张社保卡,激活91136张,社保卡激活率达到93.38%,仅此一项就承担相关成本近500万元;从2012年开始,一直免费代发草补、林补、低保等十余种惠民补贴资金,累计笔数超十万笔,代发金额超过15亿元,免除银行卡交易手续费,每年向群众让利超过100万元。
群众的需要就是服务方向,延伸服务触角直抵乡镇村寨。石渠支行为了更好地解决农牧民需要,除日常网点外,在重要乡镇设立了7个简易网点,根据地方需要上门,利用移动终端在乡镇办理各项业务等,平均每年大约170次左右,行程约15000公里;同时,该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对石渠县22个乡(镇、场)161个行政村进行走访调研,共计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9个、服务点13个。全县32个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自建成以来,汇集了小额存取现、转账、汇款、刷卡消费、缴费、充值、领取养老金等普惠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业务254262笔,累计交易金额达19675.35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项存款余额38637.8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2537.58万元,成为当地当之无愧的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
守正笃行,久久为功。石渠支行卓有成效的工作迎来一系列响当当的荣誉:2017年被四川省银行协会评为“年度社会责任特殊贡献网点”,2017年被四川省委宣传部评为“四川省敬业奉献模范集体”,2017年被四川省银行协会评为“最美农信人”,2021年被四川省国资委评为“国有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
过往已展千重锦,新程再进百尺竿。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群众最好的金融纽带,在省农商联合银行的坚强领导下,在州县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甘孜农商银行石渠支行始终站在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为贫困群众雪中送炭的高度,始终坚持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接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征程上书写无愧时代的奋斗诗篇。